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学院,一所本三批的独立院校。2001年创办至今。本人在此学习生活已有两个年头,对这所学校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接下来我就想对这所学校的一些制度以及环境层面上做一些经济学角度的思考。
<P> 一 食堂 我发现从大一到大三(大四的学生由于不在学校),只要上下午的第四节快下课,学生就全没有心思在课堂上,那时的课堂纪律可以说是最差的时候,原因何在,就在于学校的食堂开放时间是在早上的10点40分和下午的4点40分,而供应饭菜的时间却只到12点和6点整,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是在准时的上午11点40分和下午5点40分下课(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在此时下课),就会造成大量的学生同时蜂拥进入食堂,争取在20分钟的时间排到队打到饭。(晚到者就没饭吃)而且食堂独所一家,根本就形成不了竞争机制,饭菜短斤少两价格高于市价的现象可谓层出不穷啊。<BR> <BR> 二 热水供应 我刚到阳光的时候,是一天24小时都有热水,后来热水的供应时间逐渐缩短,到后来的时间段几乎是在早上的6点多到8点,和晚上的5点多到10点,也就是这晚上的时间段使得学生在晚上10点之前就纷纷离开自习室(图书馆),因为要赶在10点钟之前洗到热水澡。<BR> <BR> 三 自习室(图书馆) 现在阳光的自习室以及图书馆的关闭时间就是在晚上的11点到12点钟左右,我曾经问过校方,为什么没有通宵教室或是把教室的开放时间延后,而校方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同学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没有精神上课。而且不允许学生拥有应急灯等违规电器,这让许多学生在晚上11点15分断电之后几乎不会在从事学习活动。</P>
<P> (上述,我都是从硬件上阐述这个学校做的很不足的地方。在经济学上,这些也就是对同学们产生了一种反向的激励机制,迫使许多学生要跟着学校的后勤走,而却没做到后勤要保障学生在一个宽松学习环境下学习的最起码的要求。而且我们大学连医务室都没有,若生病只能到高中部的医务室就诊。接下来我将说明阳光在管理模式上的缺失。)</P>
<P> 四 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阳光学院是由阳光集团经营建设的,所以它在管理的模式和思维上始终离不开商人的模式,商人追求什么?自然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很多硬件上建设的不足还是可以归于这种模式的本质。而在教学管理上,就是一味只知道抓出勤率,抓考试舞弊,抓学生卫生,其他可以说几乎无所作为。让学生的出勤跟期末成绩直接挂钩,这就让学生必须绑在课堂上,但是大家普遍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将会放纵学生。我做为一个崇尚自由主义哲学的学生,认为必须放宽这种制度,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将来负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不是靠严厉校规施行一刀切的制度。不然任课老师就会面临一个“高出勤,低效率”的课堂氛围。</P>
<P> 五 学校个性 一个教育家曾说过,“一个大学倘若没有个性,就不是大学,是大公司的连锁店。”我想这里个性应该就是指一个大学的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这二者好象在阳光都找不到,所以我前面说了,这所大学一点都不象所大学。人文环境培养不够也许可以归咎于阳光学院的建校历史很短(才四年的时间)但是学术氛围,不说学术,就是学习氛围的培养上也十分不够。本来生源就比较差,再加上学校没有很好的引导机制,例如多开办讲座(讲座必须请知名学者),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但是我看到的却是除了有几场考研须知之类的讲座,其他要嘛是美容专题讲座,要嘛是大学生心理讲座。以前我曾戏称这些都是有关于内分泌失调的讲座。<BR> <BR> 六 学生现状 现在阳光的学生普遍存在功利主义,认为只要一些科目学了不能立即拿去实践赚钱,这科目就基本没用,学了只是为了挣取学分。能在学术上专研的很少。<BR> <BR>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这所学校观察体会的结果,我得出一个比较悲观的结论:学校的生源+学校目前的管理模式+ 学校的后勤保障+这种的学习氛围,再过二十年,阳光依然是阳光,依然是一所最普通的民办大学,许多的学生真的只是在耗费大量的金钱后再在这所学校耗费着自己的青春。</P>
<P> 这些难道不就是中国目前教育市场化改革失败的一个缩影吗?我们不就是这种改革所培养出来的时代的产物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