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好吧我承认我喜欢她)问我:“你怎么每天都很闲呢?”心里纠结啊,结果拧出了下面这堆东西。
“我的时间”看做一种商品,我对你的供给大于你对我的需求,于是感觉我太闲了。我的卖价大于你的买价,即我认为值钱的你认为不值钱。你为什么会认为不值钱呢?或者是觉得我基本处于无所事事状态,时间本来就不值钱;或者是因为直接的“不需要”;或者两者皆有。结果就是我在做亏本生意。于是,我就该考虑,是应该继续亏呢,还是终止交易。那就要考虑我具体亏的是什么样子。
1、譬如馒头,你在饱食状态下再给你吃,反而产生副效用。于是我的亏损换回的不是小额收益,而是对亏损的扩大。此时的决策明显是:不再继续交易。
2、若亏损存在小额收益,那么就如品牌价值积累一样,终有一天迎来质变的飞跃,到时候一转供过于求到供不应求。(你就会问我:“你怎么每天都很忙呢?”还可能埋怨说:“不会享受生活。”)此时的决策是:继续亏损。心力交瘁难以为继怎么办,贷以后的幸福来弥补。(既然有小额汇报,那么这个感情银行存在。)
那么继续投资就存在一个风险:小额回报,有还是没有。然而对于这个风险,并不存在准备基金来做失败后的弥补。所以对这个风险的策略是:回避。
最后结论:对你的供给暂时停止。研发新产品,或者转移供应对象,也可以一边转移对象,一边研发新产品。最后结论的支撑力很强,因为这是一个帕累托改进。(既然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那么就不必需要换位思考。因为换位思考所得结论与不换位思考结论一样,还加大了思考量,所以不可取。)
理智碰到感情,就折服了。感情碰到现实,就粉碎了。如果现实好比一块压板,你是选择在一起,即使是在压板下方;还是两个都在上方,即使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