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602 6
2006-09-26

--------------------------------------------------------------------------------
发布时间:2006-05-02 文章来源:作者发布 文章作者:何恋立

摘 要:本文在评析几种经典的微观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全息制衡价格论以解释微观价格的形成,并论述全息制衡价格论与各经典价格理论的关系、运用全息制衡价格论给一些经典的经济现象作出新的解释、试图用全息制衡价格论说明宏观价格的形成基础并给出经济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需求;信息;判断;制衡;价势;价格

一、引言

需求的极其多样性与其需求满足物的相对单一性的矛盾和所需者不足与所足者不需的矛盾一直摆在人类面前,在理性的指引下人类发明了交换的方法。通过合理的交换,虽然不能使人类的需求全然满足,但却使这种需求的满足大为改善。通过合理的交换,只生产一种物品的人可以享用多种物品。于已益少甚至无益之物可以换取于已益多或有益之物且与之交换的对方也是如此。自从这种高明的方法被发明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人类的历史。哪里有需求分布和需求满足物分布的不吻合,哪里就有交换的动机产生,哪里就有形成市场的可能。交换的实现必定有一个交换的比例被确定,这个比例就是价格的实质。物物交换的场合这个比例X1:X2是直接明了的,例如:1只羊换8只鸡,羊与鸡的价格同时被确定,即羊与鸡的交换比例为1:8。货币被发明的场合,由于货币从交换双方的中间插入,交换双方互为供求的直接联系被割裂。交换的比例也随之被分拆成两个分立的部分,即X1:X和X:X2例如:1只羊可以换160元,160元可买8只鸡,则羊的价格为1:160或160元/只,鸡的价格为160:8或20元/只,后者便是我们我熟悉的价格形式。然而,交换比例或价格是怎样在交换双方之间确定下来的呢?或者说,形成价格的详情是什么?这便是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

在探讨经济学问题时,一定要先在心理上作好一个准备,即:我们面临的问题处于现实的环境中,所涉及的方面极广,所牵动的因素极多,从而形成了经济问题的复杂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是经济现象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不仅仅有关人的客观的东西要影响经济现象,而且人的主观世界也参与到经济现象中去,甚至主导着各种经济现象的演化。二是经济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发生在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中,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把问题放到一个系统中去考察无疑要比孤立地考察复杂得多。比之物理学所研究的无意识的物质世界,经济学的复杂性在于它所研究的对象涉及到的系统是融入了复杂的人的主观世界。经济的背后是人,经济行为的主人是人,人的观念、文化、心理、经历等等,几乎一切有关人的事物都最终会将其影响通过人带到经济中去。但是比之数学(当然不是指应用数学),经济学又与物理学表现出雷同之处: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综合了几乎无穷多因素的现实世界,研究的终极目标是理论结果与现实完全吻合。而数学则不同,它只需要抽取现实世界的某一方面的因素加以研究,其它无穷多方面的因素都可以一概不管,这也是数学中从一个真理演绎出另一个真理是可靠的原因所在。我们绝不能因测出某三角形实际物体之内角和不恰等于180度而否认内角和定律的正确性。物理学的研究中,实证归纳无疑是必要的,抽象演绎也是有用的。因为它所研究的对象涉及的因素太多,不归纳就难以同时面对无穷多因素,不实证就难以确定所得出的结论。也正是因为物理学面对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因素太多,若要降低研究难度,就必须要撇开绝大多数因素,只抽取其某个方面加以研究,即用抽象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当所研究的因素不仅存在于得以研究出结论的场合,还在其它广泛的场合存在并起着相同的作用时,已研究出的结论就可以放到其他场合中去,并结合这个新的场合逻辑地推出新的结论,这便是演绎。经济领域无疑是有演绎的用武之地的。运用抽象演绎法得出的结论是有用的,只是要注意该结论很可能还没有和现实绝对吻合,因为在新的场合还有其它的因素未被考虑进去。经济学的研究与物理学当有相似之处:其一,应用抽象演绎的方法研究,有助于我们降低研究的难度,其研究结论对于新的场合而言仍然会成立,只要这个新的场合仍然有同样(即和赖以研究出结论的场合一样)的因素包含其中。例如,由理性人假定得出的利益最大化原理在现实的场合中并没有变为错误的结论。如果某经济行为没有完全导致利益最大化,这是因为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而导致非理性或非完全理性的行为所致。其二,千万不要把通过抽象演绎的方法研究出的结论当成经济现实的全部,还必须把这一结论放到现实世界中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原来被抽掉的因素也考虑进去,才会得到与现实更接近的结果。例如,我们绝不可以把抽象出的理性人当成了现实的经济人。所以历史学派强调研究经济学时应该结合各国不同的国情,不搞“世界主义”并没有错,其错误之处在于走了极端而否认抽象演绎法在经济学研究中运用。历史学派以外的经济学家在研究价格的决定时,则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把某方面的价格影响因素视为决定价格的全部因素或唯一因素。

实际上,我们在考察价格问题时,只有在包容了有关该问题的完全正确信息或较完全信息后,才有可能给错综复杂的价格形成问题一个较明朗的接近现实的分析。实际上,交换的双方或供求双方又何尝不是运用尽可能完全的信息来相互制衡达成价格的共识的呢?基于这一现实而构造出的价格形成理论我们不妨称之为全息制衡价格论。由于本文考察的只是微观经济学领域内的价格,所以本文所要论述的新的价格形成理论的准确名称应该是微观全息制衡价格论或全息制衡微观价格论。


转自“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

65292.rar
大小:(44.11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全息制衡价格论.rt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9-27 18:49:00
有意思,值得一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3 19:39:00

[原创]

有见地,有看头!浓缩一下就好了.

[em05][em05][em0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1 19:28:00

[灌水]

何先生的供给曲线倒有些新意,也颇有道理.但不知其需求曲线哪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4 20:23:00

i don't know 此大作作者何许人也,太狂了吧。难道大经济学家们的价格理论都错了,倒是你这个什么什么理论才是对的,还是去照照镜子吧。人哪,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em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15 22:16:00

楼上的MM:

如果你对价格理论曾做过用心的研究,如果你耐心地研读了何先生的这篇长文,就应该感觉得到这是作者以学术的态度打造出的精心之作,创新之作。虽然他的文章让人觉得有些“傲气”,对大师们有些不敬,但这并不是被人嘲笑的理由。没有理论上的质疑,哪有理论上的质变?无论是凡夫俗子的理论,还是大师的理论,都是有可能被改造的。我觉得何先生的这篇宏文对价格的形成问题所做的一种主观性的信息化的综合是很有价值的,甚至可以说可能有深远的意义,虽然有些细节还有待考证或完善。尤其是他所构建的市场价格的形成模式或生成系统确乎有着某种通式的意义。象这样的学术之作难道也值得你去嘲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