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98 0
2006-10-04
<P>现代社会所推崇的科学精神是什么?那就是“可重复,可检验的事实就是的精神”。任何可以称得上科学的理论和学说必须是可重复可检的,无论结构上再巧妙、精致,逻辑推理如何的严密,丢掉了这条基本的原则都称不上科学。 <br><br>或许每个人观察客观事物视角和他们所据有的知识结构的不同,得出结论也存在差异,但必须据有科学的精神,丢掉了这条根本的原则,再吸引人的观点和立论都是站不住脚的。 <br><br>正是有了科学和称得上科学的理论的帮助,我们人类才会像今天这样创造出辉煌的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人类不管主观、客观上情不情愿,已经是在是在改造这个客观世界了。 <br><br>正如市场、资本、企业等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人类的某种活动而导致的。市场、资本、企业实际上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一个系统或平台而已,通过人为制定的法规、准则规范化其经济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人创造的。也有许多创造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的,然这个平台或系统本身确有着巨大的缺陷和漏洞。为什么就不能依据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科学的精神建立起一个新平台或系统呢?如果我们大家都还是像中世纪神职人员那样处于对新物事的恐惧。那么说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还需要勇敢和智慧的开拓者继续不懈探索和努力以及不断的负诸可重复可检验的实践。 <br><br>有了思想上的解放才能真正认识到市场这个平台或系统是可以被代替的。标准化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并不是对于市场的模拟,而是整个经济的结构或系统的革命。它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现代社会科技门类和工作种类不断增加,从工程学上要求有巨型企业或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因此理论上相对成本较低且快速高效计划经济制度或垄断企业更适合现代社会上游基础的基干产业恐怖的规模化生产和大型工程的实施,如果真是完全的市场化追求传说市场经济那种的最优资源配置,那么交易、谈判时间将会被无限化的延长。不过有证据表面,用于上游产业的那种计划经济方式对于下游产业的确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上游产业生产出相对标准化的原料、原件,这会出现无数种的排队组合,如何动态的把这些资源配置得相对较优成本较低,这正是集中控制最大的难题。当然随着这种组合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市场经济在这领域也是很脆弱的,不过在这个领域相对于集中控制(垄断的大企业的计划)来说的确有其配置资源上的巨大的优势。但是对于下游产业还存在着一种非市场化的间接控制,那就是线性规划,影子价格并不是对市场的模拟,而是依据现有的资源及上游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基础工业能力而定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客观制约因素,只要依据这种因素那么配置资源的成本将相对最低和最有效,而不会发生混乱和经济危机。因此说影子价格是在动态模拟这个一塌胡涂的现实世界是不正确的,它反映的是已经完全标准化了的上游产业以及经济体的自然资源等对下游产业周期性的动态的客观制约因素。 </P>
<P>      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出,这里边要有一个经济核算标准。如市场经济里边存在一个价格指标。而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一个动态的核算指标,它反映的是现有工业体系的生产能力及国家或者说是经济体现有的资源状态比例的动态标准,我们可以把其称为影子价格,或者是客观成本制约因素。 要准确得出这样指制约因素,还需要改造社会经济的结构,使中央计划经济的上游产业完整标准化,实施严格的产业、原料、原件的标准化分工,统一技术标准,以与这种体制相适应。 </P>
<P><br>即使影子价格的条件不存在,与最优的资源配置相比,任何经济计划都可能带来效率损失(理想条件下完全管制的计划经济除外),这是对的,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这也是对的。但是 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配置资源都需要成本 ,计划经济的成本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譬如:当雇员每天领固定的工资而不是计件工资时,雇员会趋向于偷懒,当企业使用固定的考核指标时,考核指标之外的事项将不被重视这都是计划经济的成本。 但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巨大成本 ,因为在个别劳动者不能完全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时候,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这对于两个樵夫组成的砍树经济或许合适,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在这一方面,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 <br></P>
<P>市场可以对资源配置提供压力,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但在复杂的现代经济中,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过低,人类必须创建企业,在企业范围内对资源配置进行计划管制。这种管制不一定能达到最优配置,但它可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资源配置,从而节约了最大的成本:时间。事实上,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不否认企业存在的现实,但他们坚持认为企业的存在不改变总体上的市场经济,因为企业之间还在互相竞争,形成外部的市场经济。另外,经济学家还坚持认为随着企业的增大,内部成本会逐步上升,带来越来越高昂的成本,从而保证了宏观上的市场经济。但是他们 没有考虑到的另外一个事实是:随着经济体系越来越复杂,科技门类和工作种类不断增加,市场本身配置资源的成本也在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个科技进步不断改变最优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里,市场永远不会及时的把资源配置到最优 。两相对比, 理论上对最优配置的趋向并不能帮助市场经济获得胜利,胜利永远属于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经济制度 。哪一种制度将胜出呢?经济学家在作出市场最优的结论时并没有详细的对比两种体制的成本--事实上,从来不愿意关心具体的工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学家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通过复杂的分工模型推导公有制计划经济成本更低更有效率。</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4 17:11: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