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经济的主体是谁?国家还是企业?
外向型经济的主体是谁?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答:企业呗。但答案却是错的。
比赛场上,运动员是什么角色?是参赛队的“队员”而不是其个体的“球员”。换个更易明白的说法:国家国家,“国”比同“家”,企业首先是这个“家”的成员。
所以外向型经济的主体是国家,企业只是国家这个主体用以表达的载体而已。外向型企业的这个关系,与内向型企业的主体角色就是其自己本身,完全不同。弄清楚内外向型企业所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弄清楚国家需扮演的不同角色。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纠正大家对国家外向型经济,对其“经营”上的认识偏差,能重新审视这种关系,谋求在对其管理上,做到企业要到位,国家则不要缺位与错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经济的外向依存度已达70%,防止国家在这方面再出现缺位与错位,最具时代性与现实性。强化“国家经营”与“国家理财”的意识,强化这个观念,我们才有更好更科学的视野,有助于国家在迈向富强的新的发展战略期,制定更好的战术,获得应有的国际社会与产业分工的利益。
分析两个“极端”关系,以有更直观的认识:
——国际钢铁市场问题。世界的钢铁业,是一个寡头产业。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一的钢铁生产大国。但现时国际市场的钢铁价格是高于国内的竞争价格的。国家就应对此进行管理,防止再出现类同其它行业的“竞价销售”现象。
国家应促使国内大型钢厂与国际大钢厂结成产业同盟(类同“欧佩克”石油联盟),共同“分配”世界钢铁市场,共同取得“寡头竞争利润”。也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世界铁矿石原料同盟的价格胁迫,取得产业分工相对应的利润;
(这里或需加多一句,按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可能觉得获取这种“利润”有点“不义”,但它却是市场经济的固有法则。中国人应在主流价值观上追求世界的公平与正义,但具体的经济环节,还得按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去做。)
——低门槛与“低利润”的国际纺织业。现时的国际纺织业,无疑是低利润的了。但这个局面对发展中国家却是“不公平”的,却也是“可以改变”的。
中国作为纺织品生产大国,不等于“充分竞价”的必然,它同时也必然存在能够运用“大公司定价”的策略。国家层面的并且是最高的“一级歧视定价”定价策略(目标),有很大的运用可能。中国纺织品现时的割价倾销局面,并不是必然的,是不懂“经营”造成的。它确实搞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世界的纺织业都没有利润(低利润),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做法。可以反省地说,国际纺织业的“低利润”,主要是中国自己的不适当的定价策略造成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做到这一点,本来并不难。错就错在,我们将国内纺织业的充分竞争的思想,也同等的用到了对外贸易上了。外贸的“国家角色”不就位,上述的定价策略,是不可能做到了。做到了这一点,对外“倾销”的损人也不利己的现象,是完全不会出现的。
类似纺织业的产品占全国出口商品的很大比例,国家应分类具体研究其特点与运作模式,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没有行业价格与成本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未能建立与充分发挥,国家不设定出口“门槛”或“门槛”过低的状况,是应该改变的了。
(写于06年10月27日)
人民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5389
金融博客:http://yangman.blog.zgjrw.com
搜狐博客:http://ouyangman630923.blog.sohu.com/
邮箱:21cncncom@21cn.com,ouyangm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