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41 2
2006-12-13
1。MR=MC应该是任何市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吧,但高鸿业微观P222图7-7一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的产量为何是Qc而非Qm?书上说:“在产量达到后,消费者为每一单位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仍均大于Mc,所以厂商增加产量还可以增加利润。”-----这里大有问题,因为利润=[价格(平均收益)——平均成本)],不知道平均成本与平均收益的关系,如何能说“厂商增加产量还可以增加利润”?

2。P223二级价格歧视,最后一句话:“垄断者有可能达到或接近P=MC的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的产量”

“P=MC”为什么是有效率的? “有可能达到或接近”是在哪种情况下达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6 12:02:00
第一个问题:一级价格歧视是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来定价,因此产商的边际收入曲线可视为需求曲线即P,根据mr=mc,得p=mc,所以当p>mc时,应增加产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8 19:34:00

第二个问题:P=MC表明消费者购买的价格=生产者的成本,当然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啦,就相当与完全竞争是的水平了.有可能达到或接近只能在无限细分时才能达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