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设备也好,厂房也好,原材料能源也好,这些所谓的生产资料,论其本质,不过是人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间品而已!其本身也不过是土地和劳动的产物而已,根本没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讨论!
也就是说,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消费品或生活资料是真正的产品,成熟的、可以拿来分配的、可以享受的财富。而生产资料,则是没有成熟的、尚在生产过程中的财富,半成品!既不是生产的目的,也不是分配的标的。
所以我们研究生产分配过程的时候,根本没有必要把生产分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更不应该把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列起来,等同看待。
生产,就是生活资料或消费品的生产;分配,就是生活资料或消费品的分配!
生产的要素,就是劳动和土地;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还需要增加一项:垫付货币,或者叫周转货币,也就是货币资本。
三个要素的提供者,分别是劳动者,地主,资本家(有人不喜欢这个称谓,那不妨称为垫付货币所有者)。其中资本家牟利的依据,就是他的货币被生产过程占用了一段时间而已,与借贷货币的牟利理由并无区别。所谓的投资和借贷,本质是一样的,用马歇尔的话来说,就是“等待”。
然而西方经济学可能觉得“等待”这个理由不太过硬,提供一些并无生产能力的货币(而且只是占用,并未消耗)就要求参与产品分配好像不太好意思,利息的人为规定性过强,于是非要把资本家牟利的理由编织得更加冠冕堂皇,就把生产资料给抬出来了,用它的所谓“生产能力”作为资本家的分配依据。
这其实就是一个欺世谎言!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那是生产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参与分配的理由之一!是解释生产资料自身价值的依据之一!根本不是生产资料自身价值之外的利息的依据!
西方经济学不敢把资本家真正提供的周转货币叫做资本,而只敢把生产资料,尤其是机器厂房这些耐用生产资料叫做资本,就是要欺骗世人,掩盖分配的真相。其实萨伊早就指出了真相,资本的本质是一些价值,具体形式根本无关紧要!所以神马生产能力也不重要!但是,真相有时候不太美,所以西方经济学倒退了!撒谎了!
至于说马经的第一部类第二部类宏观分析方法,那就更令人哭笑不得了,这简直就是在做无用功嘛。马克思推导出来的一系列两大部类关系公式,有个毛用嘛!在现实中,人们甚至不知道这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分界在哪里!根本没法玩儿!
总之,生产资料只对那些具体搞生产搞技术搞工艺的人有意义,但对经济学家的意义几乎为零!对待它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就不看它!——生产嘛,就是劳动者利用自然资源,在货币的周转之下,生产了一些消费品(生活资料),并由劳动者,地主和资本家分配这些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