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12306 54
2006-12-10

理性人概念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但是,西方经济学一直一来没有真正理解和运用好这一重要概念。通常的误解或者说狭隘的理解是,理性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人、是精于算计的人甚至是损人利己的人。

然而,理性人就是正常人。《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第一章中即指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P10):“理性仅仅是指行为人的自主行为是有冬季目标的、在没有胁迫下进行的,即人因为自主而被人为是理性的”。

“‘自由正常思考’即为理性。因此,‘经济人’是自由正常思考的理性人,也是有价值判断和情感的人。”(同上,P66)

“任何时候,一个正常人的行为都和其动机相一致,无论这种动机是行为科学意义上的理性或非理性。”(同上,P171)

理性,或者非理性,这种划分本身包含了浓重的价值判断意味。通常理性具有褒义,而非理性就具有贬义。在群体的价值观念当中,人们通常只会把具有共性的东西视为“好”,即正常;而把有别于群体的特殊现象视为“不好”或“坏”,即不正常。

何谓“正常”?常者,多见多发也。也就是多数原则。偶尔难得一见就不能叫做正常。多见多发的事情一定是出在多数人身上,因此,多数人的平均性质就是理性人的性质,换言之,理性人就是正常人,即“多数人”的代表模型。

讨论现实中的人是不是属于理性人是一种无为之举,因为理性人这种思路实际上是一种事后认定。就像我们把某种植物定义为“树”,然后再指着面前的这片植物问“这算不算是树?”一样。所以,经济学常常把自己的失误归结为理性人概念和现实人的差距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经济学的学术对象就是经济现象,而经济现象就是由我们这些正常人的行为构成的,因此,没有必要再鼓捣出一个和正常人有差异的理性人概念。经济学只能强调正常人的理性,即行为动机的一致性,而不能怀疑正常人的理性人。

把理性人视为正常人,或者强调正常人的理性,这一解释可以逻辑地展开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从而决定经济学的基本认识:

(1)理性人不会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需求量,只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是否可以解欲来决定某项需求的需求量。比如,他不会因为棉衣价格上涨了就少穿两层而使得自己受冻,也不会因为食品价格下降了就吃到撑得难受。这一点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和理性人假定是自相矛盾的。

同样,供给定律也是荒谬的。价格和利润并没有必然关系,商品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而非价格。价格变化是果而不是因,起因往往是成本变化引起的。作为理性人的厂商,不存在价格下降就减少供给这种蠢事。

(2)理性人自有主张,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偏好决定不同需求的顺序安排,不存在在不同需求项目之间犹豫不决或者任意替代的问题。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无差异分析”方法不是理性人的思路,不存在认为宁愿光着屁股也要多吃两个面包这种事情(出了这种事也不是正常人即理性人的行为)。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指出:“在只将理性人作为经济学对象的前提下,效用论经济学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承认消费者的任何行为都是效用最大化,因为我们永远无法认可或不愿意认可我们面对的经济都是非正常人的行为结果的判断。”(P228)“经济学对象应该是正常人、理性人、生物人即自然人。”(P232)

(3)需要强调的是,理性人是有差异的个人,而非一个同一性格和价值观的模型。同样是理性人,不同的个体依然具有其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其需求是具有个性的。如果把不同的个体的理性人视为一模一样,则理性就不存在了。在消费均衡和生产均衡的研究中,我们看到西方经济学把不同的需求者看作是一模一样的,对同一对象物的需求量也一样,达到满足的点也一样。例如,著名的埃奇乌兹盒(EDGEWORTH BOX)就是由两个需求完全相同的人的效用曲线构成的一个方框图。

(4)正常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变化的,因此,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也是逐渐演变的。这种认识论思想决定了,作为正常人的理性人来说,不存在对于事物一成不变的认识,由此,作为价值判断的结果、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的价值改变了,他所愿意接受的交换比例即愿意接受的价格就会随之而变。也即是说,不存在所谓的价格均衡问题。任何一次自愿交换,都是两个交换者之间的一次均衡,而这个均衡是动态的,是处处均衡,而非价格稳定在一个不变的价位上。

故而,西方经济学关于价格均衡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也不符合理性人的特征。一个理性人不会在认为事物价值变化的情况下依然认为原有的价格是合理的。价格运动的本因就是作为理性人的交换者的价值判断发生了相对变化。

阅读链接:

油价·理性人·价值判断http://ecoblogger.bokee.com/5784843.html

还是把孩子留下来吧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601

凯恩斯当我们是傻子吗?http://ecoblogger.bokee.com/1246443.html

欧拉定律、计划成本和理性人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235

共产党员和理性人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095

均衡有悖于理性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2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1 17:25:00

理性人不会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需求量,只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是否可以解欲来决定某项需求的需求量。比如,他不会因为棉衣价格上涨了就少穿两层而使得自己受冻,也不会因为食品价格下降了就吃到撑得难受。这一点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和理性人假定是自相矛盾的。

呵呵,似乎楼主忽略了价格弹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1 17:36:00

(3)需要强调的是,理性人是有差异的个人,而非一个同一性格和价值观的模型。同样是理性人,不同的个体依然具有其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其需求是具有个性的。如果把不同的个体的理性人视为一模一样,则理性就不存在了。在消费均衡和生产均衡的研究中,我们看到西方经济学把不同的需求者看作是一模一样的,对同一对象物的需求量也一样,达到满足的点也一样。例如,著名的埃奇乌兹盒(EDGEWORTH BOX)就是由两个需求完全相同的人的效用曲线构成的一个方框图。
(4)正常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变化的,因此,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也是逐渐演变的。这种认识论思想决定了,作为正常人的理性人来说,不存在对于事物一成不变的认识,由此,作为价值判断的结果、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的价值改变了,他所愿意接受的交换比例即愿意接受的价格就会随之而变。也即是说,不存在所谓的价格均衡问题。任何一次自愿交换,都是两个交换者之间的一次均衡,而这个均衡是动态的,是处处均衡,而非价格稳定在一个不变的价位上。

理性人假设应该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才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过,后面还有一句话人们往往忽略了,即静止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以“变”为基础进行研究,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找到事物的规律的。当然,也有专门研究“变”的理论,即动态经济学。理论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问题,电子学亦复如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17:48: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1 17:42:00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指出:“在只将理性人作为经济学对象的前提下,效用论经济学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承认消费者的任何行为都是效用最大化,因为我们永远无法认可或不愿意认可我们面对的经济都是非正常人的行为结果的判断。”(P228)“经济学对象应该是正常人、理性人、生物人即自然人。”(P232)

作者似乎还不能站在哲学的高度,研究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理论往往为人们指出了方向。事实上,可以通过立法、行政行为和教育引导消费者逐步走向、进一步接近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1 20:04:00
以下是引用leabai在2006-12-11 17:25:00的发言:

理性人不会根据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需求量,只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是否可以解欲来决定某项需求的需求量。比如,他不会因为棉衣价格上涨了就少穿两层而使得自己受冻,也不会因为食品价格下降了就吃到撑得难受。这一点决定了西方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和理性人假定是自相矛盾的。

呵呵,似乎楼主忽略了价格弹性问题。

弹性问题子虚乌有。因为它基于所谓的需求定律,而需求定律子虚乌有,根本无法成立。

作为一个时段内的流量,需求量是一个常数。有关的论述请参阅《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20:07: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1 20:06:00
以下是引用leabai在2006-12-11 17:36:00的发言:

(3)需要强调的是,理性人是有差异的个人,而非一个同一性格和价值观的模型。同样是理性人,不同的个体依然具有其个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其需求是具有个性的。如果把不同的个体的理性人视为一模一样,则理性就不存在了。在消费均衡和生产均衡的研究中,我们看到西方经济学把不同的需求者看作是一模一样的,对同一对象物的需求量也一样,达到满足的点也一样。例如,著名的埃奇乌兹盒(EDGEWORTH BOX)就是由两个需求完全相同的人的效用曲线构成的一个方框图。
(4)正常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逐渐变化的,因此,其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也是逐渐演变的。这种认识论思想决定了,作为正常人的理性人来说,不存在对于事物一成不变的认识,由此,作为价值判断的结果、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的价值改变了,他所愿意接受的交换比例即愿意接受的价格就会随之而变。也即是说,不存在所谓的价格均衡问题。任何一次自愿交换,都是两个交换者之间的一次均衡,而这个均衡是动态的,是处处均衡,而非价格稳定在一个不变的价位上。

理性人假设应该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才行: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不过,后面还有一句话人们往往忽略了,即静止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以“变”为基础进行研究,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找到事物的规律的。当然,也有专门研究“变”的理论,即动态经济学。理论需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问题,电子学亦复如是。



请参阅:动态分析,真正的和虚假的http://blog.sina.com.cn/u/5562bb43010005z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20:08:1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