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广义效用论与效用基数和序数的问题 </H1>
<HR>
<TABLE height=1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37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bgColor=#fbf9e2>
<DIV align=center>作者:林汉扬 出处:<A>原创</A> 发布时间:2006-09-28 12:51 </DIV></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9%" align=center bgColor=#fbf9e2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bgColor=#fbf9e2 colSpan=2>
<TABLE width="100%">
<TR>
<TD>关键字: 广义效用,效用基数,效用序数,参照主系统 </TD></TR>
<TR>
<TD colSpan=2></TD></TR></TABLE></TD></TR>
<TR>
<TD></TD></TR>
<TR>
<TD vAlign=top bgColor=#fbf9e2 colSpan=2>
<TABLE>
<TR>
<TD>
<DIV>来自:<a href="http://www.chinavalue.net/"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33ff size=2>价值中国网</FONT></A></DIV>
<P><FONT face=宋体>对于现有</FONT>(<FONT face=宋体>西方经济学</FONT>)<FONT face=宋体>的效用概念只是用从消费某种物品所得到的主观心理满足程度来解释</FONT>,<FONT face=宋体>是从主观的角度衡量的</FONT>.<FONT face=宋体>是一种思想精神或显意识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因此</FONT>,<FONT face=宋体>只有使用消费该物品的主体能清楚认识被选择的物品中那个对他</FONT>(<FONT face=宋体>她</FONT>)<FONT face=宋体>的比较有用</FONT>,<FONT face=宋体>而这种认识也只能是思想精神或显意识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可见这是一种当事人的心理效应;但其未被当事人感知的生理效应与及个人整体效应因此所引起的社会优化效应算不算效用呢?当代主流经济没有给出答案,在这里我认为它应该包含此两者,研究生理健康的医学、生物学等学科早己着手这方面,因此,主体与环境系统整体性优化效应或整体增值</FONT>,<FONT face=宋体>才是我们追求的。只有这样一个人的幸福和健康</FONT>.<FONT face=宋体>个人健康与社会健康统一</FONT>,<FONT face=宋体>社会以及自然才能得以统一!这就是我提倡的泛系统优化效应或</FONT>``<FONT face=宋体>大我</FONT>``<FONT face=宋体>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也是广义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而此种理论就是广义效用论</FONT>.<o:p></o:p></P>
<P><FONT face=宋体>另一个关于效用基数和序数的问题的混乱</FONT>,<FONT face=宋体>应该在于经济学没有把神经系统分折、比较输入主体的物质、能量、信息引起的效用量或社会、自然客观环境系统输给主体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实际功用的量分开;由于具体的个人效用具有主观性</FONT>,<FONT face=宋体>旁观者不能代以感知和感受</FONT>,<FONT face=宋体>只有当事人的神经系统能分折比较</FONT>,<FONT face=宋体>而这种神经系统分折比较只不过是神经系统对身体所产生的效应的描述</FONT>(<FONT face=宋体>或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和反馈过程</FONT>),<FONT face=宋体>但由于人在吸收消费某物品的过程中</FONT>,<FONT face=宋体>受到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环境原因</FONT>(<FONT face=宋体>主要是心理原因</FONT>)<FONT face=宋体>会有选择性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或干扰</FONT>,<FONT face=宋体>对吸烟和吸毒所引起的神经效应就是这种心理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但对于生理效用</FONT>(<FONT face=宋体>健康</FONT>)<FONT face=宋体>则有损害</FONT>,<FONT face=宋体>显然这种主观心理的价值选择比较或评估是序数产生的根据。可以说这种主观心理效用就是我们感受到幸福感。<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而基数则是从社会及自然角度客观的价值比较或评估</FONT>,<FONT face=宋体>但这种价值只能通过主体系统的外在显示的功能</FONT>(<FONT face=宋体>功用</FONT>)<FONT face=宋体>及其结构来比较或评估,因此只能用控制论的</FONT>“<FONT face=宋体>黑箱</FONT>”原理的<FONT face=宋体>方法,从其输入的物质、能量、信息经身体感应器编码、神经系统译码,最后反馈输出物质、能量、信息显示出来,经自我神经系统和意识以及其它观察者通过反馈输出来的物质、能量、信息进行心理认知或信息的仪器检测、判断。具体的人体生理效应可以用各种检测仪器客现进行比较或评估这早已不是新鲜事</FONT>,<FONT face=宋体>事实上医学界己做到这一点</FONT>,<FONT face=宋体>只是对于衡量人的整体的效用有序量的单位还有待确榷,可能由于当今多数经济学人们的短见,无视生物科学中大量的信息财富,致使经济学与医学理论的隔膜,值得深思;而由整个人类社会意识系统的统计平均出来的数值即平均效用,马克思的劳动量</FONT> (<FONT face=宋体>人的平均劳动耗费成本)</FONT> <FONT face=宋体>也是这样得出的!<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以上以人为参照主体</FONT>,<FONT face=宋体>只论述人的整体效用;社会系统较高层次的组织、集团、国家等参照主系统的效益、收益等概念则是个人的整体效用的推广,属于同态优化效应</FONT>,<FONT face=宋体>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相似性</FONT>,<FONT face=宋体>也完全符合我认为泛系统相似性和同态原理</FONT>,<FONT face=宋体>只是两者的区别在于微观经济学以人或组织为参照主系统</FONT>,<FONT face=宋体>从个人心理效用和企业组织的效益角度出发</FONT>, <FONT face=宋体>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家为参照主系统</FONT>,<FONT face=宋体>在此不一一说明</FONT>,<FONT face=宋体>我只为大家提供一个视角窗口</FONT>,<FONT face=宋体>以使根据我上面的论述举一反多!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以上仍个人肤浅之言,望众位学者专家指教和讨论</FONT>,<FONT face=宋体>仁者见仁!这样算是对我的支持!<o:p></o:p></FONT></P>
<P><o:p></o:p></P></TD></TR></TABLE></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7 17:19: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