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99 0
2011-09-18

2664.影响地球轨道和表面温度的可变因素

2011.9.18

地球的轨道并不是恒定的,因为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质量可能都在增加,增加的原因是它们的表面都有核聚变发生,并且核聚变的影响大于核裂变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缓慢加快,可以证明这一点。

地球和太阳表面核聚变的产物应该是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前面的元素,其聚变的深度太阳肯定大于地球,而地球大气的成分应该是聚变深度的具体体现。

除了核聚变之外,在地球和太阳表面肯定还有化合反应发生,二氧化碳和水应该是地球表面核聚变之后的主要化合反应,而其他星球表面核聚变的深度和紧随其后的化合反应必定与地球有所差别,决定了它们的大气和表面物质成分。

不要小看地球表面的核聚变和化合反应,它们是决定地球环境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与其抗衡的核裂变和分解反应,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二氧化碳和水的裂变、分解。放电现象是这种裂变和分解的主要动能,还有就是生物裂变和分解,及其他裂变和分解。

如果没有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和水圈,地球的质量、环境和运行轨道就会改变。当然,大气层肯定是会有的,因为地球存在吸引力,会有一部分太阳风成为地球大气的最初成分,它们是氢和氦元素。这与传统的说法有所不同,传统的说法是二氧化碳,同样离不开假设的成分。其实无论地球最初的大气成分是什么,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都会达到相对的恒定,而这种相对的恒定是由地球表面太阳风的不断到来引发的核聚变的深度和紧随其后的化合反应的深度、裂变和分解反应的深度决定的。

过去谈到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阳光,也就是电磁波,其实并非阳光,也就是电磁波照亮了地球,而是太阳风带来的地球大气表层的核聚变照亮了地球。这种核聚变可能是原子、分子级别的,非常有限,是由太阳风的成分、速度、密度决定的。模仿这种核聚变,可能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

核聚变之后必然发生化合反应,一部分二氧化碳和全部的水资源可能由此而来。当然,核聚变和化合反应不会到此停止,接续下来还有地心内部的核聚变和化合反应,及各种形式的核裂变和分解反应与其平衡。但是,地球大气和水圈已经成为地球的主要物质成分和质量构成。并且,源源不断的补充着地球的质量,维系着地球的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至于物质循环的大平衡是如何实现的,不是本文探讨的内容,我也没有想好,故此略去。我想要说的,只是地球大气和水圈是影响地球质量、环境和运行轨道的可变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