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2 抄底股市
这也促使邓普顿有了抄底股市的计划。
但他并未买入单一个股或大盘指数。而是借款1万美元,买入交易所中所有1美元以下的股票,平均每只股票持仓100美元左右。
4年后邓普顿选择清仓,此时他买入的104只股票中,只有4只亏损,胜率高达96%,初始的1万美元更是变为了4万,远远跑赢了同期标普500指数。
邓普顿的这次抄底为何能够成功呢?
这其实源于国外股市长期存在的低价股效应。
02
低价股效应
1 低价股效应简介所谓低价股效应,就是股价绝对值越低,未来的收益越高。
该效应不仅被众多投资大师实践过,在学术界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了解一定历史的同学都知道,投资实操界和学术界互相鄙视,能被两者同时认可的理论,一般很难出错。
那低价股效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2 低价股效应成因主要原因是低价股给投资者一种便宜的错觉。
比如在A股大家看到2000块的茅台时,可能第一反应是吐槽价格太贵;而看到2块的农行时又觉得很便宜。
但股票的贵或便宜不能看股票的绝对价格,而是要看估值或市值。
然而如此简单的常识,却至少有80%的投资者是不知道的。不信的话,可以采访一下你炒股的朋友。
另外很多低价股处于超跌状态,超跌的股票有很强的反转效应,适合买入。
我们是做量化交易的,既然知道了低价股效应,自然就会好奇,A股是否同样存在低价股效应呢?
下面我们就借助全部的A股历史数据和Python代码,来构建一个低价股策略,去看看这样选股到底是赚还是赔?
03
A股低价股效应
1 数据准备想要进行验证,我们就需要用到每只股票每天的交易数据。
我已经帮大家整理妥当,包含了所有股票(包括已退市的股票)上市至今每天的开高收低价。数据情况如图所示:
如果你需要这个数据的话,可以点我头像交流,都是可以直接发给你的。
2 策略构建有了数据后我们就可以尝试构建相应的策略。
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后,我们去获取所有股票的收盘价,从中选出价格最低的50只股票。
为防止选到可能退市的股票,我们约定选出的股票的收盘价需大于2元。(在A股,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的股票会被强制退市)
我们再从每月选出的50只股票中剔除ST股、退市股、停牌股及上市不满一年的新股。
次月第一个交易日开盘时,均仓买入选出的股票,一直持有至次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时卖出,并重新选择此时满足条件的股票。如此循环往复。
比如我们在2022年11月底在所有股票中选出了28只符合条件的股票。
就在12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开盘均仓买入,一直持有到12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卖出,并重新选择符合条件的股票,这次选中了17只。
由此我们发现,策略选出的股票数量是不确定的,可能有50只,也可能一只没有。
那这样的策略能赚钱吗?你用Excel也可以计算,但相对繁琐,我们就借助Python代码来进行验证。
如果你需要这个代码的话,可以点我头像交流,都是可以直接发给你的。
3 回测结果策略回测结果如图所示:
代表策略的橙色曲线从2010年至今从1元涨到了5.78元,远远跑赢了代表同期沪深300指数的绿色曲线,14%的年化收益也跑赢了同期房价涨幅。
但策略的最大回撤高达55%,这是我们只使用了单一的选股指标且永远满仓造成的。
当然只看排名前50的低价股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严重影响策略结果。
04
分组统计
1 策略延伸所以我们接下来不仅只看排名前50的低价股,还要看价格最低的前20%的股票的整体收益情况。
我们仍使用之前的Python代码,只需稍作修改即可。
如果你需要这个代码的话,可以点我头像交流,都是可以免费发给你的。
策略结果如图所示:
价格最低的前20%的股票最终收益是3.81,同样跑赢了沪深300指数。
2 分组表现甚至我们不仅仅只看前20%的股票,还可以根据股票价格把所有股票分成5组,分别看各组的表现。
最终结果如图所示:
各组收益间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规律,即股票价格越低,未来收益越高。
这恰恰证明了A股和其他股票市场一样,存在着低价股效应。
我们也比较推荐大家今后交易时加入低价股指标,以此完善自己的选股策略。
但说实话,上文构建的低价股策略年化收益偏低、回撤偏大,并不适合直接实盘使用。
下面我们就尝试着来改进一下这个策略,让它可以更贴近实战。
05
策略改进
1 低价股特征改进策略最好的方法,是观察策略选中的股票:
可以发现,大部分低价股都是市值较低的小盘股。
我们之前的一篇文章也验证过股票市值越小,未来收益越高这一结论。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接下来我们就尝试在低价股策略基础上加入小市值的筛选条件,构建一个新的量化选股策略。
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