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中国社会一如既往的延续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强劲增长势头,同时也一直没有停止寻找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能。
全球化的今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给经济层面增加了诸多的挑战和竞争。我们不但消费着自己未知的国家带给我们的产品、同时也面对着看不到的对手施加给我们的压力,这就是全球化的社会,他包含了全球化产品、全球化服务、甚至全球化的艺术,但唯独不包括透明的全球化技术,当然这也是形成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十二五口号中倡导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改变中国的产业格局”等目标也正是中国对核心技术水平提升的期待所在。
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提升无不伴随着工业技术人才的水平提升。当然这个提升可以分为两个渠道实现:一个是教育质量的提升,另一个最有效和便捷的方式便是快速获得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历史中有两次国际格局的变化或许可以说明第二种观点。二战前全球工业水准最高的国家一直是德国,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和俄国疯狂的分刮了德国的重要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之后的数年如我们所见,美俄的军事和工业实力迅速崛起直接成就了冷战的两个超级大国。同样的事情其实也在中国和苏联之间再次上演,随着苏联的解体原有苏联各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中国ZF迅速反应、通过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分支机构大量招聘原苏联的军事专家和工业技术专家、人数过万。这次成功的海外高级人才引进直接影响了中国军事(特别是空军和海军)实力和重工业水平的迅速崛起。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更加表现在技术水平的竞争,“世界工厂”之名给中国带来了近30年的高速发展,却也让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际舞台上没有中国技术的崛起,中国也只能被称作所谓的“大国”,但一定不是强国。可喜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整体实力提升的今天,中国企业更多的看到了技术提升所带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各种高尖端技术的攻坚、先进生产模式的引进成为企业界的潮流。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低迷直接导致了雇佣的低迷和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对于从金融危机的泥潭迅速走出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用全球智能武装自己的绝好机会,我们也相信这即将成为中国创造的一股力量、一块基石,进而形成我们中国创造的坚实骨骼。
事实上海外智能的引进一直伴随着改革开放,不过更多是以合资或者合作的方式所获得的海外二线甚至淘汰技术,然而要想获得国际最高水准的技术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获得国际最高水准的人才,其余的任何合作都不能让我们真正的获得最核心的技术。让人欣慰的是这样的国际水准技术人才正在逐渐走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崛起的一员。金融危机后的欧美、日本因为经济下滑导致大量企业产能缩减和被迫停业,裁员和部门的削减导致大量优秀人才流入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优秀企业快速察觉并且合理的利用海外渠道成功吸收了其中的优秀人才为己所用,但更多的企业却因为执著于眼下未能看到这个50年以来最大的人才引进机会。
据中国外国专家局的统计,现阶段在中国登记的外国技术专家和专业人才超过20万人,而实际人数更被预计超过这个数字甚多。现阶段中国的海外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和使用只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材料领域,主要涵盖化工制造、工业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电器、以及新能源等我国薄弱的技术领域。
为了更好的达到相关产业的国际水准,长期以来我国的相关机构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制定了大量的补助和优惠政策,同时也协同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定了相关的引智战略。这个过程中在ZF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欣慰的成绩。我国的家电、工程机械、汽车行业、加工机械、化工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等诸多行业通过海外技术专家和海外高端华人的引进迅速掌握了常年以来国际巨头企业封锁的核心技术,同时通过海外高端管理人才和制造技术的引进顺利实现了大批高尖端产品的量产,填补了国内诸多领域的空白,大幅度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了中国企业改革开发以来从成本优势到技术优势的首次转变。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在使用海外技术专家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和失败。例如过渡相信一个或者个别海外技术专家的能力而忽视了通过海外技术专家建设自身团队的重要性;雇佣海外技术专家的同时忽略海外技术专家的职权分配导致相关研发工作计划不能很好的执行;通过海外技术专家所建设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过于依赖个别专家而导致海外专家离开后相关技术研发体系被荒废或者难以继续深入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刚刚步入人才国际化战略的中国企业来说并非完全无益。它为我们中国企业在高端人才引进和人才国际化战略初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方法。
为了更好的让国内企业了解海外技术专家引进的模式以及如何使用海外技术人才,我们通过对于来华工作最多的日本技术专家的基本情况分析和国内一些龙头企业的日本专家实际使用情况总结了如下要点,让企业更直观的了解引智工作的核心内容。
首先、我们谈谈现阶段国内企业主要引进什么样的日本技术人员; 金融危机以来日本为了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出台了提早退休的政策,鼓励企业的55岁以上员工提早退休,同时国家给与相应的补助政策而促进日本国内的年青人就业。这样的政策出台极大的促进了相关技术、管理人才的提早退休。其实这样的人才正是日本经济社会中最具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群体、正是这样的群体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实现了技术和生产的极大进步。无疑这样的技术人才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是有绝对价值。
其次、引进退休技术人员具有诸多的成本优势; 日本的很多退休技术人员大多在日本享有丰厚的退休金补助,所以生活成本不是他们的主要问题,并且这个年龄段的技术人员的家庭子女基本已经独立,家庭负担不是很多。所以这样的技术人员来中国工作更多的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避免自己在日本不能从事本职工作的失落感。因为在日本正常工作的同时不能享受退休的相关待遇,这样很多技术人员选择来中国工作的方式即可以享受日本的福利待遇还可以在中国得到很好的收入。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些技术人员的工资欲望并不是很强,可交涉的空间比较大。
另外、在没有生活负担的情况下来中国的日本技术专家更多的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可以提供施展技术人员技能的空间并且安排得力的人员配合工作。不但可以在中国的弱势技术上得到突破、更可以培养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人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海外专家活用方法。
通过国内企业对日本专家引智的基本方向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现阶段海外专家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基本情况,再今后的后续内容中我们即将详细的通过案例来深度解析使用海外专家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引智参考。
大连鼎峰咨询 李熔峰
http://www.chinatop-jo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