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710 12
2006-10-17
近来看央视的广告,发现安微的口子窖获得纯粮固态发酵标志,不明白是什么是纯粮固态发酵,就询问的一位酒业的朋友,原来我们常喝的白酒除了纯粮固态发酵外还有液态发酵,什么是液态发酵呢,看我还是不懂,朋友说就是酒精沟兑啦!这样我才总算明白原来我们常喝的白酒原来还分为这两种工艺。这原来就是常说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接合”。既然有这两种工艺为什么绝大多数的厂家不在包装上注明呢?在食品行业,食用油必需在包装上标明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酱油和醋必需标明是固态发酵还是液态发酵(到现在我还没发现有一家标明是液态发酵的),即使同是酒业的葡萄酒也还要标明葡萄原汁的含量呢。白酒既然存在这两种工艺,为什么就不能在包装上标明,让消费者选择呢?
   我国的酿酒史若从"杜康造秫酒"算起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因此白酒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所以我国的酒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丰富起来的。而酒精是十九世纪末,西方国家在法国人卡尔迈特氏在研究我国酿酒药曲的基础上,分离出糖化力强并能起酒化作用的霉菌菌株,才用于酒精生产的。而用酒精勾兑的白酒能称之为有丰富的酒文化么?
   近二十年来,白酒业竞争异常激烈。这本来是好事,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优胜劣汰,许多曾经名震一时的品牌如芸花一现消失了,一个秦池倒下了,但千百个秦池站起来了,秦池的模式被疯狂的复制。直到最近一个“秦池”小糊涂仙倒下了。这些“秦池”都有一个共同的等点:轻生产,重销售,热衷于包装和炒作。利用对渠道的优势,对市场竭泽而渔。由于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生产车间,可行情不对立即撤退。因此对这些在白酒业的淘金者而言可以说本小利大没有太大的风险。记得曾有人预言在国家对白酒实行双重征税后有一批白酒企业要倒掉,现实是不但没有倒掉而成了投资热点,因为有办法让成本更低,那就是液态发酵。但是许多无品牌的散见于乡村生产散酒的乡镇小作坊却纷纷死掉,由于原料价格上涨,连陈化粮也要卖5角2分每市斤(见《北京“陈化粮”倒卖传言是否属实》《南方周末》2006.8.24A3版)生产成本太高,市场价格太低(笔者所在的川南小镇散高梁酒卖2—3元每市斤)而在本地市场上3—4元左右的PET瓶包装的白酒至少有两个是著名品牌(还是N种粮食酿成)。散酒根本没法竞争。由于所谓的液态发发酵,我国的白酒的生成多样性的土壤正在消失。现在的许多著名品牌在100多年前正是由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优胜劣汰后发展起来的。才形成目前众多的不同工艺和香型。这些原生态的小作坊正在机械化的液态发酵的强力竞争中消失。我们的酒文化也随之而去。在莫言名著《红高梁》中,那水中的精灵,展现了人性之美,代表了民族之魂的高梁酒我们还有么?
   而代表了我们当代白酒业的巨头们在做什么呢,与渠道商混水摸鱼大肆OEM各种品牌的白酒,崎形发展高档白酒,热衷于提高高档白酒价格,炒作天价白酒和虚假的宣传。你的窖泥中有N种微生物我的空气中就有NN多种微生物......
   其实消费者只想买到价格适中质量上乘的白酒。既然存在两种不同的工艺,就应在包装上标明你的工艺是固态发酵还是液态发酵,几块钱一瓶的酱油做到了为什么白酒业的巨头做不到。如果你标明是N种粮食酿成或是年份酒,是否有相关质量标准可以检测到。
   我国酒文化渊源流长,传到日韩发展为烧酒,宝岛台湾有美酒曰金门高粱酒,不过不知到海那边可有液态发酵的美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0-18 16:21: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9 05:40:00
白酒、香烟本来就不该存在世上,应该定位奢侈品,高价、高税、限量。一般老百姓喝它又不能治病、充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9 11:40:00

的确白酒的定价权 一直掌握在酿酒商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9 17:19:00

酒原本就不好喝,不明白杜康当年怎么就发明了酒,有人喝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0-19 17:25:00

汗,不喝酒为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