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届研究生,有28个人,3个专业,男少女多。男的无女朋友的占绝大多数,女的没男朋友的占绝少数。这并不是什么奇特的现象。
奇怪的是我们这一届学生却分了多个小团体。每个团体大致5-7个人,分为4个小团体(有一些属于个体,比如我和另外一个同学)。
小团体内部偶尔有些小矛盾,比如某件小事会有点不开心,这也很正常,但更多表现出的是“异常团结”。如果团体外某个人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要被该团体中一个人知道,也就意味着其他人很快知道。
如果两个小团体中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发生了小摩擦,这就意味着,这个团体和另外一个小团体集体闹僵,集体施以“冷战思维”。
气愤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会升级为这个团体和另一个团体的矛盾。
而对于我这种“独立人士”来说,看透了他们的团体,不愿意去趟浑水,于是就有了“不合群”的恶名。不过,没关系。
经常出现的导火索:如,评审奖学金。其中有一个小团体中的某些人和评审人员混得烂熟,无论如何评审“平时成绩”(指相互之间的帮忙),他们小团体中的人员总占优,哈哈。这些小伎俩,岂止我一个人看得出啊,只不过一些人不屑于之纠缠。但这会引起另外三个小团体之间某些人员的不满,故相互关系一直很冷。本人也不看重奖学金之类的,受到排挤也无任何关系。
只是觉得大家对外都表现出“集体主义”,对内之间的竞争关系绝不低。但是,请别把这种关系变为人身攻击。
我对奖学金不感兴趣,但我对这种“小团体”现象很感兴趣,不知道“如何把这种生活中的事情转化成理论分析”呢??我想这是个不错的选题。当然了,请不要用什么非正式组织来解释啊,因为牵涉正式组织的关系不是太多。我要的是较为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