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xudh123
我觉得你可能“均衡”的概念没真正建立起来。你只是一味地强调厂商最优时,r=f_k,即不考虑折旧情况下对k的偏导数。其实就如我和坛子中其他童鞋前面说过的一样,由于居民的消费会根据冲击而相应减少(暂时性冲击的话减少得很少,而持久性冲击的话消费的减少=产出的减少),最后利率一定是供需均衡时的利率。
即使均衡时,r=f_k形式上必然仍是成立的,但是,冲击后重新均衡时的k和原来的k未必是一样的,你在想当然地认为k不变!(当然,如果k不变,由于冲击的影响,确实从产出角度来看,利率会降低。)实际上,由于供需的作用,资本存量也会必然作出调整:
设想一下,如果 冲击后只有消费的调整,而k不做调整,那么对生产部门来说,资本边际产出率下降(即生产部门的资本收益率下降);而对产品流通部门(IS曲线代替)和金融部门(LM代替)来说,消费减少量< 或 = 产出的减少,那么需求相对于供给来说就是过剩的,由于价格可以灵活变化(LM曲线可以自由移动),总需求方愿意提供的市场利率就 > 或 = 生产部门的资本收益率。
那么请问,生产部门的最优行为还是保持原来的资本存量进行生产吗?肯定不是了,你辛辛苦苦生产,还不如把资本放贷出去收取市场利率来得划算。
希望能对你的理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