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 1
2006-10-25

在冯小刚电影名作《大腕》里,有个精神病患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患者自我幻想、自我陶醉,描绘了一番发财后的美景,演员的演技是没的说,每次看到这里,都让我忍俊不禁。(相信有此同感者不少)。在拜读了经济学家张五常对打开秦始皇陵墓的一番建议分析后,我又感到遇到了那位癔病患者,但这次的感觉不是忍俊不禁,而是义愤填膺。毕竟,前者是电影,本身是虚构的。而后者则是现实,而且是只言片语就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的人物,发出这种观点,真是令人可发一叹。

在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是很活跃的,观其头衔是威风赫奕,观其言论是乱七八糟。我辈升斗小民,无名小卒,是骂也骂不过,辩也辩不赢。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那种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的议论水平。看了他们的言论是干生气,除了骂娘没有办法。所以,为了少生闲气,避免当“愤青”,对于经济学家们的观点、论战等等事情,我是不闻不问。当然,也不可能全部闭耳塞听,时不时还是有些他们的“高论”入耳入眼,于是我便又生一回闲气。佛将“怨憎会”列入人生一苦,既然生活在这个世上,也就只好面对“怨憎会”,忍受“五阴聚”之苦了,这也实在是个无奈的事情。

但这次的苦却纯粹是我自找的。张五常先生关于打开秦始皇陵墓的相关言论已经在新浪网上高悬了多日了。我每日基本上都要浏览新浪网新闻首页,看到张五常的文章标题都是随意而过,不想进去――也不敢进去。但昨日因为浏览网页后时间尚早,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东西了,这时,我突然发现张五常先生文章的标题似乎有变化,百无聊赖之下,我终于打开链结,想看看到底是什么观点,结果是当然的又气愤了一会。但这次情况特殊,我是吃饱了没事干,精神还足,便自不量力,螳臂当车地想对张五常先生的言论进行一番驳斥了,乃有是文。

在表述以下观点之前,我要郑重声明一句,对于威名久著的张五常先生,我是早有耳闻。但对于其经济观点,由于前文所述原因,我是所知甚少,几乎算得上一概不知。但是,在潜意识里,觉得张五常先生在经济学家队伍里,好像还是不错的一位,比起某些名气更大、言论更糟的人来说,似乎还好一点。我在本文发表的观点,仅针对其关于打开秦始皇陵墓的若干分析言论而作。

由于我在看张五常先生的文章是从其末一篇――《始皇陵墓的经济分析》开始的,所以,最重要的感想也是针对该篇文章的观点。别人在反对打开秦始皇陵墓的时候,多列举了打开的弊端。而张五常先生则是列举了打开的好处,双方各执一词,难分高下。对于我来说,打开的弊端有多大,我不是专门人士,无法衡量。但对于张五常先生列举的好处,也就是经济利益,我实在不敢苟同。张五常先生的该篇分析,有两个重要的观点是其立论之基。其一“旅游者没有看兵马俑是因为‘炎黄子孙’们都看厌了,所以急需打开秦始皇陵墓,刺激吸引旅游者”。在这一观点推论下,只要打开秦始皇陵,全中国人必定都会纷至沓来。其二“门票每人500元人民币,偏低”。在这一观点推论下,所有来西安旅游的人必定是慷慨解囊,西安、西部乃至中国整体的经济也必定因此腾飞。其实,张五常先生在引材料、举数字,分析对比,纵横成文方面是“术业有专攻”,但长期养尊处优,高高在上惯了,对国情民瘼的真实情况恐怕有点隔膜,其提出的两条主张,即使不是经济学家,也可以看出是如何荒谬不堪,不值一哂。如果是《大腕》里的那位癔病患者所云,自然是让人一笑。但可惜不是。

为写此文,我又把张五常先生另两篇文章,即《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和《如果我是秦始皇》先后拜读,与前篇文章结合起来,总的感觉就是“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哗众取宠,信口开河,轻佻草率,虚荣浮躁。”这些在其三篇文章中可以说俯拾皆是,为了节约精力,我不再归纳总结,而将其相应观点罗列于下,并附评论于后,请读者明鉴。(引号内的为张五常先生原文。加划线的部分为我所针对批评的言论。破折号后为笔者的批评意见。)

一、关于对《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若干言论的批评

“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天下无敌的大玩意,墓中文物可以教我们很多的,为什么不打开来看看呢?我愿意花起码二千元进去勾留半天,细看一下炎黄子孙二千多年前的真实文化,而愿意花钱更多的君子数之不尽吧。赚这种钱对社会有利,对世界有利,说不定西方的君子会多一点敬重我们的以往。起码在感受上,始皇之陵,对人类文化的启示,应该超于埃及的所有金字塔。”――张五常愿意花二千元进去勾留半天我是相信的,“愿意花钱更多的君子”我相信也有,但是否数之不尽就难说了。如果对于普通的观光旅游者来说,我相信是少之又少。另外,西方的君子因为秦始皇陵墓会对我们的以往多一点敬重是可能的,虽然也有更多的不以为然。但是,在还没有打开之前,就断言对人类文化的启示,超过埃及的所有金字塔。人家是否认可我不知道。作为中国人,我还没有这个胆量,没有这个脸面说出这句话。

“俱往矣!今天科技没有问题了,可以做到应有的保护。更重要是向前看,虽然没有保证书,我们看不到兵荒马乱的将至。”――关于对古墓开发保护的科技手段,是个严肃的科学命题,应该说许多考古学家都在探索钻研,若干年来没有中断。你张五常作为经济学家,凭什么就一言断定没有问题了呢?是不是太武断、太草率了些,把这个最为至关重要的环节轻轻一言带过,从而大谈你的打开陵墓的观点,是不是有点避重就轻?

“是的,打开始皇的墓,不仅可在地球上炫耀一下,也间接地公布,中国是个有恃无恐的国家。只两年北京办奥运,再两年上海搞博览,不知可否赶得上把始皇的墓一视天下,热闹一下呢?”――为什么打开秦始皇陵向世界炫耀一下,就可以说明中国的“有恃无恐”呢?鲁迅先生早几十年就说过,夸耀一头狮子或老虎肥胖是不要紧的,夸耀一头猪肥胖就可能比较糟糕,说不定正引来杀身之祸。中国的灿烂富有并不是没有“炫耀”过,马可波罗早就向西方宣传推介了,19世纪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大约是其后果之一。时至今日,我们再向地球上炫耀我们祖先的伟大富有,似乎并不能使外国人害怕,再度引起他们的觊觎之心倒是很有可能。动辄喜欢“炫耀”,喜欢“热闹”,正是那些虚骄浮躁之人的典型表现。

“写到这里,我想到作研究生时老师艾智仁给我为难的一小段往事。读利息理论,我向他求教财富定义的一些小节。他打趣说:「他们说你是天才,要让我考你一题吗?」”――自我吹捧的体现。和上海某名作家如出一辙。

二、关于对《如果我是秦始皇》若干言论的批评

“前文《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发表后,传到某网站去,只一天点击逾十万(据说最热闹的一个小时点击达四万),创了什么纪录云云。可见炎黄子孙关心始皇的——关心自己的传统,关心中国文字统一的根源——实在多。好现象。然而,同学说,数百个回应,大部分骂我。有些是人身攻击,不算,但客观不同意打开始皇陵墓的,有百多个。十多万中只有百多个表达不同意,本微不足道,但既然大家认为是重要话题,我应该再说说。”――前句移花接木,信口开河。后句自吹自擂,恬不知耻。

“真的不该干扰先人之墓吗?这些年神州大兴土木,推土车过处,无数墓地被翻得草木凄悲,而盗墓早就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行业,以致一件如假包换的唐三彩,懂得鉴辨的在地摊找到,市价低于一件儿童玩具!”――意思就是说,既然许多墓地因为大兴土木被毁了,同时又由于盗墓猖獗,我们就赶快打开吧。另,如假包换的唐三彩,在地摊上市价低于儿童玩具?是普遍现象还是偶然现象?如果是偶然,有什么证明意义?如果是普遍现象,大家别工作了,赶快到那里的地摊上抢吧。

“如果我是秦始皇,地下有知,知道没有来生这回事,但自己毕竟建造了那个举世无匹的大陵墓,放了那么多的好东西进去,我会恨不得二千二百年后的好奇之士,把陵墓打开,让我对他们说:「进来看看吧。墓内是你们先人的文物,要感谢我当年发神经才保存下来。」”――轻佻浮躁,典型的呓语。秦始皇会那样想吗?那还干吗把知道陵墓情况的人杀光。不是刚好让他们去作宣传?

“不应该干扰先人墓地之见没有支持。兵马俑是始皇之墓的一小角,已经打开了,说不干扰已经干扰了,而发现兵马俑那位仁兄成了英雄。”――意思就是说,反正已经打开了一个角了,就把整个都打开吧。能够如此推论吗?我不小心碰了你一下,反正已经得罪你了,就干脆把你杀死吧。这个观点,一是荒谬。二是轻佻。

三、关于对《始皇陵墓的经济分析》若干言论的批评

“执笔写此文时,拙作《是打开始皇陵墓的时候了》,只一个网站的点击逾二十二万,跟着的《如果我是秦始皇》点击逾五万。以为热闹过了,写了两篇之一的《何谓自由经济?》,要与圣诞权过瘾一下,正要动笔写「之二」,却想到自己既然是经济大师(一笑)…”――自我感觉太好,时刻喜欢自我吹捧。

“竟然没有提及打开始皇陵墓对西安的经济有什么影响,对中国整体又有什么影响。于是急急脚地挂个电话到佛山给李俊慧,要她在网上找些西安旅游数字,一些兵马俑的观者数字,跟着漏夜赶科场,写此文,以飨读者也。”――打开秦始皇陵墓对西安乃至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就是“急急脚”地挂个电话,让佛山的朋友在“网上”找些“西安旅游数字,一些兵马俑的观者数字”,接着“漏夜赶科场”,就这样出笼的。真是举重若轻,随心所欲啊,用这种文章来“以飨读者”,倒不如说是“以愚读者”。

“西安无疑是旅游重点,游客天文数字。去年二千四百多万,其中只七十七万六千是外宾,也了不起。游客给西安的总收入,去年一百七十八亿多,其中神州客每人平均消费人民币六百二十,外宾人均消费则四千二百。奇怪,兵马俑的参观者只有总游客的百分之八,可能因为变化不多,见面不似闻名也。想来那七十七万多的外宾,大多数会参观兵马俑。这样算,炎黄子孙对此俑的兴趣更少了。”――兵马俑的参观者为什么少,张五常先生认为是变化不多,“炎黄子孙”们都看厌了,没有兴趣了。这话实际吗?到目前为止,有多少中国人看过兵马俑了?不算那些没有去西安旅游的人们,单说到西安但没有去兵马俑的原因,到底是门票太贵的因素多,还是看的厌了,不想看因素多?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打开始皇陵墓是另一回事。有什么奇形怪状的东西在那里不得而知,但墓地广大五十平方公里,就算空空如也,在墓内行一遍也值钱。我于是想,进入陵墓,每人收费人民币五百,偏低的,每年会有多少游客进去呢?”――一张门票要人民币五百,还说偏低。好魄力,好气量啊。迄今为止,我还不知道国内那家景点的门票有这个价钱呢。不知道有多少人的口袋有那么大的承受力,这是典型的“以学家之收入度百姓之腰包”,高估了“炎黄子孙”们了,你以为他们都象你一样,到处有人请,有人捧,动动嘴皮子就收费,逛景点还不一定花钱是吗?

“跟着想,人太多,应接不暇,每年可以让多少人进去呢?我于想到如果安排得好,每年大约可以秩序井然地接待五百万参观人次。那大概倍于黄山或周庄。容易达到每年五百万参观者,要排队,而如果我是西安的主事人,会给外宾优先参观权,再应付不了就加价。”――同《大腕》中癔病患者表演。

“每位入场费五百元,五百万观者的每年收入是二十五亿,以长线利息率五厘算,陵墓打开了,门票收入的现值是五百亿。可观,但不惊人,比不上半个李嘉诚。”――是啊,这还算不上惊人,在人家那别墅那儿,“你要是开一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说。”

“从西安本身的利益看,打开陵墓是一盘了不起的生意。但中国整体又怎样看呢?游客到西安的会增加,每位游客的消费也会增加。然而,大部分是中国本土的游客,这里加那里减,总游客消费会增加,但没有只算加不算减那么高。外籍游客则加多减少,甚或加了西安再加到中国其它地方,所以应该优先接待,不用他们排队了。”――是的,应该优先接待。张五常先生分析了中外游客在中国旅游时此消彼长等因素,真是睿智,不愧是“经济大师”。只是张五常先生似乎没有考虑到,按照你的设想,来参观的人的数量是太多太大,“炎黄子孙”们去排队,受点委屈倒也罢了,你就不怕来参观的外国人也太多,也要排队?那时候谁先谁后,谁更应该受优待,这一点漏算了,让这个设想显得不周全、不完善,也算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吧。

“从国家整体看,打开始皇陵墓的最大利益,可不是上述的加加减减,而是在相对的形势上,打开陵墓,有不少机会让西安回复到杨贵妃时代的繁华。唐玄宗地下有知,怎样想无从猜测,但北京要开发西部,要把西部的经济搞起来,打开始皇之墓有助,对西部的发展有贡献。”――回复到杨贵妃时代的繁华是个什么概念?唐时的长安,称得上是世界的中心大都市之一。时移事异,自唐而后,这种地位一去不返,多少代人的辛勤建设,不能够让西安回复到当年的繁华。打开个秦始皇陵墓,就可以做到,这个想像力的确丰富。对了,张五常先生说的杨贵妃时代,比较笼统,不会是指安禄山造反后,杨贵妃仓皇出逃,京城一片狼藉之时的长安吧?

“秦始皇当年做梦也不可能想到——我们今天只略加一点想象力就可以想到的——打开他的陵墓,搞起西安,使之成为一个经济重镇,间接地促长了洛阳、郑州、开封等的活力,因而协助了中国西部的发展。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要达到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们的想象力可能有点夸张。”――这句话,从搞起西安断开,以后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就是“打开他的陵墓”和“搞起西安”之间,逻辑上的问题恐怕很大,想像力的确太夸张。

“秦始皇真的那么厉害吗?有可能,但要打开陵墓,将来的历史才可以作出判断。不赌这一手愚不可及!”――既然是赌,就有赢有输。赢了好说,输了怎么办?拿祖先遗留的文物国宝去孤注一掷,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啊。飞扬浮躁,典型的赌徒心理。

以上是对张五常先生几篇文章的评论。花费一个中午时间写了这些,对我来说价值不大。不过当了一回“准愤青”。读者们有兴趣看完的,我很高兴感谢。看不完的,很正常。因为,我在写的时候,也是耐着性子写的。同时,为便于批评,此文引用张五常先生原文较多,若有稿费收入,笔者愿与五常公分享。

末了,想到李敖先生从前在痛批台湾当局的时候,曾称当政的国民党是“手淫台湾岛,意淫祖国大陆”。我也妄拟附会,用来形容一下张五常先生,大概是“手淫中国经济界,意淫西安始皇陵”。当然,目前幸好只是意淫,如果有实权部门受其所惑,对秦始皇陵进行实际上的“手淫”,则其事堪悲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0-25 16:39:00

金庸的明报最初的时候是靠着他的小说维存下去,在张五常眼里,秦陵就是中国的金庸小说,只有打开它,中国才有光明前途.真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在改革之前讲,那时打开岂不更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