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105 5
2011-05-10
亚当*斯密在其名著《道德情操论》中曾经描述了三种荣誉的满足:
    第一种荣誉来自外行的羡慕和赞扬,他认为,满足于这种荣耀的人是虚荣的、浅薄的和非常脆弱和不理性的;但是,我认为,满足于盲目称颂的人,例如武则天就有很多类似的笑话传世,也可能是借此形成个人迷信和排除异界的政治手腕;
    第二种荣耀来自内行和熟悉的人的真心佩服和由衷赞美,满足于这种荣耀的人对外行的盲目崇拜和有意巴结是鄙视的,是嗤之以鼻的,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狂狷之士吧;
    第三种荣誉来自自己对自己的肯定,来自对自己理性的信念和对自己行为的意义的信心,即使所有的人目前都不能理解自己言行的宝贵价值,但自己提前听到了未来的来自群众的掌声和欢呼;我认为,这种人其实具有如苏格拉底、孔子等人一样的圣人情怀,虽然他目前是孤立的、虽然群众暂时还没察觉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但他的心其实一直是与众生打成一片了的。
    据以上三种境界的分析,我觉得人们常常因三种人生态度而成三类:
    第一,小我取向,如对第一种荣誉的满足,这种态度由于常常陷入了你少我多的零和博弈的争夺状态,于是,人和人的关系类似狼与狼的关系,只有快感和痛苦的循环,人生鲜有幸福可言;
    第二,工作取向,这种人为了促进别人的工作积极性、为了大局,不会计较个人的荣辱和得失,从而能形成合力以完成工作目标,例如历史上的蔺相如对廉颇谦让并最终将相和的故事;
    第三,意义取向,凡有意义者皆是取消对立面、不在荣辱中的于天下苍生为有利的事情,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言行中的巨大价值,是努力德慧双修的人的取舍依据,如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正是中国古圣先贤提倡的精神。
    一般人可能做得到斯密的满足第三种荣誉的人,但要做到意义取向的圣人境界就难了,因为私欲和旧习是如此固执,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很困难的,让我们共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10 11:55:02
楼主的总结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0 11:57:00
呵呵,不错,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0 12:01:45
楼主总结得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0 12:11:59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是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10 12:31:11
哇噻,举一反三呐!有一定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