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3773 3
2011-08-1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下面是网友推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学习资料:

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美籍日裔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由于其日本血统的有利条件,率先推出了日美文化比较的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大内将美国企业的管理特点定义为“A型组织”:强调速度——立刻争取表现,立刻给与奖励;强调个人——高生产力即有高报酬;强调数字——具体的数字是一切考核的标准,抽象的内涵不受重视;强调利润——公司只关心股东的利益,漠视员工、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认为典型的日本管理模式(Z型组织)具有某些宗法制度的色彩,是一种大家庭式的管理,整个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或宗族,它的员工享有终身雇佣,共识式决策与领导班子集体责任制,较平均的分配制度,用职务轮换以养成“通才”为目标的骨干培养路线,对职工的全面(包括其私生活)关怀等做法与政策,都反映了这种特色。在企业及其员工间的关系上,与欧美等西方企业中员工人格独立平等而经济上为单纯“交换和雇佣性关系”(A型组织)不同,日本企业中的员工如同大家庭中的成员,对企业保持着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

理查德?帕斯卡尔,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1984;
美国斯坦福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R•T•Pascale)和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A•G•Athos)在总结美国和日本的管理经验后,出版了《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书中提出了“7S模型”(战略、结构、制度、作风、技能、人员和最高目标),并应用这一理论框架分析了松下、AT&T、IBM等典型的日美企业。对比表明,日本企业不仅重视“硬S”(战略、结构、制度),而且更重视“软S”(作风、技能、人员和最高目标)。美国企业大多数只重视前者。作者强调整体性,认为必须把七个要素(S)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网络,才能推动企业取得成功。两位教授同为美国最大咨询企业麦肯锡公司的资深咨询专家。"7S模型"在国际上也被称为“麦肯锡7S框架”。“7S模型”理论为企业的软性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美国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出版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习惯和仪式》专著,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第一部以“企业文化”命名的理论著作。在对近80家企业进行深入调查之后,提出了“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的论断。他们认为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习惯和仪式、文化网络等。这种分析方式也成为广为接受的解构企业文化的方式。在考察了数百家企业后,划分了强悍型、工作娱乐并重型、赌注型、按部就班型四类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分析、管理、变革等问题,作者都有精辟的论述。作者提出的未来“原子式组织”包含小团队、授权、信息化、文化纽带等四个要素,就现代的发展趋势看,基本上是准确的预测。

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
美国的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的《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该书影响巨大,1982年出版后,次年与《大趋势》并列畅销书榜首)通过对美国43家公司的研究,概括了美国优秀公司的八大特点:①行动迅速,决策果断;②接近顾客,以优秀的产品和优秀服务维持优势;③锐意革新,全力支持敢闯敢做的改革者;④珍视企业至为宝贵的资源——人,通过人潜能的发挥来提高生产率;⑤以价值准则为轴心,把公司每部的各种力量凝聚到企业目标上来;⑥扬长避短,展开多角化经营,增强应变能力;⑦组织结构简单,减少层次;⑧宽严相济,张弛有节,注重管理艺术。美国公司不逊于日本公司的独到特色在于尊重个人独立人格和不断创新适应环境的变化。

《新企业文化 : 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特伦斯·E·迪尔 / 艾伦·A·肯尼迪,译者: 孙健 / 黄小勇 / 李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
《新企业文化:重获工作场所的活力》两位作者,再次联袂,重新评价管理趋势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带来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企业获得重生的真知灼见。无论是对于经营者和管理者、教授和学生,还是企业家,或任何对工作场所的社会学有兴趣的人,《新企业文化》都是一本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必读之作,它告诉我们组织如何能变得充满活力,随机应变,如何做好准备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特伦斯·迪尔 / 艾伦·肯尼迪,译者: 李原 / 孙健敏,2008-1
本书完成于1982年,20多年后的今天,企业文化这个主题已经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乃至被人们称为企业管理的“文化学派”。随着企业文化概念的普及,各类组织越来越意识到其对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不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实践领域的经验总结也使人耳熟能详,诸如休利特和帕卡德创立的“惠普之道”、韦尔奇在通用电气进行的“文化革命”、戴尔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沃尔玛的营销文化等。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例如联想的创新文化、华为的“狼文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9 13:52:39
学习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26 12:52: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5-10-26 12:52:51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