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2437 316
2011-07-14
  我不是郎咸平的铁粉,也不是什么拥趸,他早年主持的《财经郎闲评》及现在的《财经郎眼》节目我一共没看过几集,他挂名出版的一堆畅销读物我更是一页没翻。虽然在如今这个急速变动的时代里,依靠媒体暴得大名之人多半都是些不入流人物(如于丹、张鸣之流),但郎咸平却是他们之中的异数。郎咸平之所以在早年(2004年)介入媒体、介入公众视野,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是“以学术关怀现实”。在这句话中,学术明显是关怀现实的基础,只有一流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对现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郎咸平正是这么一位具有一流专业水平的世界顶尖学者。下面我就本着宇宙超级无敌八卦精神,替各位也替自己,完成对“郎咸平”知识谱系的初步建构。
  
  郎咸平,英文名Larry H.P. Lang, 这个英文名很重要,因为郎咸平的学术论文基本以英文发表,署名正是这个。其次,我们要知道郎咸平的专业领域是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而非(宏观)经济学。所以严格上说,郎咸平在电视机上对中国经济宏观环境的批评,是略为偏离自己专业领域的。
  
  但是,不可否认,郎咸平在自身专注领域上(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学术成就与地位,却是其他国内“宠物经济学家”(郎咸平语)所望尘莫及的。首先,郎咸平的正式学术职位是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Chair Professor of Finance)。这一“讲座教授”并非荣誉职位,而是比正教授再高一级的实质职称。其次,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遴选标准以严苛闻名全球,不少毕业自牛津、哈佛、斯坦福的博士奋斗终身,熬到退休,还未能在香港评上正教授。而郎咸平却早在38岁(1994年)就评为香港中文大学正教授,41岁(199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批讲座教授殊荣。这显然与郎咸平在专业领域上的杰出贡献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就来简要看下郎咸平的学术贡献。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美国经济评论》)是全球经济学领域最顶尖的学术期刊,没有之一。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杂志》)是全球经济学领域综合排名第三的刊物,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成名作都发表于此。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经济学杂志》)和Journal of Financial(《 金融杂志》)分别是全球金融研究领域的第一、第二名的学术期刊。总而言之,以上四份刊物都是全球经济学及金融学研究的顶尖刊物。
  
  在国外,一般说来,只需在上述刊物发表三篇论文即可评为美国Top50学校的终身教授。若是志存高远,想在哈佛、耶鲁、麻省理工这类全球顶尖名校谋求一个终身教职,也只需要七、八篇即可。而我们可爱的郎咸平先生发表了多少篇? 整整二十篇! (详见附录一)
  
  易言之,郎咸平在这些顶尖期刊发表的论文都够他在哈佛大学评三个终身教授了。这也难怪今天郎咸平在香港中文大学不仅荣居财务学讲座教授,同时办公室更是安排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提出者蒙代尔的隔壁,这是何等荣誉。
  
  反观国内,能在上述顶尖期刊哪怕发表有一篇论文的人,加在一起不会超过二十人。国内的“宠物经济学家”们怕是难以望其项背的了。
  
  此外论文的被引用率也是评价学术成就的一大重要指标。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郎咸平与国内“宠物经济学家”的论文被引率。
  
  郎咸平2000年发表在《金融经济学杂志》的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East Asian Corporations / 〈东亚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被引用达2105次。1994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的Tobin's q,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 〈托宾的Q, 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业绩〉被引用次数达1650次。2002年发表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的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Western European corporations / 〈西欧公司的最终所有权〉被引用达1330次。2002年发表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的Disentangling the incentive and entrenchment effects of large shareholdings / 〈大股东激励壁垒与解析效应〉被引用达1336次…
  
  而我们将国内公认的最顶尖经济学家(没有之一),现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论文的被引率进行比较。林毅夫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是1992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的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 〈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 被引用次数只有947次。
  
  由此可见郎咸平的论文被引用率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相当高… 最后我将郎咸平发表在世界顶尖期刊的论文用附表给大家展示,并附上论文题目的中文翻译。
  
  附录一:
  
  〈管理者自身利益对公司资本影响的实证检验〉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Impact of Managerial Self Interest on Corporate Capital Structure," (with I. Friend), Journal of Finance 43, 1988, p271-281.
  
  〈股息公布:现金流量信号与现金流量假说〉
  "Dividend Announcements: Cash Flow Signalling vs. Free Cash Flow Hypotheses," (with R. Litzenberger),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4, 1989, p181-191.
  
  〈管理业绩,托宾的Q和成功收购要约获得的收益〉
  "Managerial Performance, Tobin's Q and Successful Tender Offers," (with R. Stulz and R. Walkl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4, 1989, p137-154.
  
  〈不良负债重组:对公司私下债务重组的实证研究〉
  "Troubled Debt Restructur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Private Reorganization of Firms in Default," (with S. Gilson and K. Joh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7, 1990, p315-353.
  
  〈个体分析师的预测精度:系统性的乐观与悲观的证据〉
  "The Forecast Accuracy of Individual Analysts: Evidence of Systematic Optimism and Pessimism," (with K. Butler),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9, 1991, p150-156.
  
  〈围绕股息通告的内部人交易:理论与证据〉
  "Insider Trading Around Dividend Announcements: Theory and Evidence," (with K. John), Journal of Finance 46, 1991, p1361-1390.
  
  〈自由现金流假说检验〉
  "A Test of the 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The Case of Bidder Returns," (with R. Stulz and R. Walkl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9, 1991, p315-335.
  
  〈不对称信息中的金融市场均衡检验〉
  "Testing Financial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ith R. Litzenberger and V. Madrig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0, 1992, p317-348.
  
  〈破产宣告在行业内的传染效应与竞争效应〉
  "Contagion and Competition Intra-Industry Effects of Bankruptcy Announcemen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R. Stulz),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2, 1992, p45-60.
  
  〈出于业绩跌落的大企业自愿重组〉
  "Voluntary Restructuring of Large Firms in Response to Performance Decline," (with K. John and J. Netter), Journal of Finance 47, 1992, p891-917.
  
  〈托宾的Q, 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业绩〉
  "Tobin's q,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with R. Stulz),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 1994, p1248-1280.
  
  〈资产出售:企业业绩与谨慎管理的代理成本〉
  "Asset Sales, Firm Performance and the Agency Costs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 (with A. Poulsen and R. Stulz),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7, 1995, p3-38.
  
  〈杠杆作用:投资与企业增长〉
  "Leverage, Investment and Firm Growth," (with E. Ofek and R. Stulz),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0, 1996, p3-29.
  
  〈货币解释了资产回报吗? 理论与经验分析〉
  "Does Money Explain Asset Returns? Theory and Evidence," (with K.C. Chan and S. Foresi), Journal of Finance 51, 1996, p345-361.
  
  〈东亚公司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Determinants of Interest Rate Swap Spreads," (with R. Litzenberger and A. Liu), Journal Banking and Finance 22, 1998, 1507-1532.
  
  〈股息与利益侵占〉
  "Expropriation and Dividends" (with M. Faccio and L. You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1, 2001, 1-25.
  
  〈大股东激励与壁垒效应解析〉
  "Disentangling the Incentive and Entrenchment Effects of Large Shareholdings (with S. Claessens, S. Djankov and J. Fan), Journal of Finance 57, 2002, 741-771.
  
  〈西欧公司的最终所有权〉
  "The Ultimate Ownership of Western European Corporations," (with M. Faccio),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5, 2002, 365-395.
  
  〈对外直接投资:多样化投资与公司业绩〉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with J. Douka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4, 2003, 153-172.
  
  〈负债与利益侵占〉
  "Debt and Expropriation" (with M. Faccio and L. Young), 正在依照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审稿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最后,我想说,我作为经济学的外行人士,尚且都能体会到郎咸平杰出的学术成就。我就真不明白像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志武这样的内行人,学术水平远不如郎咸平,为什么还会公开抹黑郎咸平。想不通~ 再有就是这两巨册的巨作本来是可以打五星的,但因为一些显而易见的文字编校错误,恕我只能将评分将为四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7-14 21:37:40
lang确实在学术上很NB 出的书写的也不错 但是上了电视后确实偏离了自己的老本行 不过他说出了大实话 为老百姓 中小企业说话 说“国内顶尖经济学家”不敢说的话……勇气可嘉……但是必然会遭zf和砖家B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4 21:39:07
哇,瞻仰,喜欢郎咸平,真话和真功夫,为什么国内就培养不出这样的人才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4 21:41:38
沙发?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4 21:52:01
必须承认郎咸平的本行是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而不是宏观经济,但郎咸平在专业领域上的造诣,确实是全球学术界有目共睹的。比如,就拿国际上通行的论文引用率来看,郎咸平的不少论文,被引用次数都在两千次以上,而国内同类经济学家,就连现在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也不能(从论文被引次数上)与之抗衡。其次,再帮楼上略微补充几点关于郎咸平的常识资料:郎咸平的正式学术职位是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此处的“讲座教授”是比一般教授更高一级,而非荣誉职位。而关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遴选标准,那是相当严苛。如果你稍微去浏览一下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教授名录,你会发现不少毕业自名校且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的学者才屈就助理教授及副教授... 而郎咸平可是他们学院的讲座教授耶。再者,楼上可以去查询下国际四大广义经济学权威刊物,郎咸平的发文篇数及被引用率,都是世界前列的。反倒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陈志武,自己水平远不如郎咸平,却无时无刻不抓住机会抹黑郎咸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7-14 21:53:00
NB, 不服不行. 服也不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