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6297 24
2006-12-07

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转化及其模式

①劳动价值不过是“个人”输出或付出相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的功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的体现是以目标系统对象的效用或优化效应为价值参照标准的。

当然,马克思及“前唯物主义者”等好像并未完全认识到有用劳动(功用价值)与无用劳动(损失的功用价值)的区分,所以使不懂活用理论的国人在“大跃进”时间一味乱干,以为只要出力了就是做事了,那时甚至出门见面招呼都“劳动了吗”,“劳动就是光荣”的口号常挂嘴边,素不知劳动不仅要讲研方法,而且还要追求劳动效率——即人体系统功用率=劳动价值/总劳动付出成本,这样只有追求劳动效率接近最大化的劳动才是较有功用的劳动。不然,你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或成本却没有发挥作()用,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即受用者系统(包括:物品、个人、组织、社会系统,不过传统经济学是以“人”为本)而言也没有多少价值!可见,只有相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有用的劳动才能算是劳动价值。

②劳动价值是引起参照系统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效应——“效用”

从上面我们已知劳动价值不过是“个人”输出或付出相对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所引起的效用或优化效应为价值参照标准的功用价值。那么某人劳动价值是相对于某一与之相互价值联系的事物或系统的优化效应或效用,所以,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接受某人劳动价值(功用)状态的受用系统为参照主体则某人劳动的价值就该受用系统的优化效应或效用,一般来说当这个受用系统参照主体为个人时,我们称之为效用;当这个受用的参照主体系统为社会组织或系统时,我们称之为社会优化效应;当这个受用的参照主体系统为物品系统时,我们称之为物品优化组合效应;不过,我的“泛系统观”认为要素之间形成一体的事物都可以看作为一个系统,为了避免大家认识上的同义反复我把参照系统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效应都强称之为“效用”。 所以,请大家不要理解错误了!

③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转化

当上面的参照主体系统是付出劳动价值的自我时,这时,参照主体系统与劳动目标系统对象重叠,参照主体系统就是劳动目标系统对象,因此,自身劳动(功用)价值=自身效用价值!当上面的参照主体系统是付出劳动价值的别人时,自身劳动(功用)价值=别人(自己所服务或劳动的目标系统对象)的效用价值!

以上这段话对于一些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可能有人会说:“付出劳动价值的是自已?获得劳动价值引起效用的也是自已?你能否举个例子?”然而,在下的答案也可能会出人意料之外:我们在锻炼身体时所产生的体能运动耗散与平常大家给别人、给组织、给国家体力劳动时的体能运动耗散本质上有何区别?我认为在劳动付出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要说真有区别那是劳动目标系统对象的区别,前者是自已,后者是别人、组织、国家等环境客体系统!另一方面的区别就是自身在锻炼身体是由效用主体是自已,所以自我可以及时调节符合自身承受的功用,以自身的效用为价值标准;而给环境客体系统劳动时,却要以环境客体系统的优化效应为价值标准。不过,当环境客体系统的优化效应与自身的效用目标同态时,环境客体系统的优化效应也是自身的效用,只是比较间接而己!不过,当环境客体系统的优化效应与自身的效用目标同态时,自身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劳动价值推进整体的优化,这时,可以说环境客体系统的优化效应也是自身的效用,这就我们常说的“大我”,只是比较间接而己!比如,在一个企业组织之中股东通过参与企业出力、出谋决策来推动组织的优化、效益、赢利从而达到自己的劳动价值的转化、效用价值的实现、利润的提升。当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一员时,国家的繁荣昌盛也会带动着每个国民的优化,使我们的个人价值得以提升,尤其在与其它国民进行比较时那种自豪优越的心态最能感受得到,我们经常可从媒体中了解到外国出差或旅游的国人从前些年受到外国人的冷落甚至害怕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到假冒日本人;现在这两年,国人富裕的人多了,到国外旅游的也多了起来,银子也敢大把大把花,牛起来把个洋人吓得不敢得罪咱们!而且听说洋人聘请国人时工资也高了些,不知是否属实,也许尽管有些水份但我还是相信大多数是真的!现连我们这些呆在国内出不了国的穷人听后也神气了些。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也有同感?可见,一个国家的整体优化也会带动着每个国民的优化,因此,国家复亡,匹夫有责,绝非调侃。

④下面是我构建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 中人体系统功用与效用(优化效应)价值转化的一般模式:

个人(参照主体系统)输出成本价值-→劳动(功用)价值-→编码-→信息 (媒体或介质) -→译码-→引起客体或环境系统、主客整体系统效用(优化效应)-→新的结构功能重组-→再反馈给自身(参照主体系统)-→环境系统输出成本价值-→功用价值-→编码-→信息 (媒体或介质) -→译码-→引起自身(参照主体系统)效用(优化效应)的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20:36: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0 11:25:00

我以前在马经版提出的劳动的有效性问题:

https://bbs.pinggu.org/thread-70810-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0 12:09:00
不错,劳动的有效性与我的劳动有(功)用性同理,因为只有有(功)用的劳动耗费部分才能是有价值的劳动——即劳动价值,另我认为劳动耗费成本与劳动价值的变量关系:“△劳动价值/△劳动耗费成本”可以用“边际劳动价值”定义,因此有必要提出的“边际劳动价值”的概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0 12:10: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0 12:17:00

不错,劳动的有效性与我的劳动有(功)用性同理,因为只有有(功)用的劳动耗费部分才能是有价值的劳动——即劳动价值,另我认为劳动耗费成本与劳动价值的变量关系:“△劳动价值/△劳动耗费成本”可以用“边际劳动价值”定义,因此有必要提出的“边际劳动价值”的概念。

这里面关键在于“劳动价值”的实际度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0 12:43:00

“劳动价值”的实际度量是从劳动者与劳动目标系统之间的差异决定:

比如:一个组织企业因某种人才的缺乏引进引起的该企业的某个环节的停顿状态,这种人才的缺乏量是3个,而这种该企业的某个环节生产需要的技术人才在社会环境中大量闲置,两者却因信息不灵通,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和该企业的某个环节的停顿状态!当该企业从某人才市场招募所需的符合条件的人突破0到刚好缺乏的3个技术人才的量时;这些技术人才在企业的发挥得当引起了整个企业的整体优化和总效益和利润增多,引起的组织企业效应状态就是系统优化效应(当然,该过程也是环境优化效应最大化的过程)。当这种人才的量超过3个时,由于该企业需要负担更多的成本耗费,如果整个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绝对过剩时,那么技术人才的劳动价值便会降低,只要在劳动工资的阶低上体现,这从供求规律也可看出。当然,在传统经济学的供求规律一般是论述商品的供求规律,而我认为把个人的劳动力看作商品时这同样也适合于人才市场的优化配置。

可见,价值是相对于系统之间的差异而言或只能在相对中取求,劳动价值的边际性也正是约束条件内的劳动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0 12:51: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0 13:09:00
上面的例子有个假设,那就是3个技术人才的水平相似,当然不要这个假设也可,那就是从他们对企业的实际劳动结果中去考察他们对企业的功用价值或有效性,并以此来评估、估值他们的劳动力或功用的量,这个实际量与企业劳动价值需求量的消除和满足过程统计量便是边际劳动价值的曲线,这条曲线完全可以参照西方主流经济学效用的数学表达方式画出来。个人感觉,如果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用我的这种方式表达应该完全可以像西方主流经济学那样数学公式化!请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0 13:13:4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