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认为这是一个经验数据的统计,而不能认为他们是有因果关系的,
失业的下降,是经济形式好,需求旺盛的表现,
而需求旺盛时,更易出来出现通胀,可能这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些观点,
但,后来的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货币现像"(当然这句话,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在我看来,似乎可以理解成:通胀不通胀完全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来决定的.)因此,央行想通过通货膨胀来达到降低失业率的目的是受到人们理性预期的影响的,在有预期的情况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后凯恩斯主义似乎还是坚持这条曲线,不过只认为它在短期内能成立。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这些理论的理解,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