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城镇化、规模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并不矛盾(2011-05-27)
作者:方烨 张彬
发布时间:2011-5-279:41:02
中国经济50人论坛、新浪财经和清华经管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浪长安讲坛第192期日前召开。论坛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发表题为“当前的农业形势和农村政策”的主题演讲。陈锡文认为,虽然我国的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获得大丰收,但是我国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考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拐点,需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需要着重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他最后指出,要按照既定政策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陈锡文称,我国的粮食生产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近七年来,我国的粮食都在稳定增产,而且其中有四年的总产量都超过了一万亿斤,是历史上的最高水平。2010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0916亿斤,2003年的粮食总产量是8614亿斤。从年度产量来看,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在七年间增加了2302亿斤,相当于全球每年粮食贸易总量的一半。
陈锡文同时表示,我国的人口总数在增加,耕地在减少,粮食的供求关系始终处在一个比较紧的平衡状态,而且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因此我国的粮食安全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前景:
第一,从总量来看,尽管我国实现了连续七年增产,而且在2010年达到最高水平,但是总需求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农产品的消费量在急剧增加,虽然粮食产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是还不能满足总需求。
近年来,我国对粮食的进口量在持续增长,其中最突出的是大豆。2010年大豆的进口量达到了5480万吨,接近2010年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2010年我国大豆生产量是1500多万吨,可以看出我国大豆的自给率只有四分之一左右。
2010年我国进口的粮食和油料作物达7172万吨,进口粮食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国内自身消费的10%。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由于石油价格暴涨,粮食作物也正被一些企业家看做是能源作物。当国际石油价格超过60美元,用玉米加工燃料酒精就有利可图。2010年美国生产的燃料酒精就消耗掉了1亿3千万吨的玉米。
陈锡文表示,如果今年国际石油价格进一步上涨,美国会把更多的玉米投入到生产酒精中去。如果用更多的玉米投入生产酒精的话,相对别的作物就会减少,而减少最明显的是大豆。大豆供应下降,国际上大豆价格就会上涨,中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必然会受到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