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角色不清加剧地方债迷局
读了
《中国地方债迷局》一文后,我觉得,“看多”还是“看空”中国地方债务,关键在于对ZF的定位选择:从市场的角度看,ZF的债务是危险的,应该“看空”;但从行政和非市场的角度看,应该“看多”。而事实上,ZF游离于市场和行政之间,想管就管,不想管也不管,除非社会混乱。
1)市场行为:一般都把国企和ZF相关部门看作ZF的一部分,如社会养老保险的亏损等都应该属于ZF的债务,银行的债务属于中央ZF的,地方ZF融资平台的地方国企的负债应该属于ZF的。如此看,地方ZF的负债是巨大的,甚至不可能偿还的。即市场“看空”。
2)行政行为:按照目前的法律状态,ZF就是ZF,企业就是企业,企业负债ZF可以不管,因为是企业的行为,很多地方ZF只是隐性担保,并没有哪个官员傻到背书的程度。真的这些平台倒了,ZF也可以按照市场规则让其倒闭,重新开一家就是了。企业倒闭自然债务消除,跟ZF何关?当然一般不会走到这种程度。其他的养老金之类的负债,ZF本身就没有打算还,因为收入多少就支出多少,甚至有赢余,为什么要把收上来的养老金全部发给养老者?这就是ZF的利润(亏空就是利润)。
3)ZF的负债是潜在的负债,没有直接负债。养老负债有养老部门的事业单位,跟ZF无关。例如,红十字会是ZF的机构吗?像,也不像。事业单位是ZF的机构吗?学校是ZF的机构吗?潜在负债ZF可以管也可以不管,决定管和不管的前提就是不要乱,能拖就拖。
4)ZF的真实、直接负债其实很少,就算ZF借钱,也是通过各种渠道完成的,ZF不会直接去借贷。现在允许发行地方债务,责任也是在中央的。
5)譬如养老、医疗,ZF欠债就欠债了,没有钱就少给,ZF有随机调整的权力,因为任何条款都是ZF制定的。恰如公积金,ZF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恰如养老金盈余,ZF想怎么投资就怎么投资。
ZF游离于市场和行政之间,游离于社会公共服务和企业之间,什么都是它们的责任,什么又不是它们的责任,都是有关部门的责任。所以市场者、信用者必然得出“空”的结论,而行政者、投机者会得出“多”的结论,何况ZF还有大量的国有企业资产,甚至ZF大量的车、办公大楼、酒店、土地、税收等,都是ZF的资产。
ZF不怕欠债,就怕流动性,就怕社会混乱。可是在文革和大跃进期间,官员照样喝茅台,照样唱歌跳舞。
一位来自福建厦门的匿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