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259 80
2024-09-13

品评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若干观点12——谈谈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论;价值;生产费用;效用

“价值”一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是有不同具体的含义的!先辈经济学家以及马克思经济学所说的价值只是指商品价值,这种商品价值只存在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中,离开了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商品价值也就不存在。在人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人类并没有 “商品价值”这个概念但并不缺乏“耗费”等等概念!只有在商品经济的交换过程中,才发展出了“商品价值”范畴。所以 “商品价值”只是一个“历史范畴”、“关系范畴”!商品价值并不是经济事物某种固有不变的特性!

商品价值理论研究的是要说明商品交接比例是如何决定的。在商品交换关系中,交换的双方都同时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不生产,就无法得到消费;他不为了消费,也用不着去生产。交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生活与生存的需要。因此交换的任何一方肯定既要考虑自己所提供的商品的耗费(生产费用),又要考虑交换所得的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可以等效于自己的多大的耗费(生产费用),而用不着顾及对方所提供的商品的实际耗费(生产费用)到底有多大。劳动、生产、供给和效用、消费、需求本来就是同一经济事物的价值的两面。当然,我们在研究客观事物时可以将事物分解为一面、一面地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加以综合。但若把单方面的研究发展成所谓的生产者的价值理论,只着眼于耗费(生产费用)的补偿;或者把单方面的研究发展成所谓的消费者的价值理论,只着眼于效用的满足,则显然都是片面的。

每个时代的人在研究商品价值的问题上,都存在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与途径。一种是强调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强调生产、供给的作用;另一种则强调效用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强调消费、需求的作用。在近代史上,以李嘉图为代表的生产费用决定论和以萨伊为代表的效用决定论在争论中都不断地得到发展,并派生出众多的价值理论。商品价值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理论的“持久战”,实际上也正说明了两种理论都含有科学合理的成份,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片面性。恩格斯试图克服两大对立理论中所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发出呼吁:“让我们设法来澄清这种混乱状态吧。物品的价值包含两个要素,争论的双方都硬要把这两个要素分开,……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价值首先是用来解决某物品是否应该生产的问题,即这种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的问题。……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确定它们的比较价值的决定因素。”[1,605]恩格斯晚年在《反牡林论》中又重提早年关于价值决定的论断:“在决定生产问题时,上述的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20,334]恩格斯把早期使用的“生产费用”一词修改为“劳动花费”,这表明“生产费用”可以统一用“劳动花费”衡量表现

100多年来,反对和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双方,都把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误解为是耗费劳动价值论,认为马克思忽视了或不承认商品的效用在商品价值决定中的作用。对于耗费劳动价值论者的误解,我在《有效劳动价值论》一文中已初步加以阐述。[郑怡然:《有效劳动价值论》.载《江汉论坛》,2000(2)。]耗费不是价值!价值不是耗费!

欢迎就本帖内容挑错补漏质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4-9-13 21:26:09
这种调和效用与成本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再次阐述有关效用的命题:人们不会买卖无效用的事物,因此无效用的事物没有购买力,也因此无效用的事物“无价值”;有效用的事物,人们就一定会买卖它吗?不一定。当人们无需付出代价便能够获得它时,任何对人们的付费才能购买的要求都会被拒绝,这种对任何人有用但无需付出代价的事物,也是没有购买力的,也因此“无价值”;当人们需付出代价获得它时,那么就看自制成本与购进价格孰高孰低,前者低则自制而不购买,后者低则购买而不自制;还有个变形,当若干卖者的要价均低于潜在买者的自制成本时,买者则要在卖者之间的要价进行抉择,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决策规则是,A的要价低于B,则从A处购进,反之,则从B处购进。
更精炼地说,人们购买时,效用高低并不能决定价格高低。
斯密有关金刚钻和水的所谓悖论,其实是无厘头的,但这恰也证明商品效用高低与其价格高低既不正相关也不负相关,它们之间没有统计相关关系。
斯密说,水很有用但价格很便宜,金刚钻不能解渴,其用处有限,但价格却很贵,这表现为效用大价格低、效用小价格高这种负相关,所以效用价值论的正相关论不对。
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很简单,金刚石的价格和水的价格是不可加、不可比的,因此这个悖论是无厘头的,说两种不同物品的效用和价格负相关或正相关都是无厘头的,用民科能懂的话说,就是,都是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4 11:21:51
罗鹏 发表于 2024-9-13 21:26
这种调和效用与成本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再次阐述有关效用的命题:人们不会买卖无效用的事物,因此无效用的 ...
谢谢关注与评论。欢迎学术性讨论。
主帖谈了几个观点(并补充):
1、商品价值只存在于商品交换(领域)之中!生产领域中有“耗费”、“产品”、“有用性”等等范畴就可以了!不必引进“价值”范畴!
2、对“效用”一词进行了新的解读——可以等效于自己的多大的耗费(生产费用)!“等效”概念和在[品评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若干观点(6)——劳动量只是用于衡量价值量的一种尺度]的帖子里,根据配第的观点:“所有物品都是由两种自然单位——即土地和劳动——来评定价值,……。在土地与劳动之间发现一种自然的等价关系,……,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单用土地或单用劳动来表现价值,就能够和同时用土地和劳动这两种东西来表现价值一样妥当,甚或更加妥当;……”,引进的“具有等效劳动量”是一个意思!欢迎对使用“等效”这一概念进行评论。
3、如何理解评价恩格斯“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观点,是一个争论了几十年的问题,其关键又在于如何界定“效用”一词。这就要要探讨恩格斯所说的“效用”一词所具有的重要特点。
大家知道,政治经济学中有些术语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但各派政治经济学家赋予它们的含义却是不同的。恩格斯的“效用”一词到底具有哪些与其他学派的效用概念都不同的重要特点呢?如果我们从恩格斯观点的上下文的联系来看,“效用”一词在质和量上具有下述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它是可以和生产费用相比较的,看它“是否能抵偿生产费用”。再根据《反杜林论》中的有关修改,又可知“效用”是可以和“劳动花费”相比较的,是可以用于抵偿劳动花费的。这说明恩格斯的“效用”与“劳动花费”在量上是可比的,因而是同质的量;第二,根据第一个特点,必然得出不同物品的“效用”也是同质的量,也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即“如果两种物品的生产费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确定它们比较价值的决定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5 10:39:37
“我们在研究客观事物时可以将事物分解为一面、一面地分别加以研究”。

你所说的这种“分解为一面、一面地分别加以研究”不就是你用整体论来反对的机械还原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5 15:09:04
经济学中的价值,是哲学价值一般中的一个特殊。哲学的价值通常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价值存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同力学中“力”的概念)。关系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一事物、事件及其过程都与其它事物处于一定关系之中。把“价值”看成是某种先验的、静止的、孤立的“价值实体”,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努力。如同化学史上的“燃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9-16 15:18:26
“价值”在斯密那里是上位概念:“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2。第24页]斯密的上述区分是基于经济物品满足所有者需要的不同方式而提出的:一种指直接满足所有者的需要,他称为“特定物品的效用”;另一种指通过交换来间接满足所有者的需要(离开了交换就不存在了),他称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交换能力,权利)。其实,后者(商品价值,交换价值)也是一种“效用”(“使用价值”。注意,都是对人而言的!),只是这种“效用”(使用价值)与第一种“效用”(使用价值)在满足所有者需要的方式上有所不同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