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86 2
2011-07-07
【财新网】(记者 蓝方)采取部分积累制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受到学界的质疑
和反思。

  2011年7月6日,在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球大会上,北京大学财政学系副教授蒋云
赟质疑做实个人账户的可行性,认为中国没有足够大的资本市场让个人账户资金实现保
值增值。蒋云赟直言,中国的部分积累制事实上是一个怪胎,难以预期30年后的状况。

  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企业按职工工
资总额20%缴费,进入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个人每月缴纳工资的8%,进入个
人账户累积,以培养个人责任意识并缓解统筹基金压力。此前学界对此种模式颇多赞
扬,称其“既能缓解未来养老金支付危机,又能够实现代际再分配功能与激励功能的结
合”。

  蒋云赟表示,由于ZF没有办法拿出足够的钱去补偿隐性债务,而让企业基本养老
保险的参保者承担过多责任——既要给自己积累,又要支付已经退休人的退休金。这套
没有实现代际平衡的养老保险体系虽然可以减轻财政的负担,但却是以加重现在参保人
员的负担为代价的,这也影响了企业人员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据其测算,如果将企业缴费降至18%,或将个人缴费降至6.25%,企业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可以实现代际平衡,也就是说,这样一套制度对不同代是公平的,不会通过盘剥现
存代来给未来人口创造财富。

  根据其研究,若养老基金保值率低于3%的话,现在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将对现存代
更加不公平;但是如果养老保险保值率能够达到6%,现在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基本
就能够实现代际平衡了。

  事实上,中国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被普遍用于弥补统筹账户的空
缺,进而形成空账,仅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记账。

  蒋云赟曾呼吁尽快做实个人账户,并通过提高养老基金保值率来激励单位和个人参
加养老保险改革,缓和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不平衡状况。但现在,她开始质疑做实个人
账户的可行性。在她看来,现在并没有这么大的资本市场能够吸纳个人账户中的大量资
金,尤其是在1997年以后,资本市场已经经过了两次大的动荡,能否平稳实现保值增值
存疑。

  “我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十分悲观。” 蒋云赟如是表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7 16:17:49
不要回避现实问题。
第一:测算的比值如何得来?如何能说明18%和6.25%是能保证代际公平的?
第二:给自己积累,又要支付已经退休人的退休金,这本身是没问题的。因为基金是滚动的,你自身积累,同时给退休人士付退休金;日后也有后来的参保者填补。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劳动人口作为滚动。
第三:关于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我们的法制是否明确了社保资金的投资去向和范围?是否做到使用上的公开和透明?你总不能把钱都投到股市和楼市上吧?(勿喷,别以为没有出现过此类情况)作为一种保值为主的资金,在使用上、投资上是否找的是一些风险较低,现金流较有保证的项目。
第四:我们不一定准确预见50年后的情况,从纵向维度,对现存代是否存在盘剥不敢下定论,但是,从同一代人横向比较来分析,就已经存在养老保险金额分配的问题。到底以什么标准来发养老金?工龄,当地经济水平这些因素作为养老金挂钩是可以接受的;而工种、职级,尤其是机关干部、行政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待遇的单位,我认为在分配体制上需要进行改革,对养老金观念上也需要更新。账户上有多少是一个问题,怎么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既然ZF的税收可以通过严征管而不升税率来增加,为什么不能在不调(或者是微调,总体保持稳定)社保费水平、以及比例下,通过分配改革来端平(或者是缓和)资金缺口?

学贸易的朋友知道有BOT,学财务管理的朋友知道怎么做资本运营、项目管理,如何把资金转动起来,并形成可行的制度,路难行,但办法比困难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6 07:39: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