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资本论》第一章有这样的话:
“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1、“没有用的劳动不算劳动”,呵呵,这里有逻辑问题吧。什么叫“没有用的劳动”?谁见到过?比如做科学家化学试验,每100次中,至少99%都是失败的;再比如技术专家试制某种产品,开始的产品都是不合格的。这些失败的试验、残次的产品的生产者的劳动不算劳动吗?没有价值吗?
答案是相反的。失败的试验是成功之母,如何没有价值?即使是残次品,其价值也要附加在正品上,因为生产者至少要保住成本才能持续。
2、设想以下情景:某人进城买了绸缎。绸缎价值不菲,说明其包含的劳动量大。后来上了趟厕所,忘带手纸,于是撕了一块绸缎来应急。
问:这块绸缎的价值如何计算?其包含的劳动算多少,是否跟同样大小的手纸相同?
淡泊:就算有理吧。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多少人就业这是一个资本的选择。社会资本需要多少劳动力,就有多少劳动力能就业,而这些劳动力必然能生产出有效的劳动。于是整个社会的总有效劳动时间与失业率是有关系的,其关系就是社会资本的生存现实。而如果社会的某些有效劳动产品也暂时或永久地没了效用,积少成多就会导制社会的经济动荡--这就不是直接的通货问题了,而是循环再生产(利润投入生产)和积累再生产(用存货作为资产进行借贷抵押和典当,使存货可以形成一定的利用价值;也可用于对被倾销群体的“承诺”,就是在被倾销消费群体地区有了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之后,以存货进行低价驱赶对手的方法。一旦该地区失守就转向另一个可倾销地区,总之尽量地将存货利用起来)的问题了。循环再生产一旦出问题就要靠积累再生产的决策了,而积累再生产是不一定能近如人意的,总会有失误和天杀的时候的,而因此造成的过量产品也就是资本家的“赤货”了,也就是经济动荡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多少人就业这是一个资本的选择。社会资本需要多少劳动力,就有多少劳动力能就业,而这些劳动力必然能生产出有效的劳动。于是整个社会的总有效劳动时间与失业率是有关系的,其关系就是社会资本的生存现实。而如果社会的某些有效劳动产品也暂时或永久地没了效用,积少成多就会导制社会的经济动荡--这就不是直接的通货问题了,而是循环再生产(利润投入生产)和积累再生产(用存货作为资产进行借贷抵押和典当,使存货可以形成一定的利用价值;也可用于对被倾销群体的“承诺”,就是在被倾销消费群体地区有了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之后,以存货进行低价驱赶对手的方法。一旦该地区失守就转向另一个可倾销地区,总之尽量地将存货利用起来)的问题了。循环再生产一旦出问题就要靠积累再生产的决策了,而积累再生产是不一定能近如人意的,总会有失误和天杀的时候的,而因此造成的过量产品也就是资本家的“赤货”了,也就是经济动荡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你这是计划经济思维,似乎有道理,但现实经济根本就不是按照你这种思维运行的。
比如各部门比例协调以及资本主义灭亡问题,纯粹是马克思在书房里推出来的。凯恩斯的三大心理理论则出自于现实,并且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至今在各国经济运行中广泛运用。
从1973年至今,资本主义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美国还把苏联搞死了。按照老马的计划理论,美国早该灭亡几十次了。
1、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多少人就业这是一个资本的选择。
2、社会资本需要多少劳动力,就有多少劳动力能就业,
3、而这些劳动力必然能生产出有效的劳动。
你这三句话,句句都有毛病,或者说句句都是错的,是你自己想象的。
你这三句话不仅是错的,而且把老马的理论也连根给拔起,所以你罪过大了。
你这是计划经济思维,似乎有道理,但现实经济根本就不是按照你这种思维运行的。
比如各部门比例协调以及资本主义灭亡问题,纯粹是马克思在书房里推出来的。凯恩斯的三大心理理论则出自于现实,并且成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至今在各国经济运行中广泛运用。
从1973年至今,资本主义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美国还把苏联搞死了。按照老马的计划理论,美国早该灭亡几十次了。
“
从1973年至今,资本主义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美国还把苏联搞死了。”
淡泊,你说的很对。当然,苏联主要是苏联官僚搞死的。
但是,你虽然说的很对,你也只不过是说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而已。历史事实,不必然构成对任何理论的否定。
其实你的主要“理论”根据,就是这些历史事实了。除了历史事实,你是有什么理论呢?我的感觉是,你没有。信不信由你,我的观点可能是错的。
我觉着,淡泊可以大谈:搞笑的现实,之类。但,不要大谈:搞笑的理论,之类。
难道人类的行为,是按照明文或着规定,来进行的吗?难道“理性人假设”,就是“理论人假设”吗?难道资本主义经济,是遵循经济学来进行的?
利益是真理的注脚,屁股决定大脑的思考。
中国的假若有致命性问题,那是在于无所畏惧,聪明盖世无双,不循规蹈矩。而凡是发达的国际先进的国家,都是机械的呆板的:他们依法办事搞得最好,大活人被法律教条统治着。
古人早就指出:人无信不立,食言者自肥。毛主席也指出:“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认真,仅仅不过是2个字,而已。是理论吗?
楼主的言论看似搞笑,但很有道理,正是所谓:话糙理不糙.
一切理论都要从实际中来,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没有完整的理论就不能有问题了吗?就不能怀疑别人的理论了吗?
难道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前,就不许人说:"山上掉下的石头会砸死人的"吗?
……你们真的仔细研究过别人的理论吗?不会是本来觉得不对,然后翻两页找一两句话开始发挥的吧。本科学的那都是骗人的,硕士学的刚刚算是入门,博士嘛,就不说了。而且中国的学术气氛谁都知道现在非常浮躁,不先研究别人,先反对。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样,但我感觉楼上这些问题不是研究了很久的人会提出来的。当然这和学历学识无关,因为我同学本科经济学毕业后来念金融,还有一个一直念金融的,都曾问过我类似的问题。甚至我知道有个作计量的负有盛名的老师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很正常,术业有专攻嘛。如果真的是研究了很久然后提出来这些问题,我很乐意跟大家交流。
而凡是发达的国际先进的国家,都是机械的呆板的:他们依法办事搞得最好,大活人被法律教条统治着。
呵呵,你才是搞笑专家啊。你说了很多,只有这一句很有趣。
淡泊:
从1973年至今,资本主义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美国还把苏联搞死了。按照老马的计划理论,美国早该灭亡几十次了。
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马克思活着的那个年代的人和今天现代社会的人是不一样的。那个年代的人,就算是个读书人也是粗人一个,只会满口草论,会经商、会做官的那些人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是个中学生的智力。而智力低下的人是很容易被蒙骗的。比如说西方人的圣经说要“人身自由”,那么就连扫地的也说要“自由”。马克思那个年代教育普及和教育水平和今天是有巨大差距的,像马克思这样能让《资本论》混到今天还翌翌生辉的人,在那个时代就是人尖子当中的人尖子了,由他带头的那群人自然是一路顺风了。如果这样的时代特征能长久一点,美国真的早就灭亡几十次了。但是正好碰上美国、英国、法国的科技发展、教育普及和教育水平都在飞速地提高,而德国则也不一定会落后多少,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不会有太多的人把马克思主义当真理,也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向东来到亚洲,在亚洲倒真是有灭亡好几次的落后国家了--中国就好几次差点灭亡,而其他小的国家级别的殖民地转手、抢手和被分食的就更多了。
淡泊:
从1973年至今,资本主义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美国还把苏联搞死了。按照老马的计划理论,美国早该灭亡几十次了。
有一点你可能不知道,马克思活着的那个年代的人和今天现代社会的人是不一样的。那个年代的人,就算是个读书人也是粗人一个,只会满口草论,会经商、会做官的那些人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是个中学生的智力。而智力低下的人是很容易被蒙骗的。比如说西方人的圣经说要“人身自由”,那么就连扫地的也说要“自由”。马克思那个年代教育普及和教育水平和今天是有巨大差距的,像马克思这样能让《资本论》混到今天还翌翌生辉的人,在那个时代就是人尖子当中的人尖子了,由他带头的那群人自然是一路顺风了。如果这样的时代特征能长久一点,美国真的早就灭亡几十次了。但是正好碰上美国、英国、法国的科技发展、教育普及和教育水平都在飞速地提高,而德国则也不一定会落后多少,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不会有太多的人把马克思主义当真理,也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向东来到亚洲,在亚洲倒真是有灭亡好几次的落后国家了--中国就好几次差点灭亡,而其他小的国家级别的殖民地转手、抢手和被分食的就更多了。
呵呵,你可知道,今天的中国人还不如当时的英国、德国人呢!
……你们真的仔细研究过别人的理论吗?不会是本来觉得不对,然后翻两页找一两句话开始发挥的吧。本科学的那都是骗人的,硕士学的刚刚算是入门,博士嘛,就不说了。而且中国的学术气氛谁都知道现在非常浮躁,不先研究别人,先反对。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样,但我感觉楼上这些问题不是研究了很久的人会提出来的。当然这和学历学识无关,因为我同学本科经济学毕业后来念金融,还有一个一直念金融的,都曾问过我类似的问题。甚至我知道有个作计量的负有盛名的老师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很正常,术业有专攻嘛。如果真的是研究了很久然后提出来这些问题,我很乐意跟大家交流。
谁会"本来"就觉得不对,然后翻两页找一两句话开始发挥?别人有毛病啊?
您这位有学问的人,能否在这里将楼主的两个"搞笑"的问题,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释一下,一定不要前后矛盾或者中途改变概念噢.
第一个问题早在斯密时期就解决过了,建议提问者去读《国富论》。
第二个问题很无聊,无论你做什么布的价钱是一样的,社会对这个物品的评价是不会变的,至于你个人是你的问题,我相信你可以想明白
我感觉楼主实际上是还没有搞清楚老马的意思,他说“没有用的劳动不算劳动”是指的一种生产商品的劳动,如果没有生产出目的性的产品,这在劳动过程中所耗费的个人劳动,就不会被社会所承认,不能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中,如果我们想生产一个馒头,但是没有熟,还是生的,那我们能按馒头的价格购买它吗?相信楼主也不会吧,就是买了也会要求食堂退换的,在这里那做馒头而没有做熟而耗费的劳动相对于目的性的馒头生产来说,就是没有用的劳动。你说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例子中,他们失败后有人能购买他们失败的产品吗?如果没有人买的话他们的劳动能说是被社会承认的吗?他们前面的失败的实验可以为他们后来的发明和实验总结经验,为他们后来的成功奠定基础,但是人们购买的仍然是生产成功的产品。实际上,楼主在这里混淆了概念。而楼主关于绸缎和手纸的故事中,用绸缎代替手纸并不能说明绸缎和手纸所耗费的劳动相等他才用绸缎代替手纸,那只是在没有手纸的条件下的一种无奈选择。试想下,如果他也有手纸的话,在我们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条件下,他会用绸缎代替手纸吗?以上只是个人的点小看法,不敬处忘海涵!
老马说“没有用的劳动不算劳动”是指的一种生产商品的劳动,如果没有生产出目的性的产品,这在劳动过程中所耗费的个人劳动,就不会被社会所承认,不能反映在商品的价格中,如果我们想生产一个馒头,但是没有熟,还是生的,那我们能按馒头的价格购买它吗?相信楼主也不会吧,就是买了也会要求食堂退换的,在这里那做馒头而没有做熟而耗费的劳动相对于目的性的馒头生产来说,就是没有用的劳动。
残次品的价值会附加在正品上,因为厂商只有保住成本才能生存。
残次品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在不确定和非对称信息的条件下,生产者必须考虑残次品的概率密度和概率分布,才能考虑是否投资生产和如何定价。
第一个问题早在斯密时期就解决过了,建议提问者去读《国富论》。
第二个问题很无聊,无论你做什么布的价钱是一样的,社会对这个物品的评价是不会变的,至于你个人是你的问题,我相信你可以想明白
你这样回答纯粹是灌水,无视。
宏观必须以微观为基础。
从宏观上来将,整个世界、全人类所追求、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所定义的“价值”。
况且,马克思的劳动仅指产业工人的劳动,这个理论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宏观上都是有害的,早已经被人们抛弃。
大谬矣!
1、马经和西经都是西方人的经济学,哪一个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常识。
2、你对效用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效用价值并非以劳动计,而是以行为人在约束条件下的主观满足程度计。即使非劳动品,只要符合效用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就具有效用价值。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行为人的价值不同;即使是同一行为人,对于同一物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收入等约束条件下,他的价值判断也是不同的。因此,效用价值是一个活的、运动的价值。
——同一物品,对你没有价值,对别人就可能有价值。
——同一物品,对于你暂时没有价值,并非对你永远没有价值。
3、所有的劳动都有价值。就残次品而言,分三个层次讨论:
1)对于消费者。看过范伟和高秀敏的那个卖衣服的小品吧?一件次品衣服,其一只袖子长,一只袖子短,对你没有用,对于一个残障病人却有用。建议你去看一看。
2)对于生产者,残次品的价值必须附加在正品上,他的经营才是可持续的。
3)对于整个社会,残次品价值相当大:
a、残次品为技术改进提供参数;
b、对残次品的研究可能导致新产品、新产业的问世。
c、夏商时代的一个残次品,存留到今天肯定价值连城。
劳动作为简化了的生产要素投入,他只能决定产品的供给的最低价格,而产品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一种产品对他的边际效用决定这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所以,真正产品的价格就在这二者之间.至于是多少,我想更多的取决于消费者,卖不出去的东西,当然其中的劳动没有价值,失败的劳动的价值又用什么来衡量呢.如果经过一百次的努力,一种商品成功了,能卖出去了,那么,这一百次劳动共同决定了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但如果这一百次劳动都失败了,那么,这一百次劳动就没有价值.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义劳动.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解释吗.
1、劳动作为简化了的生产要素投入,他只能决定产品的供给的最低价格,
2、而产品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对于消费者而言,一种产品对他的边际效用决定这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所以,真正产品的价格就在这二者之间.
3、至于是多少,我想更多的取决于消费者,
4、卖不出去的东西,当然其中的劳动没有价值,失败的劳动的价值又用什么来衡量呢.
5、如果经过一百次的努力,一种商品成功了,能卖出去了,那么,这一百次劳动共同决定了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6、但如果这一百次劳动都失败了,那么,这一百次劳动就没有价值.
7、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义劳动.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解释吗.
你已经懂得了经济学的一些真谛,但你的主要思维还是一笔和稀泥式的糊涂帐。对于你的发言,我分为七个部分来回答:
1、产品的价格、价值与劳动没有必然联系。是否有联系,取决于生产函数和预算约束。一个创意、点子或者新的管理模式就具有很大价值和市场价格,此时的创意者的产出函数可以表达为
R=f(E)
其中R为收益,E为创新的才能。
以上是微观视野。在宏观领域,在索洛模型里,从长期来看,社会进步与劳动无关,技术进步是唯一生产力。
2、基本同意;
3、基本同意,你懂得经济学的基本要义了。
4、谬误。分三个层次分析:
1)短期卖不出去的产品视为存货,存货视为投资支出。
2)长期供大于求的产品,厂家自然会降价。一直将到供给等于需求时为止,这是“看不见的手”决定的。
3)由于非对称信息和不完全理性的存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优良产品报废的情况。比如一个卖盐的人在路上遇到瓢泼大雨,遭到损失。放心,盐商会将这种风险成本打入产品的价格之中,最终由厂商和消费者共同分担这种风险成本。他还可以买保险,其风险成本由保险公司和消费者共同承担。
5、很好。不过你又错了。请你回去温习一下边际成本理论:边际成本曲线是一个U型曲线。
6、大谬矣。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试验是经过成千上万次、若干代人的积累才完成的。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有价值的,它给后来者提供了参数和路径。新产品上市时价格很昂贵,其中就包含了试验成本。
7、老马关于“劳动”的定义是狭隘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各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的今天,老马关于劳动的定义已经被抛弃。
看了几个才来的人的回答,觉得他们是受正规教育的。……
马克思这句话实际是为了脱困而说的。他要脱什么困呢,在于说明废品没有价格的现象。有这句话,则废品不算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马克思这句话的逻辑问题是什么呢?同“黑人不算人”是完全一样的。既说“无效劳动”又何来“不算劳动”呢?如果这也算科学成分,那么我们任何都可以凭自己爱好说某某劳动不算劳动了。我们不喜欢资本家就可以说资本家的劳动不算劳动,毛主席不喜欢知识分子,也可以说知识分子的劳动不算劳动。
其实马克思理论中这样的强盗逻辑多的是(如劳动创造人类),太与马克思较这个真有些不值。
看了几个才来的人的回答,觉得他们是受正规教育的。……
马克思这句话实际是为了脱困而说的。他要脱什么困呢,在于说明废品没有价格的现象。有这句话,则废品不算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马克思这句话的逻辑问题是什么呢?同“黑人不算人”是完全一样的。既说“无效劳动”又何来“不算劳动”呢?如果这也算科学成分,那么我们任何都可以凭自己爱好说某某劳动不算劳动了。我们不喜欢资本家就可以说资本家的劳动不算劳动,毛主席不喜欢知识分子,也可以说知识分子的劳动不算劳动。
其实马克思理论中这样的强盗逻辑多的是(如劳动创造人类),太与马克思较这个真有些不值。
为老曹的这段话,我顶了!
无用的东西应该是没有价值的,谁愿意去买一件没有用的东西呢?就算是成功试验前的无数失败试验可以是成功的基础,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但是作为试验人在收取试验报酬或者将试验结果出卖的时候,他出卖的是他所有的劳动,因为他的劳动是整个试验而不是分离的一个个失败和成功的试验,因此,试验作为整体是有价值的,作为单个的个体,估计没有人愿意出钱购买,。但是,如果即使是失败的试验,也会对进一步试验有帮助的话,那么那失败的试验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看到社会上确实有人购买不成功的半成品。
所以我认为,只要是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用的,没有人为绝对没有涌出的东西支付金钱。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