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行业作为揭示资本市场风险,为以投资者为主体的各个社会层面提供服务的专业性社会机构,已日益成为ZF监管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主要助手。在风险全球化与风险控制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其价值显得更加突出。但是信用评估业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全球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之一慧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F itch)主席迪拉沙里和其在华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CEO邬润扬。 中国评级业是个初生的婴儿 据介绍,信用评级业的主要业务是企业债券评级。在国外资本市场,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旗鼓相当,甚至债券还要超过股票。但是我国债券融资仅占百分之零点零几,去年发行的企业债券不足170个亿,评级公司面临着“等米下锅?的窘境。随着业务越来越少,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经过大浪淘沙,当初人民银行批准的评级机构有9家,而如今还在广泛开展业务的只有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上海远东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等两三家公司。 而且国内企业普遍还未认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到国际上融资时,没有国际上著名的评级机构的评级,其融资成本提高了将近上亿,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三峡工程。此外,银行作为信用评级的主要对象,我国的商业银行还并未充分认识到信用评级的作用。许多商业银行依然把自己的信用建立在百姓对中央ZF的信任之上。 可见,信用评估业在我国经过10年的发展,虽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是“襁褓中的婴儿”,仍有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邬润扬认为中国评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评级机构虽然都与ZF进行了“脱钩?,但评级行业“混业经营?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评级活动的独立性;评估指标体系比较混乱;评级业务范围狭窄;立法滞后;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评估结果利用效率比例低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一些特殊行业管理松弛所导致的数据失真等问题也严重威胁着评级活动的客观性。评级主要根据的是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评级对象能否适应外部环境和发挥内在优势最终都集中在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因此财务因素分析在评级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上,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表现象非常严重,必然影响着评级事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信用状况难以适应融入国际经济体的需要。其中,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是最大的问题。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企业间逾期应收帐款发生额约占贸易总额的5%,而在市场经济成熟国家,这一比例仅为0.25%至0.5%。尽管上海已有数百人率先拥有资信公司作出的个人信用报告,但与我国近13 亿的人口相比,实在是九牛一毛。可以说,我国的个人信用仍然是一片“盲区”。 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评级业在处理好内部问题的同时,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把握住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特别是网络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更加融为一体,这为全球各地区的经济主体提供了更多的融资通道和机会,同时,也使国际范围内的金融风险呈现全球化的趋势。信用风险随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而在全球蔓延和扩展。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已经不再把防范金融风险看成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事情了。 迪拉沙里指出,全球评级事业发展的趋势可归纳为三点:一是信用评级活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不再仅仅局限于在本土开展业务,而把自己的触角伸展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并且在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评级机构努力实现在评级技术、公司管理等方面与所在国家和地区实行对接。在过去的几年中,标准普尔、穆迪等国际性的大公司开始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二是评级业务多元化与专业化的统一。目前金融机构评级、债券评级成为许多评级机构共同的业务范围,许多评级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极强竞争力的专业特色。 三是评级活动艺术化与科学化的统一。随着统计学、会计学、逻辑学以及模糊数学的研究成果在评级业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评级业务越来越呈现“科学?的色彩。 他同时认为,中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市场的发展态势决定着中国信用评级业必然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出路何在 站在入世的门槛上不禁要思考一下:中国评级业如何才能跟得上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需要呢?有医治中国评级业的灵丹妙药吗? 迪拉沙里认为,中国的评级业要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信用评级体系要在“三个结合”上做文章:国际标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先进评级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结合。 其次,要尊重评级规律,建立独立、公正的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依靠专业技术和内部管理来保证其信用评估的客观性。它不应该受到ZF、企事业单位和被评级对象的干预。ZF的作用限定在这样几个方面比较适中:一是规定信用评级的“准入?条件,严格规定评级机构的资格;二是在经过严格选择的情况下,由ZF认可一定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用于资本市场的管理,是促进评级行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三是对评级机构也要实施“退出机制?。 此外,ZF积极支持信用评级机构开展工作。今后评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取决于这几个方面:主管部门要鼓励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信用评级。银行在资本运作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公开进行评级将对它们产生压力,促使银行运作的规范,对百姓负责;尽快出台《债券管理办法》。因为企业债券评级也是信用评级的主体业务;有关ZF部门要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加强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的建设。 最后,评级机构之间要加强协作,在良性竞争中实现共同发展。评级行业是目前国内非常重要但也是非常小的行业,从业人数少、机构杂、主管机构不明确、缺乏行业管理体系是这个行业所具有的典型特征。评级机构要加强合作,共同就规范行业秩序、完善评级技术体系、提高评级业务水平、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加强与ZF机构之间的沟通等方面进行磋商,共同维护和培育这个特殊行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财经时事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96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