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285 0
2022-04-29

初试学科

2政治

用的资料:
徐涛老师的政治强化班
腿姐的技巧班
腿姐的强化背诵手册
腿姐带背音频
腿姐的冲刺班
肖秀荣4套卷
肖秀荣8套卷
政治刷题小程序

我第一次政治67,选择题35,第二次66,选择42。这个成绩在上岸的同学里属于是很差的水平了,所以着重谈一下我的教训。在以往的经验贴里,大家对于政治的复习思路都是:9月份开始,努力3个月,过60就好,主张速胜论和政治高分无用论。这两点在20年以前的光华考研中是成立的,因为20年以前的光华考研总体烈度比较低,但是在21年和22年的考研中,光华分数线分别是418以及424,少一分就可能需要再战一年。所以在光华的备考过程中,政治不能再用过去的思路对待,应该尽早重视,充分准备,稳住75,冲刺80,才能保证政治在总分中不拖后腿。要对他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高效的复习,不能在上面花巨量的时间。下面介绍下我的安排。

第一阶段( 4月-8月底):内容:听徐涛政治强化班的马原部分与史纲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听一听中特部分。时长:每天1小时左右。我是理科生,对政治不了解,如果是跟我一样情况的同学,请务必在8月前就开始政治复习,可以再放松的时候听。

第二阶段(9月-11月):内容:以腿姐的技巧课为中心,以及大量的做题。具体方法腿姐会讲,这里不再赘述。在做题方面,我推荐使用刷题小程序在没有课程安排和复习安排的时间里刷一刷题。

第三阶段(11月-12月):内容:以模拟卷为主,按照模拟卷暴露出的问题查漏补缺,背诵或者刷以前的错题。在肖4出来以前市面上的模拟卷都可以拿来做一做,只做客观题足矣。不要太在意模拟的分数,对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要足够重视,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强化第二阶段的学习成果,除了模拟卷就不要做其他的新题了,重点是以前的错题,不会的知识点。

2英语

用到的资料:
扇贝单词app
《于慧真题100篇》
唐迟老师《阅读的逻辑》
石雷鹏老师的作文课

两次英语都是78,不高也不低,没有拖总分的后腿,而且我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并不多,平均每天1个小时左右。英语复习的总体思路就是:只用真题,不用其他,认真精读,揣摩题意。

背单词永远是基础,我的建议是在9月前一定要把英语5500词反复背2遍。如果有太多生词,考试时会非常吃力。背单词我用的是扇贝单词app。这个单词软件考虑到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里面也有考研真题例句,背单词时可以顺带学习下句子,非常好用。

在强化阶段就是用《于惠真题100篇》精读。具体的精读方法大家可以参考大笨象英语23问23答这篇文章。4月-8月每天精读一篇《于惠》上的真题。搞懂每一个单词和长难句的语法结构,自己把长难句按照翻译题的标准做出来,再跟标准答案对照。9月份开始看唐迟《阅读的逻辑》,增强对阅读题目的理解。新题型建议同学们多看看网上的经验,训练一下。翻译的功夫在平时。这里着重说下作文:北京地区作文压分还是挺严重,写的非常非常好也就21-22分,一般的也就是18-19,所以不需要大家花大量的时间去雕琢作文。考场的时候能够很快的写完两篇作文,并且取得18分的成绩,我觉得就足够了。作文我只看了石雷鹏老师的课,11月开始看,因为石老师的课比较轻松,所以我一般放在我学不进去的时候看。跟着石雷鹏老师练上几节,作文基本就差不多了。

我之前跟其他同学交流时发现很多同学出现作文写不完的情况,这里我谈谈我的英语做题顺序。a.小作文,10分钟左右。小作文题材总共那么几篇,比较简单,考试时可以先写,让自己熟悉英语环境。b.英语阅读1和2,每篇10分钟左右。c.英语大作文,20分钟足够写完。 d.英语阅读3和4,每篇依然控制在10分钟左右。此时我们已经稳稳的得到了100分中的70分,但是只用了180分钟里的70分钟。e.新题型,15分钟,这个认真写,很容易一丢丢好几分。f.翻译。g.完形。这里说一下,完形有的年份特别简单,有的特别难,分值也不高。大家放到最后写,就算没写完,完形大致靠感觉蒙一蒙,按照红花绿叶原则选也少说有4分。而就算你很认真的写,撑死7-8分。性价比属实是不高。所以我把完形放在了最后的位置。

3数学

用到的资料:
《数学全书》
《张宇1000题》
《李林108题》
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张宇8套》,《张宇4套》
《李林6套》,《李林4套卷》
合工大超越系列,合工大共创系列。

可以说,数学是四科里最重要,最能决定一个人能否上岸的学科。英语和政治大家差不出几分,全看两门150分的数学与专业课。因为专业课没有考纲,考的范围与难度飘忽不定,不能过多指望专业课,因此,数学可以说是大家一决胜负的主战场。而且因为数学题的分值很高,一道题最低5分,不可不重视。

我给数学分配的时间从开始备考到11月,每天都是上午的黄金4小时(8点-12点),12月考虑到政治,把数学复习放在了晚上。从备考开始,一直到6月份,最起码要把数学全书前后过两遍,第一遍以学知识为主,对我的数学基础来说,看看教材就足够了,有些同学觉得教材不够详细,看课也是可以的,但我不建议以课程为主,看课主要解决看书也不懂的知识点。第二遍以建立对数学的知识框架为主,要把自己训练到“拿到一道题,能迅速说出他在考什么考点,这个问题有哪些解决办法”的状态。6月-7月最好能做完张宇1000题。张1000有些偏难怪,计算量也有点大,但是对于训练思维和计算能力来讲足够了。

8-9月一定要认真做李林108题。这本书非常好,对提升思维的作用很大。里面的题都是值得拿出来反复思考。9月到模拟卷出来之前,就可以开始做真题了,从20年开始往前做,可以采取每天一套,做完纠正的模式。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查漏补缺。这段时间一定要把自己不熟的点全部练熟,不熟悉的知识点全部记住,不能还有模棱两可要翻书的情况。这些在这个时候必须熟练到不翻书就能做出来。做的差不多了再用21,22年的题目搞全真模拟。到10月中旬之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做模拟卷了。模拟卷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李林老师和张宇老师的质量很高(张宇的卷子也有质量下滑趋势)其他的人可以不做。

数学备考,关键在于思维与做题的平衡,不可只把玩思路,忽视了训练量,计算能力和书写规范性,导致在考场上马虎频出,计算出现偏差,痛失很多分。也不可一门心思搞题海战术,陷入到与题目死斗的泥沼,导致在全局上对数学思维把握不强。遇到难题只会套用往年题目模板,思维僵化。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上,一定要通过做题的方法加深对概念以及知识框架的理解,体会。

4 专业课(微观+统计)

我的专业课成绩是140分。对过答案发现没有什么错题,基本都是扣的过程分。专业课复习应该是最令考生们头疼的部分,没有考纲,没有指定用书,只有考试范围的一句微观经济学和统计学,让考生无从开始应对。总体看来,真题风格经过了若干阶段变化,现在又趋于稳定:03-07年的中规中矩,难度适中,08-13年的风格剧烈动荡,难度激增,13-18年的风格逐渐趋于稳定,偶有难题冒尖,以及19-21年难度逐年递减,更加考察学生的细心程度和扎实的基本功。所以专业课的复习思路要更加注重对基础题目的掌握,基础等于一切,在这个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各种教材,遇到难题也可以游刃有余,为自己增加过线概率。

专业课复习思路:真题为王!注重基础知识,拓展思路,适当挑战难题,有备无患。只要做过光华的真题就知道,真题与市面上能买到的所有教材,风格都相去甚远,所以在打牢基础的情况下,多做真题,反复做真题,不要舍不得做,不要嫌多做几遍没有用。根据真题暴露出来的问题反复操练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部分

用到的资料:
微观经济学部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原理:基本原理与拓展》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
MWG《高级微观经济学》
中高级微观经济习题集
吉本斯《博弈论基础》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蓝鲸侠光华历年真题
北大国发院历年真题
北大汇丰历年真题
lxy老师模拟5套卷

基础阶段:(6月底以前)这些书里面,我优先推荐看尼科尔森,因为尼科尔森更加注重数理,这个与光华的出题风格是一脉相承的。重点是各个习题,这里面的题目都很基础,每道题都要落实到位,网上有答案,做完一定要对照批改。很多人推荐了范里安,但我觉得一般,主要是因为风格与光华不协调。如果尼科尔森看不下去可以看看范的书。
在看完尼科尔森后就应该重点看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这本书前面的知识点可以全部跳过,直奔课后习题,他的课后习题应该是距离光华真题风格最近的一类(但还是有距离),这本书前后值得考生反复做两遍,时间充裕可以做三遍,对把知识点转化到做题思路上非常有帮助。

强化阶段:(7-9月)主要用到光华03到12年的真题,北大其他学院的经济学题目,和强化阶段用的参考书。03到12年的题,在蓝鲸侠的资料里有完整的解答(些微错误,但不影响),大家可以做完后对照题目解析细细的揣摩分析每一道真题背后的知识点以及思路,反复训练,至少要做3遍,做到每道题及其变种拿出来都能很好的解答,算对才算到位。这段时间内,大家会发现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微观经济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一般均衡,博弈论,信息经济学(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一般均衡是一个难点,每次出到一般均衡,得分率都是惨不忍睹,而产组和博弈论则是重点,近几年博弈论考察力度明显增加,千万不能忽视。蒋殿春《高级微观经济学》中看一般均衡,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部分,把接近光华风格的习题做一做(很多理论证明部分可以跳过了),MWG用法同蒋殿春,主要看习题,很多理论部分的证明跳过。产业组织理论,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看看黄桂田的《产业组织理论》,这本书着重做一做例题就好,习题没有答案,看一看就行。博弈论中张维迎老师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的很好,信息经济学部分可以不看。着重看博弈论部分,把知识框架和习题吃透,足以应付光华的考试。除此之外,北大其他兄弟学院的真题是很好的补充习题,特别是国发院的,题目难度略高,综合性也很高,拿来锻炼自己真的特别好,缺点是答案残缺,这个需要大家自己找一找了。汇丰的比较简单,大家可以掐表当作自己的基础部分训练。

真题阶段:(9月-10月中旬)下面讲讲真题的具体使用方法:因为19-22年的题目风格已经趋于稳定,可以把22,21,20年的真题留下来当作模拟测试,19到03年的题分为两部分,03-12年的题为一部分,13-19年的题为一部分。03-12年当作练习题,在强化阶段用过了。真正重要的是13-19年的题目,这7套题目要在9月到10月中旬最起码反复做三遍遍,做的过程要严格按照考试时来进行。这些年份的题目的质量非常高,难易搭配也适中,非常适合同学们训练自己。

模拟阶段:(10月下旬-12月)这段时间我主要用的是lxy模拟5套卷,以及留下来的3套卷给自己做全真模拟。lxy老师的模拟卷整体难度偏高,用来训练考前心态以及计算力挺合适,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在意自己的分数,一定要把自己的中心放在不熟练的知识点和自己做题规范上面。面对一道模拟错了的题,去分析:什么原因错的:是不是自己没见过的知识点?以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真题/模拟题?是因为粗心吗?到底哪里粗心,怎么规范自己的书写可以避免粗心?是审题不到位?怎么审题?怎么把信息标注好问题列出来才能避免审题问题?

统计学部分

用到的资料:
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比第三版好用)
及其配套的习题解答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上册》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

先说下复习范围与复习重点:茆诗松重点看2.5.4,2.5.5,2.6,3.3.3,3.3.4,5.1,5.3,5.4(重点),6.1-6.4,6.6(重点),7.1-7.3(全部重点)7.4(除了7.4.1其他全部都是近年高频考点),8.1,8.2-8.3简单看看。8.4(极其重要)。计量的书里重点看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95%)的考点,放松假定里重点看异方差,其他的把结论和推导这些基础的学会,时间序列以后的都不考,不用看。

统计学是个比较好拿分的科目,相对于金融这种带论述的科目来说,统计学只要你算对推导对,就可以拿分,是个非常占优势的学科。统计学的学习重点就是先理解知识点,然后重点掌握推导过程,光华对统计里的推导要求是很高的,你必须熟悉到能把课本上出现的结论掠过推导直接默写出来(不是让大家背结论,这是一个衡量推导是否到位的指标)。统计学的复习就是下硬功夫,苦功夫,没有微观那么多理解与技巧,更多的是对每一个推导的把握。

统计的复习思路相对于微观,就非常简单,按照我说的重点章节,掌握知识点,把课后习题反复做,遇到有计算量大的就当训练计算能力了(重复题目可以合并一下)。重要的推导内容单独列在一个本子上。反复推导,必须对这些推导过程非常熟练才可以。然后就是做真题,真题的具体使用方法在微观部分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这里讲一下做统计真题的一些要求:统计学真题市面上参差不齐,一定要把题目和答案自己整理好,特别是规范步骤,统计还是很扣步骤分的。统计学网上也没有标准答案,这点不用过度担心,上述参考书基本可以覆盖真题的所有知识点与题型,吃透教材足矣,统计学答案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买机构的,或者与同学对下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