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795 8
2011-08-10

对于现有(西方经济学)的效用概念只是用从消费某种物品所得到的主观心理满足程度来解释,是从主观的角度衡量的.是一种思想精神或显意识效用.因此,只有使用消费该物品的主体能清楚认识被选择的物品中那个对他(她)的比较有用,而这种认识也只能是思想精神或显意识效用,可见这是一种当事人的心理效应;但其未被当事人感知的生理效应与及个人整体效应因此所引起的社会优化效应算不算效用呢?当代主流经济没有给出答案,在这里我认为它应该包含此两者,研究生理健康的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早己着手这方面,因此,主体与环境系统整体性优化效应或整体增值,才是我们追求的。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幸福和健康.个人健康与社会健康统一,社会以及自然才能得以统一!这就是我提倡的泛系统优化效应或``大我``效用,也是广义效用,而此种理论就是广义效用论.


另一个关于效用基数和序数的问题的混乱,应该在于经济学没有把神经系统分折、比较输入主体的物质、能量、信息引起的效用量或社会、自然客观环境系统输给主体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实际功用的量分开;由于具体的个人效用具有主观性,旁观者不能代以感知和感受,只有当事人的神经系统能分折比较,而这种神经系统分折比较只不过是神经系统对身体所产生的效应的描述(或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和反馈过程),但由于人在吸收消费某物品的过程中,受到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环境原因(主要是心理原因)会有选择性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或干扰,对吸烟和吸毒所引起的神经效应就是这种心理效用,但对于生理效用(健康)则有损害,显然这种主观心理的价值选择比较价值大小评估效用序数产生的根据。可以说这种主观心理效用就是我们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可见,效用序数产生的根本是个人的神经系统对客观物质、能量、信息输入主体引起的效用量的主观价值分折、比较和测量,这种主观的价值分折、比较和测量有时候往往未必是“真实”的,会因为个人的主观认识的不正确或者感官刺激引起的错觉而扭曲或干扰大脑作出更加正确的选择

而基数则是从社会及自然角度客观的价值比较或评估,但这种价值只能通过主体系统的外在显示的功能(功用)及其结构来比较或评估,因此只能用控制“黑箱”方法,从其输入的物质、能量、信息经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最后反馈输出物质、能量、信息,自我神经系统和意识以及其它观察者只能通过反馈输出物质、能量、信息进行检测、判断。具体向人体生理效应可以用各种检测仪器客现进行比较或评估,事实上医学界己做到这一点,只是对于衡量人的整体的效用有序量或者价值量的单位还有待确榷;而由整个人类社会意识系统的统计平均出来的数值即平均效用!

以上以人为参照主体,只论述人的整体效用;社会系统较高层次的组织、集团、国家等参照主系统的效益、收益等概念则是个人的整体效用的推广,属于同态优化效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相似性,也完全符合我认为泛系统相似性和同态原理,只是两者的区别在于微观经济学以人或组织为参照主系统,从个人心理效用和企业组织的效益角度出发,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家为参照主系统,在此不一一说明,我只为大家提供一个视角窗口,以使根据我上面的论述举一反多!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以上仍个人肤浅之言,望众位学者专家指教和讨论,仁者见仁!这样算是对我的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10 15:18:21
好啊,我觉得有兴趣可以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5:27:43
这篇文章虽然写了有十来年,可是现在回头再来看还是有其超前性!自己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5:48:20
效用序数即主观效用测量,以自己的感觉器官和神经中枢系统的感受作为事物对于自身作用好坏、美丑、善恶的衡量标准,这个标准是自身感觉器官和神经中枢系统的的感受,但是,这种主观的价值分折、比较和测量有时候往往未必是“真实”的,会因为个人的主观认识和自身经验不足和神经系统的缺陷,或者感官刺激引起的错觉而扭曲或干扰大脑作出更加正确的选择,或者产生不正确的判断,这些都可能引起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可持续性效用”不会被当下的主体(主我)所察觉,但是,它会滞后在之后的过程之中呈现出来,比如:一个瘾君子在吸毒的当下其感觉器官和神经中枢系统是认为很“爽”的,可是持续下去的后果是牺牲可持续性的生命作为代价,请问生命的价值有多大!再比如:张三当下半个小时以内只需要吃10包子就可以让其生理效用达到最大化,可是由于吃进去的包子当达到厌足点(效用最大化时的界限度)被其神经中枢系统感觉到时,往往主体的对于包子的消费已经过度,所以那些得肥胖症的病患者正是由于其估量的失灵,即信息不对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6:15:16
效用基数即客观效用测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23:32:34
林汉扬 发表于 2011-8-10 15:48
效用序数即主观效用测量,以自己的感觉器官和神经中枢系统的感受作为事物对于自身作用好坏、美丑、善恶的衡 ...
也就是说,从主观出发测量效用由于主观认识和自身经验不足和神经系统的缺陷,或者感官刺激引起的错觉而扭曲或干扰大脑作出更加正确的选择,或者产生不正确的判断,这些都可能引起信息不对称, 所以,未必可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