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的形成不仅因为供求关系,更重要的还与你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有关。在金本位时代这种购买力普遍的表现其的法定含金量,但是在现在的纸币制度下其购买力就不会在与黄金有任何关系了,在纸币制度下的货币购买力和货币总量和商品总量有关,当商品总量大于货币总量的时候货币购买力就会高,商品总量小于货币总量的时候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低,而这就是通货膨胀。现在主流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是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当前的中国,调高利息和汇率两个办法占据了主流的观点,普遍的认为是调高利息可以锁紧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而调高汇率可以缓解对外出口带来的通胀压力。我认为此方法并不能保证中国能走出通胀,还可能把中国带入像日本一样的境地。
首先,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2010年《中国经济白皮书》披露外贸占GDP的50%,而提高汇率会让中国的GDP陷入缩水的境地这是不可取的。而提高利率锁紧银根更是对当前的扩大内需战略的一种打压,提高利率会导致投资减少,而这会更进一步的影响中国的GDP。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可以理解为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也可以理解成实际的价值量少于货币所表现的价值量,那么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可以不从货币方面的角度入手,而是从实业的角度,通过生产大量的商品的生产来弥补这种价值量的差距。自从黄金与货币脱钩,普通的纸币就失去了其贮藏手段的只能,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货币的发行量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多,而如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普遍的会导致增长减缓——这样货币所表现的价值量和实际的价值量将会变得更加巨大,通胀不会缓解反而会更加加深。
但是相比与紧缩货币政策来说,扩大实业生产量的方法操作过于复杂,而且很可能导致通胀的进一步加深,因为继续投放的货币无法保证都进入到了实业生产环节。
小弟本科生 今天突发奇想 望各位能给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