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7349 7
2011-11-30
当年学的时候,没懂。最近再看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书中给出了均衡的两个条件:
各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各自价格的比值,均相等,并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花在各个商品的钱加总=总收入。

这个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是事后被推导出的数,而不是事先给定的数?

如果是给定的,在总支出不超过总收入的前提下,某商品的边际效用除以其价格,只要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就不会再购买该商品了,即便这时候可能没花完钱。那么是否意味着,应该写成看,花在各个商品的钱加总≤总收入。

如果“花在各个商品的钱加总=总收入”,那么最终决定停止购买停的,并不是商品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值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而是收入都花光了。换句话说,不同的收入下,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

我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1 17:38:47
我觉得吧,应该是这样的:事先给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这样,富人的钱就不会为了社会效用最大而转移个穷人,符合资本主义),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递减。那么,购买商品A时,会购买到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值(即花在A商品上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若再购买,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就会导致购买该商品的总效用小于花费的货币的总效用,理性人是不会做的;那么,在购买完商品A后,还会购买商品B、C、D等等,在最初购买商品时,边际效用与商品价格的比值一定>货币的边际效用,因此,为了使总效用最大,理性人一定会花掉手中的最后一分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19:11:17
zeroDM 发表于 2011-12-1 17:38
我觉得吧,应该是这样的:事先给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这样,富人的钱就不会为了社会效用最大而转移个穷人 ...
其实我比较纠结的是,购买商品时是否去和λ比较。
我看到书上讲λ是不变常数,第一反应是λ是个已知量。那么,第一,购买某商品不用去比较其他商品的的MU/P,只需和λ比较即可;第二,由于停止购买的条件是MU/P≤λ,故钱有可能花不完。
但经过与大家的讨论,和再看书。书上并没说是和λ比较,而是说和其他商品比较;并且加入了总支出=总收入的条件。这样看来,说是所说的“λ是常数”,并不意味着,λ是个不需要考虑总收入而随意给定的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20:00:22
或许这样理解更直观些。
理性的消费者的λ是,在花光既定的收入状态下,实现每个MU/P都相等,它的的值其实就是λ。
如果消费者按照自己经验来判断λ,并坚持以每个MU/P都等于这个λ来决定是否继续购买,那么他有可能花不完钱。花不完钱,钱就是么起到作用,他就是不理性的。
也就是说需要这样一个假设,钱的效用,最终体现在商品效用上,而不是占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21:58:15
刚翻了一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这个问题的表述,没有引入货币的边际效用这概念。而是直接说:
消费达到均衡时,用于各种物品的美1美元的一般边际效用被称为收入的边际效用。

可见,λ,确实是在至少给定了收入水平后,被算出来的。

终于纠正了之前的误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01:04:04
货币的边际效用肯定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