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即使中国保护本国市场也主要保护的是外资企业的可怕前景
自由贸易或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它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只有利于国际垄断资本而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工阶级乃至中产阶级都非常不利的状态,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的直接投资和外包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了普遍的血汗工厂制度,而且也夺取了发达国家的工人和中产阶级的大量工作,导致他们实际收入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停滞不前,这就是美国中下层阶级反对自由贸易而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自由贸易由于把我国固化在产业价值链低端,因此不符合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利益,也不符合我国工农阶级的利益。因此,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将是大势所趋。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旦我国忍无可忍,也不得不开始考虑本国长远利益,因而被迫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乃至退出WTO)并开始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的时候,按照现在外资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尾大不掉的外资企业在那时仍将继续支配中国经济,这就是在拉丁美洲所发生的事情。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拉丁美洲在1960年-1980年的贸易保护时期取得了远比经济全球化时期(1981年-2001年)好的多的经济成就:前一时期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2.9%;而在后一时期年均经济增长率却只有0.4%[19]。但为什么同是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在三十年的时间里(1865-1894)崛起了,而拉丁美洲通过同样的三十年(1950-1980),却仍没有摆脱依附型经济的命运呢?笔者认为,原因就在于外资政策的不同,与美国在经济崛起时期严厉拒绝外国直接投资不同,拉丁美洲却指望外资给其带来福音。其结果是,拉丁美洲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是让民族企业独享国内市场的工业化收益,但是,在外资企业控制了拉丁美洲经济的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反而成了跨国公司在关税保护之下利用垄断地位在拉丁美洲国内市场攫取巨额利润的工具。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一国经济被外资大面积控制,那么,世界经济无论是处于自由贸易时期还是处于贸易保护主义时期,这个国家总是要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国际依附地位,我国目前正面临着这种可怕的前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拉丁美洲这种血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警钟长鸣吗?
结语
笔者认为,国外两位名人的名言可以很好地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其一是:凯恩斯曾有言,错误的经济思想使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归属。因此,与利益相比,更危险的其实是思想;其二是,1913年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一针见血地指出,曾有人说拉丁美洲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但从未曾听人说美国给外国资本以特许权,这是因为我们不给他们这种权利,因为投资于某个国家的资本会占有并且统治该国。[20]我过去曾经觉得威尔逊的这些话多少有些言重了,但面临今日中国之状况,我不得不承认威尔逊是多么地富有远见啊!
本文讨论了外资肆虐中国经济的十大罪状,这些讨论清楚地说明了,所谓缺乏资金、转移技术和“搅局”中国经济等引进外资的所有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误国误民之论,引进外资对中国经济已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既然外资的巨大危害已经非常清楚,那么,我国ZF还犹豫什么?因此,为了保护我国民族产业,保护民族产业发展的国内市场,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我国的外资政策就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笔者认为初步性工作可以包括以下两项。
首先,停止引进外资并回购外资企业。我国ZF应该首先把那些控制了我国国内产业价值链的和该行业中处于骨干地位的外资企业、资源行业的外资企业以及阻碍民族企业自主创新的外资企业收归国有,在收归国有后,一部分保留为国企,大部分拍卖给民营企业。拉丁美洲在20世纪60年代曾展开过外资企业国有化运动,我们应该比拉丁美洲做的更彻底,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地位降低为“拾遗补缺”的地位,这种地位实际上就是美国和欧洲国家能够允许华人企业在其所在国仅有的地位。赫德森也建议中国ZF用手里多余的美元买断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在华投资,他指出,“决定谁拥有和控制自己的工业、银行信用创造特权和其他资源,理所当然地属于任何一国的主权。国际法长期以来在贸易、投资政策和信用等政策上一贯支持东道国。我期望这是外国——欧洲、亚洲尤其是中国,在买回美国境外投资时的出发点。或许需要一个委员会来辩论这些未来买断资产的公平价格。但这类问题的解决恐怕旷日持久。此项政策的含义和妙处,我宁愿在适当的时候做详细的口头解释。[21]
其次,对于我国ZF没有收购的外资企业,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促使其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ZF应该废止国发〔2010〕9号文件;我国ZF还应该重申自主创新产品ZF采购的基本条件:申报人的知识产权必须完全独立于海外机构或个人,坚决把外资独资企业排除在自主创新产品支持之外;由于技术创新一般都是节约劳动型的,工资上涨将迫使企业采用新技术,因此我国ZF可以通过强制措施大幅度提高外资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促使外资企业在中国使用新技术;并同时对在华跨国公司提高各种资源的价格和征收相关税收,以便限制跨国公司把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需要系统的研究,笔者在这里提出的建议只是为了抛砖引玉,以便推动学术界和政策部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贾根良)
﹡完稿于2010年7月1日
[①]贾根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经济思想史研究。
[②]余永定:《中国深陷美元陷阱》,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5月31日。
[③]王仁贵:《中央调整引资政策,外资“超国民待遇”时代谢幕》,《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4月23日。
[④]贾根良:《就停止引进外资并回购外资企业致温总理的信》。
[⑤]当然,港台资本不属于外资,但由于港台资本也是通过美元进入大陆,因此港台资本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与外资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
[⑥]参见黄树东:《选择和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45-347页。
[⑦]第二至第六点的论证受到黄树东的启发,见黄树东:《捍卫核心经济利益、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第3届高层论坛”会议论文,清华大学,2010年6月15日。
[⑧]邓聿文:《中国为什么还需要外资》,中国经营报,2010年4月17日。
[⑨]斯坦利·L·恩格尔曼等主编:《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二卷):漫长的19世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93页。
[⑩]转引自左大培:《绕过比较优势“陷阱”、以技术立国》,《绿叶》,2009年第8期。
[11]理查德·纳尔森:《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 页。
[12]据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24日表示,中国有关部门将于近期启动2010年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工作,欢迎所有中国企业包括在华外资企业积极申请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他表示,……从中方召开的20多次座谈会看, (外国在华)商会和外资企业的主要关注点已转为具体申报程序的技术细节问题,对中方的原则没有什么意见。”
[13]见张皓雯、金微:《外资掌控中国产业大半壁江山》,《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第3期。
[14]高江虹:《流通业主渠道盛世危言:外资已占60%》,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12月3日。
[15] 郑新立:《外资控制我2/3信用评级市场》,经济参考报,2010年04月12日。
[16]余丰慧:《中国粮仓的钥匙决不能让外资抢走 》,经济参考报2010年6月21日。
[17] 叶铁桥、陈安庆:《IT业重金属污染爆发》,中国青年报,2010年5月31日。
[18]晏琴:《中国稀有资源正流入发达国家》,
http://www.wyzxsx.com,2010。
[19] Esteban Pérez Caldentey and Matías Vernengo, 2008,Back to the Future: Latin America’s Curr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p4,根据图1和表1计算所得。
[20]转引自贾根良:《美国在经济崛起前排斥外国直接投资的原因解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1]迈克尔·赫德森:《美元霸权与中国崛起——兼论如何应对美国强制人民币升值》,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