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36 1
2011-10-2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自上周财政部宣布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开闸”后,广东省财政厅昨日发布公告,拟于本周四召开2011年广东省自行发债工作通报会,有望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之先河。

   

刊登在中国债券信息网的公告显示,广东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人将在会上通报广东省自行发行政府债券的有关情况,以及开展自行发债工作的主要思路,并与各方协商建立自行发债工作协作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自行发债试点继续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因而仍拥有财政部代发的“准国债”待遇,这使得此次试点更具象征意义。

   

“仍实质享有国债信用”

   

1020,酝酿多年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终于迈出了新步伐。当日财政部公布,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

   

广东省今年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为69亿元,上海市、浙江省和深圳市分别为71亿元、67亿元和22亿元,四省市合计229亿元。上述额度计入今年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内,因而不会对债券市场造成供给冲击。

   

与此前财政部代理发行不同的是,这四个省市将自行组建债券承销团,具体发债定价机制亦由试点省市自定,而不是由财政部面向国债承销团,采取统一代理的方式分期打包发行。

   

然而,一个核心的相同点在于,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仍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

   

“试点发债继续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因此仍实质享有国债信用,与完全基于地方财政信用的地方政府发债具有根本区别。其定价原理也可视同为国债无风险品种,并考虑适当流动性差异。”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林朝晖指出。

   

林朝晖并称,此次试点为未来正式推出基于地方财政信用的地方政府债券扫清了道路,未来只需抽离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一项安排,本次自行发债试点即可直接转换为真正的自行发债。

   

不过,在鹏元评级公司副总裁周沅帆看来,此次发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他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自行发债没从根本上解决“谁欠债谁还钱”的问题,容易导致道德风险;同时,一旦风险暴露,将直接暴露给政府,中间不再有防护墙。

   

难解城投债困局

   

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偿债高峰的渐行渐近,此时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无疑可以缓解地方财政吃紧,增强地方财政支出能力,从而对城投债造成利好。然而,从最近几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城投债市场稍有起色,更多是流动性充裕与债市整体回暖的结果。

   

“城投债最近买卖盘开始多了,信心有所恢复,但还是没有根本好转,而且主要还是市场好转导致的。”国海证券分析师陈亮告诉本报记者。

   

华泰联合证券固定收益部认为,上周城投债市场的好转,尽管不排除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信息助推,但主导因素仍是利率债和中票市场的复苏所引发的机构需求上升。

   

实际上,近期关于城投债的“暖风”并不少。今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就城投债进行了公开表态,声称“城投债券是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中条件最严格也是最透明的债务”,“对城投债券进行唱空或做空,是没有必要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也表示地方债风险可控。

   

“目前城投债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于信贷紧缩、银监会严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所导致的再融资压力而致使的类风险事件。”据华泰联合证券分析,今年的自行发债实际上尚未跳出现有地方政府债券的范畴,此次试点本身对地方融资平台整体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比较有限。

   

国海证券也指出,自行发债对城投债的影响尚不明朗,虽然城投债利差处于历史高位,但由于流动性风险的存在,难以成为市场的热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0-26 10:55:11
没从根本上解决“谁欠债谁还钱”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