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65 0
2006-12-24
<H3 ><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管理者所有制</FONT></H3>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长期以来,一些理论家一直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事实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本质内容究竟是什么?实现形式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全民所有制的部分)都是国家所有制,国家所有制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公有制?这个关键问题在理论上并不是非常清晰的,所以这种观点是否具有科学的意义,或是一个理论上的误区,是值得商榷和探讨的。<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在我看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并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区别,国家所有制也并不是真正的全民所有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在社会分工的主导下,全民所有制诸因素即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的分离是必然的。社会分工才是原因,所有制只是这一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消除原因才能改变结果。<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所谓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所谓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就其实质是国家所有制,真正的所有权其实是在那些管理者手中,而广大劳动群众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这种国家所有制与历史上许多国家过去长期存在的土地的国家所有制有所相似,而与真正的全民所有制则相差甚远,这种名义上或者是理论上的公有制,仍然可以说是一种本质上的私有制,但是具有了转变为公有制的初步因素,因为至少在名义上生产资料属于人民,所以它更适合的名字应该是管理者私有制或者是管理者所有制。这样似乎更符合事实。各级管理者是实际上的主人,而劳动者实际上仍然是雇佣工人。<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过去曾经存在过的和目前仍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不能认为是真正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且这个定义本身是不够准确的。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所有过去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其开始的时候,就其本质而言,公有制的特征只占极小的部分,甚至可以说仅仅只有一个不副其实的理论上的名分而已。而私有制的特征是主要的,是占绝对优势的。如果这时就以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实在是一种显得过于轻率的结论。<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实是成长中的全民所有制,在开始时,名义上或理论上全体人民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事实上是管理者在主持和支配一切,由于管理者人数只占总人口的极少数,并且不可能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所以在经济学意义上仍然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和剥削。<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它与以往各种私有制最大的不同是,管理者只有在管理的位置上时,他才有支配生产资料的权力,如果他离开了管理的位置,就会失去原来的权力。那么,他会怎样使用自己的权力呢?他会怎样小心谨慎的管理人民的财产呢?他会怎样友好地、善意地、谦虚地对待成绩、信任和批评呢?记忆犹新的历史已经给出了正确的答案。<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它可以经过一个长达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逐步发展成为真正的全民所有制。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参与管理的人数逐渐增加,因而公有制的因素日益增多,最后,直到社会的全体成员都参与进来,真正共同管理社会生产和分配,那时候,共产主义就实现了。<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对于社会主义而言,它从封建社会、或者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或者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脱胎而来,获得政权的统治集团将一切生产资料控制在自己手中,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也就是说国家所有制,宣布全体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在至少形式上确实被彻底消灭了。没有了地主,没有了资本家。但是这种新的所有制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虽然它在理论上比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前进了一步。<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如果考虑到,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的真正的,实际上的所有权是在各级领导的掌握之中。它既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私有制,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实际上,它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到共产主义所有制过渡性质的所有制,如果说共产主义所有制是全民所有制,那么这个过渡性的所有制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把它说成是全民所有制。如果它就是全民所有制,那么真正的共产主义又是什么所有制哪?<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列宁曾经指出:“那么过渡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在经济上是不是说,在这制度内既有资本主义的也有社会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呢?谁都承认是这样的。”</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这是指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经济之间的差别而言,认为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成分,个体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成分,这种解释和理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因此过去是把“从资本主义或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时期称为过渡时期,并且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就开始进入从资本主义或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征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2"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也就是说,这个过渡时期是从取得政权到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这段发展时间。<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而社会主义是从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开始的。实际上,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部过程才是这个过渡时期,向共产主义的过渡。<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完全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以国家的名义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也不能等于是社会掌握了全部生产资料。但是可以开始进行由国家资本主义到</FONT>社会成为全部生产资料的主人的转变,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渡阶段,正是在这个过渡时期经济制度中,才符合列宁所说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制度内既有资本主义的也有社会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这样去理解列宁的观点,才是更科学和合理的。在完成生产资料的完全国家资本主义之前,谈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尚为时过早。如果我们把国家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的全部过程叫做社会主义。问题就更加清楚了。完全的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共产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微乎其微,可以说不到百分之一,而资本主义的成分、部分和因素是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就是从大于零开始,逐渐发展到百分之百的。这样理解是否正确,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但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却这样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平等地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和产品。”</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3"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开始了。其实,这只是胜利者一种不切实际的自我感觉,如果考虑到胜利者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化身,那么确实如此。由于舆论和宣传的巨大作用,由于缺乏理论素养,人民群众也会在长期内认同这种看法,但是,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因为实际上这种情况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时候才可能会成为现实。就是在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很难说每个人都平等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例如,一个宇航员乘坐数十亿元的航天飞机,一个汽车司机驾驶十万元的汽车,即使有些汽车司机也可以做宇航员,总体来看,似乎难以得出他们支配的生产资料相等的结论。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社会主义只不过是要消灭的一切阶级差别,而不是所有差别。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总会有生活条件的某种不平等存在,这种不平等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永远不能完全消除。生活在海南岛和黑龙江漠河的人们占有的生活资料是不可能平等的。<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种管理者所有制,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领导者和广大群众在夺取政权的胜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高涨的革命热情,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由于它毕竟不是真正的公有制,与真正的私有制比较,具有私有制的所有弊病和缺陷而失去了私有制的积极的一面,而与真正的公有制相比,它又不是真正的公有制,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并不能直接支配生产资料,因而并不真正具备它的优点和优势,缺乏公有制的优点而具有初级公有制的弊病。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局势,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充满困难的时期。<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在这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级阶段,由于名义上是公有制,实际是管理者所有制,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全体人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并不是全体人民在管理和支配,绝大部分人由于缺乏能力或者由于缺乏适当的形式和途径。事实上是没有参与管理。而拥有真正所有权的少数人管理的并不是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管理的好坏,却不需要对大多数人负责,甚至更不用对自己负责。在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面前,许多人,也完全可以说每个人,显然不能不重视个人的利益,而相对漠视人民的利益。<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就本质而言,任何人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各个个人都是为自己的思想所支配,为本身的欲望所驱使,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的。他们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要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去谋求私人利益。这是管理者所有制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严峻考验。<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但是至今仍然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法公平合理地兼顾两者的利益,而仅仅凭借管理者自身的自觉性已经被证明是极其有限的。怎样正确处理好这个矛盾,就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处理得当,社会主义公有制就会健康发展。其关键在于社会的政治民主。<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如果这种矛盾处理不好,它也完全可能由这种管理者所有制——名义上的公有制,事实上的管理者私有制——逐渐演变成为真正的私有制。一种和过去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完全相同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或者成为一种变态的,畸形的资本主义所有制。<o:p></o:p></FONT></P>
<DIV ><BR clear=all><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HR align=left width="33%" SIZE=1>
</FONT>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列宁选集》第3卷,第540——541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2"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2]</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471页,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3月第1版。</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3"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3]</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853页。</FONT></FONT></P></DIV></DIV>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