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415 2
2011-05-20
今天,看《国外社会科学前沿》时,我看见了一篇写于世纪末的关于美国“新经济”的学术论文。突然,感觉有话想说。
美国的“新经济”源于1991年7月,直到20实际末。在这十年里,美国经济创造了神话,它做到了在经济学界认为的经济奇迹。这在于十年前,或许,人们可以认为的更多的是美国的经济发展神话会因为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而继续下去。但是,时至今日,大家都已经看到了,也正是美国在07年发生了次贷危机,并在短期内形成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也就预示着,美国的经济神话的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而这个缺陷是人们一直以来所没有发现的。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的经济结构——多高端企业,少低端企业能否真正的支持美国经济持续的增长,这种模式会不会如我所预期的具有巨大的脆弱性?无论怎样,我就一直都认为美国的经济具有其巨大的桎梏因素存在。在之前,我只能认识到,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美国经济自然高度追求高利润,从而放弃了大量的劳动密集行产业和低端产业,这样的话,如果有一天,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不再进入美国,美国人是不都得饿死。而且,到那个时候,美国的经济体内部会因为低端产业的低利润以及劳动力成本高且基数相对不足等原因而无法迅速调整,这样,美国的经济就会一塌糊涂。到那时我想电脑等所谓的高科技就会一毛不值了,而食品以及其他日用品却是会金贵得很。
而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不禁思考其中的种种。该篇文章认为美国的“新经济”的产生是由于信息产业为核心所引发的美国经济特征的一系列的改变。而其主要的影响在于三个内生因素和一个外生因素。这三个内生因素是:
1、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管理随着信息化分别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管理成本。
2、金融资本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自发的形成重组,即金融资本大量流入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高回报率也刺激金融活动更快速的发展。从而迅速的推高道琼斯指数。形成美国金融持续强力发展。
3、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服务业,即其自身的产业特点从而容纳了大量的工人,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速度大大提高,使美国本土的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美国国内的经济结构也随着资本的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美国市场对管理人员和信息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了就业,减少了失业率,带动国内强劲而持久的消费能力增长。
4、而第四个,这个外生因素,就是由于冷战的结束,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去,从而使美国的国际销售市场大大增长。
以上四个原因正是促进美国实现长达8年经济强力增长的主要原因。对于以上我表示认同。而那篇文章到底是写于20世纪末,对于现在很多经济没有遇见得到,也就不能相应的做出某种思考。
美国的经济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渐渐的形成了一个高速的运作模式,而他们市场流通的或许更多的就是制成品、技术和资金,除此之外没有太多其他的。而制成品的产地不是美国,而是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美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可以说是一个生产虚拟财富的机构,流通中真正产于美国的只有技术和美元。从眼前看,美国的经济会随着这种模式继续增长很长一段时间。当然,不得不指出的是,这种增长会随着世界人民的渐渐觉醒而越来越慢,直到消失,甚至会迎来一段很长的经济负增长期。这里面的原因不是因为世界人民不知道美国人正在用技术控制和美元特权来压榨世界人民的财富,而是美国强大的军工和强大的军队。不说未来,就说现在,美国**如果一天离开美国的军队,美国的经济就会崩溃。这里面得原因很简单,如果不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在70年代的美元与黄金脱钩时,美元的霸权地位就可能已经消失殆尽,但是美国让以色列打战了。美国用战争的手段让阿拉伯国家依附于它的淫威之下,从而换来了国际原油交易以美元结算的承诺。还有就是中国刚与东南亚国家有了很好的关系发展,美国就开始公开的干涉中国南海问题,给南海沿海国家打气,破坏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团结。这些就是美国用军队来维持美国经济现在体系的两个例子。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其实,美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不是完全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大量发展和利用,而是因为美国的霸权体系的建立。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的唯一霸权,美国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快速的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了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美国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决策者,而世界其他国家或多或少的都成了美国老板的打工仔。美国老板给世界各国的小老板发工资,让他们为自己搞生产。这就是现在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真正面目——资金流通一体化、商业决策一体化、发展方向一体化。信息技术给美国带来的巨大附加价值远大于信息产业本身。这才是美国的经济神话的真正面目。
而为什么07年美国的经济会发生次贷危机,然后波及整个世界呢?这里有一个问题我想我不需要在解释,那就是为什么会波及世界。在这里我要说的只有一点为什么会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下美国自身发生经济危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的经济模式的改组的巨大缺陷:美国国内的经济流通虚体经济占了绝大多数,而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美国本国国内的利润来源都是来源于资本流通所产生的利润,这个利润很单纯的是资本(货币性质的资本)的商品化得产物。而美国本国并没有生产多少真正的资本利润(资本利润应该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利润增长)。美国将不具有实际价值的货币商品化,并不断扩大商品化规模,从而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挽回的经济泡沫。这也便是美国所构建的经济体系的巨大缺陷,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利润迷惑了资本家的眼,他们根本看不到这种巨大的远期弊端。
此上种种可以很充分的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并不是信息技术这样的第三产业的高利润让美国经济高度繁荣的。所以,并不是只有第三产业才能是高利润的。而“第三产业必定高利润”却成了许多国家的神圣教条。这一点在印度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在中国呢?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现在中国本身人口基数大以及传统继承等原因的制约,中国没有走得像印度那么极端,但是中国人真的没有印度那种发展倾向吗?我不敢说没有,但更不敢说没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中国的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口号。这让我感到担忧。是否在未来的某天,中国成为了世界独强,然后从新走上靠特权吃软饭的美国路呢?惰性,人皆有之。要想一个国家长期保持强大,必须要有自身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实体经济;必须要有一种强而不凌辱的公德;必须要永远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殊不知,低端产业也可以高利润。
准确的说,我觉得应该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改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这句话就已经足够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信息技术具有高额的利润,充分的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经济价值。但是还有一点还是必须考虑的,那就是,为什么信息技术可以有这么大的经济价值?难道真的有谁可以衡量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吗?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说道: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商品价值,还有就是复杂劳动的单位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大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但是我不曾发现一点就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界限到底在哪?复杂劳动到底可以比简单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多创造多少价值?这些问题,都是个未知数。那么为什么信息技术具有如此大的价值呢?
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信息技术本身的价值有多么大。因为,价值的“扩大”实现还是由商品的效用和供需关系决定的。一方面,最本质的是因为信息技术的科学技术的垄断,垄断造就了信息技术产品的市场供给的人为供需失衡,物以稀为贵,这一点自古如此;还有一方面就是消费者得惯性思维和效用满足。所谓的惯性思维就是在长期的某种产品高抬价格的情况下,会由于欲望的积蓄人们慢慢的接受价格现实的现象。信息技术的效用还来源于其中的海量信息量,它成为了现代经济的中间介质,具有巨大的效用累积效应。这个不是其他第三产业领域可以比拟的。所以,信息技术的高利润不是普遍现象,应该是一个特殊现象。不能说所有的高端产业都是高利润的。
最重要的还是自身产品独特性和效用决定的。试想,同样是高端产业,如果在技术上并没有取得优势,那么在利润上并不会有很大的弹性,而会被先行者积压到很小的利润空间。而且,你如果想在此领域与之竞争,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去在技术上进行追赶。而很多高端产业,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即他们的使用人群只是特定一些人群,消费人群的控制使高端产业具有巨大的风险。对于高端产业的发展应该是梯级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即在消费人群大的领域进行突破。
而低端产业呢?真的毫无利润增长空间吗?低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往往是具有基础性意义的产品。人们得生活离不开它们,对它的需求量巨大。总利润是单位利润和销售量得乘积。总利润要增加,有两个办法:一就是扩大单位利润率,二就是增加销售量。对于低端产业而言,是否可以扩大单位利润率呢?我想这个是很有可能的,相对于高端产业而言,低端产业的技术要求不是很高。投入相对较小就可以获得巨大回报。只要你的商品与众不同,有不凡的效用,你就能占据市场,销售量自然也会上去。这样就可以让中国的低端产业在单位利润率和销售量上都增加。试想,现在还有几个国际可以像中国这样有如此巨大的低端产业,只要中国可以在低端产业的大力投入科技力量,那么这个市场的很大份额必然是中国的。商场如战场,中国的崛起之路到现在为止的成功,正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得避实就虚,不与西方在高端领域进行“全面”竞争。我不知道之前30年的经济发展是有意识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行为,但我觉得在现在中国经济转型期内必须要成为有意识的行为。
在这里还必须说明的是,发展低端产业,要注意对金融的控制。金融的迅速发展,不仅有可能增加中国经济泡沫形成和破灭的风险,还会增加外来风险投资的威胁。同时也不利于低端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优势的维继。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应该继续是开拓低端产业国际市场,并同时适度扩大大受众的高端产业的几十年。在金融上必须适度,与实体经济相协调。不能是高科技的就是好的,是高端领域就是优越的。
由此看来,低端产业也是可以高利润的,应注重有策略的大力发展低端产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20 13:02:25
楼主自己去那着每个月800块钱的工资发展低端产业吧,道理是是这个道理,但没有人愿意这么做。利润就是指挥棒!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人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6-25 10:32:59
2# 精品人渣 这个主要是从国家宏观调控的层面而言,当然,如果企业主也有这个意识,我觉得再好不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