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546 15
2006-12-18
<P ><o:p></o:p> </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果你们讨论原子弹,我插不上嘴,可是讨论粮食,还得先听我说说。<BR><BR>联产承包后,粮食产量确实比以前大幅度提高,整个中国可以说是丰衣足食了,有人说这全是联产承包的效果,我看不对,如果说是联产承包制度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使粮食产量提高的话,那么中国农业上的单干持续了几千年,为什么产量一直不高,反而还饿殍遍野?你能说那时农民积极性不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所以对这个问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要具体分析,最忌讳只看表面现象,拿巧合当必然。<BR><BR>联产承包后,农业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 </FONT>五六七十年代兴修的水利改善了灌排,基本能达到旱涝保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当然这个兴修水利<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的利益,不仅联产承包后得到了,联产承包前也得到了,所以前后可以抵消,不能算是个原因。<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 </FONT>土壤的改良。以前农村土壤质地特差(不包括江南水乡),不是碱性太大,就是酸性太大,根本很难长庄稼,很少有合适的土壤。就拿我的家乡来说,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年代后期,土壤碱性还是很严重,一到夏天,地里是白茫茫的一片又一片,寸草不生,就象斑秃一样,你想想单产如何能提高?后来,因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旱改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种了水稻,碱性才被逐渐压下去。当然产量就提高了。<BR><BR><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 </FONT>优良品种的大量推广使用。单干前,用的种子都是几千年传流下来的,改进不大,那时一亩地能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多斤就已经不错了(当然与土壤差也有关系),超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斤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0</FONT>斤的,那都是地质特别好的;水稻也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来斤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斤的样子。自解放后,中国就开始培育优良品种,例如袁隆平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FONT>年代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到文革结束前才获得成功,但是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因为要推广一个优良品种,需要年复一年的扩大种植,所以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0</FONT>年代优良品种才开始在全国普遍使用。使用优良品种后,再加上土壤也改良了,所以单产才上去一个大台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4 </FONT>化肥、农药的应用。承包前,因为工业体系还没完成,化肥厂很少,农业上化肥很少,主要都是用土杂肥、牲畜肥,不仅数量少,而且肥效也低,所以农业产量也低。承包前,虽然也开始用化肥了,但是使用量也很少。成包后,化肥已经普遍使用了。不仅增加了肥效,而且对改良土壤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产量自然又提高了一个台阶。农药的大量使用,也是产量提高的一个原因。<BR ><BR ><o:p></o:p></P>
<P >现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问农民,如果地里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优良品种,产量会怎么样。他们会告诉你,还会恢复到以前的老样子。<o:p></o:p></P>
<P ><BR>总之,农业产量的提高与承包关系不大。谁要是说与承包关系大,我就问他解放前的几千年里,一直都是单干,为什么那时的产量非常低呢?难道那时农民的积极性不高?<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BR><BR></FONT>联产承包后,原来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大型农业机械遭到了彻底破坏。比方说,当时一个公社有多台“东方红”拖拉机,也有的一个大队有几台,承包后,这些大型机械用不上了,所以都闲置变成废铁了。刚分地时,农民都用牲口耕地,也有用人拉梨和耩子的。现在很多农民有钱了,很多都一家买一台手扶拖拉机。一家只有几亩地,一台手扶拖拉机一年只用几天,绝大多数的时间都闲置,这不能不说是劳动工具的大量浪费。</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8 21:28:00
1965年左右,开始推广水稻,其技术推广没有限制.70年开始广泛建立化肥厂,原则是一个县一座。汽车各省也普遍制造。这时也开始建电视台。要求是一年左右全国看上电视。72年各地开始建手表,自行车厂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5 20:54:00

五、 中国农村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有何利弊?阐述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们知道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立起来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它是以土地的农民集体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农户)承包经营为特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实现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要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农户自筹资金经营相结合,赋予了农户排他性占有权、开发权(租期内有权优化土地配置)、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等农地使用权,并规定这种承包权30年不变,从而有利于农户利用自筹资金在土地上追加投资,进行长期经营。

但是我国农村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也有一定的弊端:1)由于按人均承包农田分散耕种,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达到规模经营,有碍商品化和市场化的提高;2)因人口增加,承包地将越分越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及投入的增加;3)农户在收入多元化和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下降的情况下,逐渐将土地作为非农产业的退守地,使土地利用率下降等。

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改革和完善土地承包制,调整农业组织形式,应当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出发,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引导土地的合理流动和适度集中,发展家庭农场式的农业规模经营组织,把农民培育成真正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一般有以下形式:

a) 专业家庭农场 把现有分散的一家一户的超小规模农业经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逐步集中到农业专业户采取农场式经营,全面实行机械化、科学化耕作。

b) 农业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户以土地、技术、资金或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作为股份,并按股份多少享有相应的权利及履行应尽的义务,可以是生产性合作,也可以是流通领域供销性合作。或者按照2007年7月1日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

c) 农地实行租赁制 用租赁合同代替承包合同,在租赁合同中规定农民集体和农户双方所具有的权利、应承担的义务。实行土地经营的永佃制,其租期应以个人生命期为限,从而增强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稳定安全感,以增加土地投入。

d) 土地承包制实行股份化改造 将每个农民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权,价值为土地预期产出的市场价格。股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继承。这样作,耕地相对集中,在自然村范围内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6 11:40:49
恩,挺有道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6 12:15:26
很高兴楼主分享你的经验和观点。
但正如你自己所说,“最忌讳只看表面现象”。
也许你自己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呢?
既然你自己都说了,五六七十年代就兴修水利灌排。但为什么是到了联产承包以后才增加产量。
至于你说的化肥品种,在六十年代“绿色革命”就大量出现,比如仅一个矮杆。就能提高30%产量。但为什么是到了联产承包以后才增加产量。

公社制度不光是一个生产积极性的问题,并且每个成员都缺乏激励和动力去改善公有的土地。只能是被动指令式的,它不是一个合作组织,而是一个强行组织。

初级社和高级社是有效率提高的,因为他是自愿合作生产形式,合作好就合作,合作不好就单干。有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9-19 13:53:48
楼上的同学,请你以后说话之前先查数据。这是1950到2008我国粮食产量数据,请自己看联产承包责任制前中国粮食产量到底上升没有?如果你数学不好,我可以算一算给你:
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50年增长130%。2008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73%。你认为130%和73%这两个数字那个大呢?
楼主也真是的,说话要说清楚,不要让人家误解嘛。其实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小农经济”的代名词,按现在经济学家们的说法,好像中国封建社会2000年的农业制度是最先进的哦。中国都搞了2000年小农经济了,不怕再搞200年嘛。不过200年后,小岗村那18户农民恐怕就再也不是英雄了,将跟随某人一样遗臭万年。

        粮食产量  人口数   人均粮食产量                       
1950年 13213万吨  55196万  239公斤                       
1951年 14369万吨  56300万  255公斤                       
1952年 16392万吨  57482万  285公斤                       
1953年 16683万吨  58796万  284公斤                       
1954年 16952万吨  60266万  281公斤                       
1955年 18394万吨  61465万  299公斤                       
1956年 19275万吨  62828万  306公斤                       
1957年 19505万吨  64653万  302公斤                       
1958年 20000万吨  65994万  303公斤                       
1959年 17000万吨  67207万  253公斤                       
1960年 14350万吨  66207万  216公斤                       
1961年 14750万吨  65859万  224公斤                       
1962年 16000万吨  67295万  238公斤                        
1963年 17000万吨  69172万  246公斤                       
1964年 18750万吨  70499万  265公斤                       
1965年 19453万吨  72538万  268公斤                       
1966年 21400万吨  74542万  287公斤                       
1967年 21782万吨  76368万  285公斤                       
1968年 20906万吨  78534万  266公斤                       
1969年 21097万吨  80671万  262公斤                       
1970年 23996万吨  82992万  289公斤                       
1971年 25014万吨  85229万  293公斤                       
1972年 24048万吨  87177万  275公斤                       
1973年 26494万吨  89211万  297公斤                       
1974年 27527万吨  90859万  303公斤                       
1975年 28452万吨  92420万  308公斤                       
1976年 28631万吨  93717万  305公斤                       
1977年 28273万吨  94974万  298公斤                       
1978年 30477万吨  96259万  317公斤                       
1979年 33212万吨  97542万  340公斤                       
1980年 32056万吨  98705万  324公斤                       
1981年 32502万吨 100072万  325公斤                       
1982年 35450万吨 101654万  349公斤                       
1983年 38728万吨 103008万  376公斤                       
1984年 40731万吨 104357万  390公斤                       
1985年 37911万吨 105851万  358公斤                       
1986年 39151万吨 107507万  364公斤                       
1987年 40298万吨 109300万  369公斤                       
1988年 39408万吨 111026万  354公斤                       
1989年 40755万吨 112704万  362公斤                       
1990年 44624万吨 114333万  390公斤                       
1991年 43529万吨 115823万  376公斤                       
1992年 44266万吨 117171万  377公斤                       
1993年 45649万吨 118517万  385公斤                       
1994年 44510万吨 119850万  371公斤                       
1995年 46662万吨 121121万  385公斤                       
1996年 50453万吨 122389万  412公斤                       
1997年 49417万吨 123626万  400公斤                       
1998年 51230万吨 124761万  411公斤                       
1999年 50839万吨 125786万  404公斤                       
2000年 46217万吨 126743万  364公斤                       
2001年 45264万吨 127627万  355公斤                       
2002年 45706万吨 128453万  356公斤                       
2003年 43070万吨 129227万  333公斤                       
2004年 46947万吨 129988万  361公斤                       
2005年 48402万吨 130756万  370公斤                       
2006年 49746万吨 131448万  378公斤                       
2007年 50150万吨 132129万  380公斤                       
2008年 52850万吨 132802万  398公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