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788 9
2006-12-27
<H1>广义效用论与效用基数和序数的问题 </H1>
<HR>

<TABLE height=1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37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bgColor=#fbf9e2>
<DIV align=center>作者:林汉扬  出处:<A>原创</A>  发布时间:2006-09-28 12:51   </DIV></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9%" align=center bgColor=#fbf9e2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bgColor=#fbf9e2 colSpan=2>
<TABLE width="100%">

<TR>
<TD>关键字: 广义效用,效用基数,效用序数,参照主系统   </TD></TR>
<TR>
<TD colSpan=2></TD></TR></TABLE></TD></TR>
<TR>
<TD></TD></TR>
<TR>
<TD vAlign=top bgColor=#fbf9e2 colSpan=2>
<TABLE>

<TR>
<TD>
<DIV>来自:<a href="http://www.chinavalue.net/"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33ff size=2>价值中国网</FONT></A></DIV>
<P><FONT face=宋体>对于现有</FONT>(<FONT face=宋体>西方经济学</FONT>)<FONT face=宋体>的效用概念只是用从消费某种物品所得到的主观心理满足程度来解释</FONT>,<FONT face=宋体>是从主观的角度衡量的</FONT>.<FONT face=宋体>是一种思想精神或显意识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因此</FONT>,<FONT face=宋体>只有使用消费该物品的主体能清楚认识被选择的物品中那个对他</FONT>(<FONT face=宋体>她</FONT>)<FONT face=宋体>的比较有用</FONT>,<FONT face=宋体>而这种认识也只能是思想精神或显意识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可见这是一种当事人的心理效应;但其未被当事人感知的生理效应与及个人整体效应因此所引起的社会优化效应算不算效用呢?当代主流经济没有给出答案,在这里我认为它应该包含此两者,研究生理健康的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早己着手这方面,因此,主体与环境系统整体性优化效应或整体增值</FONT>,<FONT face=宋体>才是我们追求的。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幸福和健康</FONT>.<FONT face=宋体>个人健康与社会健康统一</FONT>,<FONT face=宋体>社会以及自然才能得以统一!这就是我提倡的泛系统优化效应或</FONT>``<FONT face=宋体>大我</FONT>``<FONT face=宋体>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也是广义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而此种理论就是广义效用论</FONT>.<o:p></o:p></P>
<P><FONT face=宋体>另一个关于效用基数和序数的问题的混乱</FONT>,<FONT face=宋体>应该在于经济学没有把神经系统分折、比较输入主体的物质、能量、信息引起的效用量或社会、自然客观环境系统输给主体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实际功用的量分开;由于具体的个人效用具有主观性</FONT>,<FONT face=宋体>旁观者不能代以感知和感受</FONT>,<FONT face=宋体>只有当事人的神经系统能分折比较</FONT>,<FONT face=宋体>而这种神经系统分折比较只不过是神经系统对身体所产生的效应的描述</FONT>(<FONT face=宋体>或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和反馈过程</FONT>),<FONT face=宋体>但由于人在吸收消费某物品的过程中</FONT>,<FONT face=宋体>受到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环境原因</FONT>(<FONT face=宋体>主要是心理原因</FONT>)<FONT face=宋体>会有选择性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或干扰</FONT>,<FONT face=宋体>对吸烟和吸毒所引起的神经效应就是这种心理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但对于生理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健康</FONT>)<FONT face=宋体>则有损害</FONT>,<FONT face=宋体>显然这种主观心理的价值选择比较或评估是序数产生的根据。可以说这种主观心理效用就是我们感受到幸福感。<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而基数则是从社会及自然角度客观的价值比较或评估</FONT>,<FONT face=宋体>但这种价值只能通过主体系统的外在显示的功能</FONT>(<FONT face=宋体>功用</FONT>)<FONT face=宋体>及其结构来比较或评估,因此只能用控制论的</FONT>“<FONT face=宋体>黑箱</FONT>”原理的<FONT face=宋体>方法,从其输入的物质、能量、信息经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最后反馈输出物质、能量、信息显示出来,经自我神经系统和意识以及其它观察者通过反馈输出来的物质、能量、信息进行心理认知或信息的仪器检测、判断。具体的人体生理效应可以用各种检测仪器客现进行比较或评估这早已不是新鲜事</FONT>,<FONT face=宋体>事实上医学界己做到这一点</FONT>,<FONT face=宋体>只是对于衡量人的整体的效用有序量的单位还有待确榷,可能由于当今多数经济学人们的短见,无视生物科学中大量的信息财富,致使经济学与医学理论的隔膜,值得深思;而由整个人类社会意识系统的统计平均出来的数值即平均效用,马克思的劳动量</FONT> (<FONT face=宋体>人的平均劳动耗费成本)</FONT> <FONT face=宋体>也是这样得出的!<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以上以人为参照主体</FONT>,<FONT face=宋体>只论述人的整体效用;社会系统较高层次的组织、集团、国家等参照主系统的效益、收益等概念则是个人的整体效用的推广,属于同态优化效应</FONT>,<FONT face=宋体>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相似性</FONT>,<FONT face=宋体>也完全符合我认为泛系统相似性和同态原理</FONT>,<FONT face=宋体>只是两者的区别在于微观经济学以人或组织为参照主系统</FONT>,<FONT face=宋体>从个人心理效用和企业组织的效益角度出发</FONT>, <FONT face=宋体>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家为参照主系统</FONT>,<FONT face=宋体>在此不一一说明</FONT>,<FONT face=宋体>我只为大家提供一个视角窗口</FONT>,<FONT face=宋体>以使根据我上面的论述举一反多!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以上仍个人肤浅之言,望众位学者专家指教和讨论</FONT>,<FONT face=宋体>仁者见仁!这样算是对我的支持!<o:p></o:p></FONT></P>
<P><o:p></o:p></P></TD></TR></TABLE></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7:19:3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29 13:50:00

哈哈!在下看这几天,众位学者专家都在参与讨论效用价值的概念,于是贴出以前写的浅见,可是却无人回应,不知是否算是对我的理论默认呢?或是由于其它?不管怎的,还是希望有人能指点一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9 15:00:00

我觉得更加接近完备了,当然,也更加背离马克思主义了。

我希望你能真正的创新。因为我本人也热衷于创新。

不过,首先是创新的基础是什么?这才是关键的问题。创新的基础如果是以唯心主义为根基的,那么不会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

我对效用论的认识,首先是个人的效用,其次是集体的效用,最后是系统的效用。而效用的本身制约条件和效用的最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基础,应当是从人和生产,人和自身的发展来看待的。比如,你认为什么样的效用才是正的,什么样的效用才是负的?有规律吗?

再比如,怎样才能增加效用?

最后,效用又受什么约束?我觉得,效用看起来是心理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是物质基础的问题和生产的问题。

以后再聊天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9 15:48:00
以下是引用万岁大中华在2006-12-29 15:00:00的发言:

我觉得更加接近完备了,当然,也更加背离马克思主义了。

哈哈!谢谢参与讨论!您可能还不了解我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又叫系统价值工程,在下之所以修正效用论目的正是希望与劳动价值论统一!这不是在下臆想的,其实己经在努力了,本人并无什么野心,只是觉得奇怪网上的各位专家学者们怎会把个小问题争来争去,因此我有点按捺不住,于是把自已的想法写出来!下面是在下的见解:《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转化及其模式 》、《劳动(功用)价值是只是泛系统功用价值论的特例 》、《我是如何修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以及化解与稀缺性的矛盾的 》、《优化效应的概念解读“泛系统价值优化论” 》、《如何使西方主流经济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统一 》,当然,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我认为自已的价值论虽然比较自洽,但还是有某些缺陷(等待大家来证伪)!请各位来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20:52:0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9 15:51:00
写出你的文章的提纲(论点,论据、论证)来,我们看一下儿。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9 18:24:00
以下是引用万岁大中华在2006-12-29 15:00:00的发言:

我希望你能真正的创新。因为我本人也热衷于创新。

不过,首先是创新的基础是什么?这才是关键的问题。创新的基础如果是以唯心主义为根基的,那么不会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的。

我对效用论的认识,首先是个人的效用,其次是集体的效用,最后是系统的效用。而效用的本身制约条件和效用的最根本目的和产生的基础,应当是从人和生产,人和自身的发展来看待的。比如,你认为什么样的效用才是正的,什么样的效用才是负的?有规律吗?

再比如,怎样才能增加效用?

最后,效用又受什么约束?我觉得,效用看起来是心理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是物质基础的问题和生产的问题。

以后再聊天吧。

不错,理论创新必须是以现实的基础为依据才有可能成为较科学的理论!

你对效用的认识还是与在下较接近的。其实,个人、集体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系统论的“系统”这一概念当然也泛指任何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任何事物,系统的“效用”为了能客观化在下引入“优化效应”这一概念,这是广义的“效用”,它包括人与物的“优化效应”,人体系统本身可以看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其为了继续存在、发展、优化效应(效用)而作出的物质、能量、信息输出、付出、代价耗费可以看作为“劳动耗费成本”——也即是“具体劳动”,整个社会的个人平均“劳动耗费成本”——也即是“抽象劳动”;而“效用”则是环境向人体系统输入的物质、能量、信息引起的“优化效应”。人体系统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转化、优化是个相对的、互动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有其周期性或阶段性,如果以人体系统的“劳动耗费成本”为起点,“优化效应”的获得为终点,那么,其模式是:

人体系统的“劳动耗费成本”—→对劳动目标对象或环境的功用—→引起劳动目标对象或环境的结构变化—→劳动目标对象或环境的“优化效应”程度—→劳动目标对象或环境的补偿、回馈—→向有利于主体的“优化效应”发展、转化—→主体产生“优化效应”。

当然,在这一物质、能量、信息价值循环的周期中,具体个人的“优化效应”量——即“效用”量也只能是从具体个人的“劳动耗费成本”量之差得出:“效用”量—“劳动耗费成本”量=剩余价值量。“劳动耗费成本”量只能是≥0,因为系统是随着时间的流渐而熵增;“效用”价值流量则有>、=、<三种可能,因为环境有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剩余价值量也有>、=、<三种可能,这因具体个人的“优化效应”量——即“效用”量也只能是从具体个人的“劳动耗费成本”量之差而定。

另,我们对剩余价值是要在个人暂时消费满足后,有能保存、储蓄过剩的对人有用的物质、能量、信息财富而言;边际效用则是从消费者的需要满足的标准量的瞬时效应入手,了解消费者消费物品的满足程度,当消费者消费超过需要满足的标准量时,便是过余、过亢、边际效用为负或小于、等于零时,这不但不能成为效用、财富反而成为负效用、负财富!正而您吃苹果,本来您的胃容量只能吃1斤,而您则把所有的3斤一下子都吃了,不但可能引起您身体不适、损害,而且可能需要花费医疗因您身体不适、损害的医药费呢?可当您认识自已的需要满足的标准量时,刚好在总效用最大、边际效用为零时,停止消费,留下剩余2斤以待下次吃用,此2斤便是他或她的剩余价值或以后消费时产生效用的来源。

在上面,是本人认为比较圆满地解决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价值论矛盾的方法之一!

有谁可证伪吗?请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21:14: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