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是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上的最后一环
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不是在中国"增值"的,多数产品只是在中国完成组装、加工。中国只是发达国家进口产品价值链上的最后一环。
数据显示,在2005年中国出口总额中,有58%来自外商投资企业,1019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更是占到总额的83%。如果我们把这一部分扣除,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仅为175亿美元。以广东省为例,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921.2亿美元,占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68.3%,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42.3%。在广东出口加工贸易企业中,外资与合资公司所占的比例高达近70%。因此,可以说,即便中国真的从出口加工贸易中谋得了好处,但大头仍然被外国资本拿走了。此外,广东加工贸易出口贸易额前3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香港、美国和欧盟,对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合计占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79%,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问题。
机遇大于挑战 不是“威胁”而是“贡献”
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产品物美价廉,让全世界民众受益。例如,美国人10年前买两双中国鞋的价钱,现在可以买到3双,实际上增加了收入。中国产品不但让美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对全世界的消费者而言同样如此。二、中国产品有助于减少全世界的通货膨胀率。近年来,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一直在下跌,平均下降幅度为2%至4%。中国出口产品中的衣物、玩具等,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品,由于价格走低,无形中也压低了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有权威分析认为,最近5到8年来,中国产品的价格因素将美国的通胀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左右。三、中国的高储蓄率有助于降低世界资本市场利率。据统计,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为17%左右,居世界首位。中国人的储蓄习惯有助于降低世界资本市场的利率,是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四、中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市场机会。东亚国家和地区从中受惠尤其明显,主要表现是中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量越来越大,例如从1995年到2003年,中国从东南亚国家的进口成倍增长,其中幅度最大的是马来西亚,增长了6.78倍,幅度最小的是日本,也增长了2.5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