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考研报名的时候,几乎会在论坛里发现许多关于哪个牛皮学校好考还是不好考的一些贴子,我是过来人,虽然是一个已经过来很久的人了,我站在我的经历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考研,大部分人不是为了做学问而考,这是中国国情所使然,我当时考也只是为了换一个环境,真想做啥子学问,拿个啥子国际经济类的大奖,几乎没去想过!那么不是为了做学问考研的话,最好就在学习的时候有定向性,最好选好点的学校,因为好的学校有大量的社会资源等着你去拿。你毕业后,会有一些牛皮师兄师姐照顾你一下。但在读研的时候,不要太关注学问了,你就得瞄准某一种职业而学习。尤其是经济学的研究生更要如此。多考几个有用的证!多去找机会实践一下。
二,如果你真想做学问,我倒想提一个与大众不是很相同的的观点。没必要太在意学校,当然,你也不能先太差的学校。211工程的学校就OK了。为何会提这个建议呢。原因有如下四点:
(1)你真的想做学问,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在现代社会,你那个喝酒跑项目,开公司的导师,说不定他的知识更新的速度比你慢多了,因为发达的网络会给你提供无穷尽的经济类的题材与思考的东西,当然也包括大量的数据。那些所谓的名家的博客都是你去寻究当前热点问题的好素材。不管是清华大学的还是北大的导师,他们所推荐的经典之书,说不定全部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甚至只要在这个论坛里就都可以找到。
(2)非常牛的学校,确实会有许多便利,比如跟大牛在一起交流,也许你会想,导师可以给研究思路,且慢,你还别把这当真话了!研究思路与方法是建立在你看大量的参考文献的,而你如果连一般的本领域经典或时下最牛叉参考文献还得让你导师帮你找,我看这学问只怕也很难真的做下去了。思想永远是自己的,带着疑问去看书,尤其同一领域中看观点矛盾的书,那才是一个真正让你开阔眼界与思路的好方法。带着疑问去看书了,你的老师就是你自己了。你就真正成了做学问的人了!!!!天天抱着大牛不放的人,放心,你一辈子成不了大家,也成不了真正的学问人,只会学学步而已。
(3)当然,资料有了还只是一个基础,学会看书了还只是一个起点,这时,多与一些人讨论却成了核心问题了。那么如何讨论呢,找导师?我感觉只怕国内一些越牛的导师他越没时间接触你,你还不如写几个电邮问问国外在此领域的牛家,说不定他们更愿意给你回复!当然前提条件,你不要只盯着国内的研究者,把英语学好,学精,那些牛叉学校的牛叉人物的WORKING PAPER是精华,是引路灯!
(4)经济学的论文,有人说,如果你能妙笔生花,会写文章,哪怕没多少思想,也可以在中国成为不错的经济学教授!其实,在整个世界的经济学里都差不多,但你要想成为顶尖的牛人,方法论上的突破只怕不容易难达到顶峰,那就多来点思想吧,当然,你能用严格的数学语方表达你的新思维,诺贝尔奖说不定离你很近了。。。。。不要相信国内一些人所说的,少谈点主义,多来点实证,中国现在的经济学界是实证泛滥,思想偏歪有余了。
基于以上原因,我建议想真正做学问而考研的同学不要太纠结于学校!211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