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12-18 01:06:18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01:04
表面上是一样的,实质上可以通过资产置换,直接与需要到中国来的美国热钱对调,名义不变,资产早走了
这,你有实际操作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06:46
painx 发表于 2011-12-18 01:02
1 你提前已经100%确定这个保姆一定会跟你离婚了?

2 这两种情况下她干的活是否一样?
那是肯定的

美国人要人民币干什么?迟早不得换回美元干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08:45
painx 发表于 2011-12-18 01:04
市场边界和ZF边界问题。

如果每出一次事儿,就加强监管,最后ZF边界会扩大到所有方面。这话题按下不表 ...
银行管理水平不行,风险不会控制,坏账太多,根子就在监管不到位,所以引入战投是银监会推卸监管责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08:54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01:06
那是肯定的

美国人要人民币干什么?迟早不得换回美元干什么
人民币迟早会放开的,而且会成为世界范围的结算货币的一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11:26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01:08
银行管理水平不行,风险不会控制,坏账太多,根子就在监管不到位,所以引入战投是银监会推卸监管责任。
我可不可以总结一下你的观点:

1 当时根本不该引进战略投资者,也不该把任何股权给卖任何外国人或者机构。管理水平比较低的问题通过高薪聘请人才来解决。

2 国内银行业最好别对国外开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12:32
painx 发表于 2011-12-18 01:08
人民币迟早会放开的,而且会成为世界范围的结算货币的一种。
日元也可以结算,美国人要日币不?
人民币结算,美国人也不需要,哪一个美国金融大额不是迟早把在外面赚得钱换成美元,拿回美国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15:40
painx 发表于 2011-12-18 01:11
我可不可以总结一下你的观点:

1 当时根本不该引进战略投资者,也不该把任何股权给卖任何外国人或者机 ...
前面说了很多次了,再打一次,不嫌手累。

第一点完全正确

银行业可以开放,但是得让外国人自己铺开网点,一步一步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15:49
i5land 发表于 2011-12-18 00:38
如果定价偏低,明显可以套利的话,其他国外银行为何不去买?我们接触的战略投资者又不止一家。难道他们串 ...
我谈的成本不是股票价格高低,而是,是否有其他可能途径达到目的且付出的成本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24:13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01:15
前面说了很多次了,再打一次,不嫌手累。

第一点完全正确
如果你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看出第一点来了,可否拿出点当时写的文章或者其他什么证据?

不得不说,当时确时有人反对引入战略投资者。

另外这有一篇论文:http://wenku.baidu.com/view/94338c2c7375a417866f8f03.html

可惜经济学无法做条件一样的可重复性实验,不然则便于比较 “结婚” 和“雇保姆”的投入产出分析。

PS: http://wenku.baidu.com/view/824ee5284b73f242336c5f3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25:26
foxalife 发表于 2011-12-18 01:15
我谈的成本不是股票价格高低,而是,是否有其他可能途径达到目的且付出的成本小。
这有一篇论文:http://wenku.baidu.com/view/94338c2c7375a417866f8f03.html

可惜经济学无法做条件一样的可重复性实验,不然就能比较如兄台所说的,在各种方案中取最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27:04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01:08
银行管理水平不行,风险不会控制,坏账太多,根子就在监管不到位,所以引入战投是银监会推卸监管责任。
你应该看看巴塞尔协议。ZF监管与市场约束缺一不可,把风控工作全部交给银监会要付出极高的监管成本,对国家根本划不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32:54
i5land 发表于 2011-12-18 01:27
你应该看看巴塞尔协议。ZF监管与市场约束缺一不可,把风控工作全部交给银监会要付出极高的监管成本,对国 ...
这位兄台对巴塞尔似乎很了解啊,可否介绍点资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37:08
painx 发表于 2011-12-18 00:50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

现在在回过头来想想似乎很有意思,建行甚至不用上市,都能取得现在这样的业绩。 ...
民营企业上市,要么为了圈钱,要么为了开拓业务融资,只要没破产,股票永远在市场流着,股票升值了,投资者要套现,民营企业不需要高价接单。

国企不一样,建行当时缺钱吗?缺!缺美元吗?不缺!拿着美元去央行换人民币,不如央行直接给他算了,赚了钱再收回来注销。

美国为了伊拉克的石油,敢去把伊拉克打下来,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37:37
     这种结果其实一开始就预料到了~! 当时建行与美银签订的战略引资协议里明文规定,美国银行无偿持有至20%的认购期权,当时的大环境是处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时期,国有银行的技术已经处于破产境地~!引进美国银行是为了引进其零售业务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所以当时建行只能委屈求全,在当时的环境下美国银行下对了一步棋那就是:向建行索取优先认购权,其实这份认购期权的理论价值笔者算出来值50多亿港元!美国银行入驻建行不仅提升了市场信心,而且也为其自身创造了巨大价值,这一战略入股就是一举两得!现在不断减持可能真的是缺钱~其实笔者认为美国银行入驻建行目的是以建行为跳板未来在中国进行扩张发展。但是没有想到美国金融危机后,经济持续不振,现在内部都没有做好,美国银行只有在建行账户上“取钱”解决自身问题。。  其实我想说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决定的。。认股期权确实让美国银行发横财了。。
    04年之后国家进行银行也股改的时候,中资银行总体战略是引制,引智。原因是四大行不良资产率高,拨备覆盖率高,而国家社保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在技术上已经不能救四大行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四大行是不缺钱的,国家也愿意花大笔钱去给四大行注资,比如外汇局动用外汇储备给工行,建行,中行先后分别注资300亿,225亿,225亿,这足以看出四大行不是因为不缺钱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是由于因为其他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国有银行的银行业务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以及银行体制跟不上时代,所以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怎么改革呢?国家确定了三部曲,其中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重要而又举棋不定的一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意味着国家在金融领域开始放开(这也是对加入世贸的一个承诺吧),当时学术界和实务界以及政界可谓是争得面红耳赤,什么理论都出来了。。比如央财教授史建平提出的贱卖论什么的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但是最终高层还是决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什么?笔者有以下亮点浅薄的认识:
1、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敬琏教授所说,改革需要付出成本,不改革也有成本,那么我们的任务是权衡,怎么权衡,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衡量,不能够只看到当前的几点利益得失,而是要从中国金融长远战略和目标出发考虑。。想想我们国家将来的金融国门一定会打开,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现在这种困境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正好可以帮助国有银行渡过难关,而且迎合了改革发展的趋势,这一举两得。
2、技术和制度一直制约国有银行的发展,在中国企业普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促进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让固有银行去参与市场竞争。
   其实国家也知道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压力很大,这反映在引进价格和条件上,拿建行来说,建行跟差不多10多家外国银行谈过,最终确定到两家。建行在跟别人谈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唯一的优势是国有银行由国家做后台,你投我不会亏的。建行给美国银行的价格很低,这也没有办法,你太搞价格别人根本不会鸟你,比如花旗最后谈崩就是建行满足不了他的条件,这样看来美国银行进入建设银行还是抬搞了条件,至少比引进花旗的条件要高。
   回过头说说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贱卖。我们先假设当时没有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想一下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估计国有银行还在狂亏损,坏账高,拨备低,然后坐着一些高风险的利差投资,风险管理水平,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都很差,如果没有改善银行制度,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可能四大银行损失就不只这样少。贱卖还是没有贱卖,金融控制权有没有丧失任何人都不能一概而论。你说贱卖,我说没有,尽管最终有一个人会对,但那有什么意思呢?能够指导建设银行渡过当时的难关吗?不能!所以不能用美国银行套利赚了的结果去评判建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战略性决策
   说了这么多,我想总结一下:我认为建行以及整个中资银行+国家当时的觉得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当时的环境不得不让领导人进行拍板做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决策,所有外资银行后期套利是必然的结果,不要觉得这笔钱被别人赚了就不甘心。要想想人家赚不到这比钱你会损失更多,所以希望大家冷静的去思考。。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39:15
painx 发表于 2011-12-18 01:24
如果你在2006年的时候就已经看出第一点来了,可否拿出点当时写的文章或者其他什么证据?

不得不说,当 ...
既然引入是错误的,为什么不承认呢?态度端正点行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43:56
1、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敬琏教授所说,改革需要付出成本,不改革也有成本,那么我们的任务是权衡,怎么权衡,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衡量,不能够只看到当前的几点利益得失,而是要从中国金融长远战略和目标出发考虑。。想想我们国家将来的金融国门一定会打开,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现在这种困境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正好可以帮助国有银行渡过难关,而且迎合了改革发展的趋势,这一举两得。
2、技术和制度一直制约国有银行的发展,在中国企业普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促进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让固有银行去参与市场竞争。
   其实国家也知道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压力很大,这反映在引进价格和条件上,拿建行来说,建行跟差不多10多家外国银行谈过,最终确定到两家。建行在跟别人谈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唯一的优势是国有银行由国家做后台,你投我不会亏的。建行给美国银行的价格很低,这也没有办法,你太搞价格别人根本不会鸟你,比如花旗最后谈崩就是建行满足不了他的条件,这样看来美国银行进入建设银行还是抬搞了条件,至少比引进花旗的条件要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46:04
     这种结果其实一开始就预料到了~! 当时建行与美银签订的战略引资协议里明文规定,美国银行无偿持有至20%的认购期权,当时的大环境是处于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时期,国有银行的技术已经处于破产境地~!引进美国银行是为了引进其零售业务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所以当时建行只能委屈求全,在当时的环境下美国银行下对了一步棋那就是:向建行索取优先认购权,其实这份认购期权的理论价值笔者算出来值50多亿港元!美国银行入驻建行不仅提升了市场信心,而且也为其自身创造了巨大价值,这一战略入股就是一举两得!现在不断减持可能真的是缺钱~其实笔者认为美国银行入驻建行目的是以建行为跳板未来在中国进行扩张发展。但是没有想到美国金融危机后,经济持续不振,现在内部都没有做好,美国银行只有在建行账户上“取钱”解决自身问题。。  其实我想说这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决定的。。认股期权确实让美国银行发横财了。。
    04年之后国家进行银行也股改的时候,中资银行总体战略是引制,引智。原因是四大行不良资产率高,拨备覆盖率高,而国家社保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在技术上已经不能救四大行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四大行是不缺钱的,国家也愿意花大笔钱去给四大行注资,比如外汇局动用外汇储备给工行,建行,中行先后分别注资300亿,225亿,225亿,这足以看出四大行不是因为不缺钱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而是由于因为其他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国有银行的银行业务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以及银行体制跟不上时代,所以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怎么改革呢?国家确定了三部曲,其中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重要而又举棋不定的一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意味着国家在金融领域开始放开(这也是对加入世贸的一个承诺吧),当时学术界和实务界以及政界可谓是争得面红耳赤,什么理论都出来了。。比如央财教授史建平提出的贱卖论什么的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但是最终高层还是决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什么?笔者有以下亮点浅薄的认识:
1、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敬琏教授所说,改革需要付出成本,不改革也有成本,那么我们的任务是权衡,怎么权衡,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去衡量,不能够只看到当前的几点利益得失,而是要从中国金融长远战略和目标出发考虑。。想想我们国家将来的金融国门一定会打开,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在现在这种困境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正好可以帮助国有银行渡过难关,而且迎合了改革发展的趋势,这一举两得。
2、技术和制度一直制约国有银行的发展,在中国企业普遍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促进改革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让固有银行去参与市场竞争。
   其实国家也知道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压力很大,这反映在引进价格和条件上,拿建行来说,建行跟差不多10多家外国银行谈过,最终确定到两家。建行在跟别人谈的时候其实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唯一的优势是国有银行由国家做后台,你投我不会亏的。建行给美国银行的价格很低,这也没有办法,你太搞价格别人根本不会鸟你,比如花旗最后谈崩就是建行满足不了他的条件,这样看来美国银行进入建设银行还是抬搞了条件,至少比引进花旗的条件要高。
   回过头说说为什么很多人都说贱卖。我们先假设当时没有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想一下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估计国有银行还在狂亏损,坏账高,拨备低,然后坐着一些高风险的利差投资,风险管理水平,技术以及人力资源都很差,如果没有改善银行制度,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可能四大银行损失就不只这样少。贱卖还是没有贱卖,金融控制权有没有丧失任何人都不能一概而论。你说贱卖,我说没有,尽管最终有一个人会对,但那有什么意思呢?能够指导建设银行渡过当时的难关吗?不能!所以不能用美国银行套利赚了的结果去评判建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战略性决策
   说了这么多,我想总结一下:我认为建行以及整个中资银行+国家当时的觉得不能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当时的环境不得不让领导人进行拍板做出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决策,所有外资银行后期套利是必然的结果,不要觉得这笔钱被别人赚了就不甘心。要想想人家赚不到这比钱你会损失更多,所以希望大家冷静的去思考。。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1:46:28
i5land 发表于 2011-12-18 01:27
你应该看看巴塞尔协议。ZF监管与市场约束缺一不可,把风控工作全部交给银监会要付出极高的监管成本,对国 ...
巴塞尔协议都引用出来了,好有水平。

中国银行的风险跟外国银行风险的根本就不一样,当时把不良资产剥离出去,资产管理公司打开包一样,我KAO,全是腐败造成的。ZF是国有银行的所有人,ZF不管谁管?巴塞尔协议,有没有告诉你银行股东不要管银行的事,全部交给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不行,就引入好公司来管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5:37:19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01:46
巴塞尔协议都引用出来了,好有水平。

中国银行的风险跟外国银行风险的根本就不一样,当时把不良资产剥 ...
既然你自己都说了风险不同,那么用所谓国外定价方法说建行定价错了岂不可笑。给出一点数据模型来证明建行错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8:03:53
明显是做空中国 操纵中国经济下滑 然后弥补美国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8:34:24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8:36:31
navigateqd 发表于 2011-12-18 05:37
既然你自己都说了风险不同,那么用所谓国外定价方法说建行定价错了岂不可笑。给出一点数据模型来证明建行 ...
这个模型,世界上根本就没有。
你去找找 有对国有垄断企业定价的模型没有?有对一方面是绝对市场利润,同时另一方面是严重的腐败造成资产流失的企业定价的模型没有?
如果要卖,到底是以垄断利润为标准?还是以腐败造成的亏空为标准?没人知道!
答案就是根本就不要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8:37:20
我的观点:
1、履行承诺。加入WTO之前我们有一系列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承诺。
2、正常交易。四大行在上市之前都是出了名的烂,正像一位朋友说的,给你钱你都未必愿意去买。国内的投资者以前没玩过这么大的游戏,没人接手。国外投资者既然有胆杀进来,赚取回报也是应该的。对于我们这种政治体制不同的国家,政策风险和经济风险都是非常大的,你看看最近周围的局势就知道。
3、人家只是个财务投资者,只是来分享你的net income,没有资格也没有义务来干涉你的经营管理,什么国家机密,阴谋论。再说白了,改善管理这种话,你引进外部人才,四大行内部那些官僚放哪里去啊,他们愿意吗?还不是句骗人的空话。所以,一项投资有溢价走掉,完全符合逻辑。我一小股民,赚了这么多利润也早跑了。再进一步,国家也不敢放开太多股权限制,若不是国有控股,那些一本烂账的央企国企还能继续享受贷款待遇吗,其他股东愿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印度金融业的发展,看看人家是如何引进外资,放开金融市场的。说的难听点,让你进来做个股东,就是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但你不能干预我的家事----继续补贴国企。
4、一种盲目的排外,一看到外资就如狼似虎,什么侵占国有资产,打压民族经济。唉,最大的狼和最凶狠的虎时时刻刻在你身边却视而不见,那只“有形之手”下的央企国企难道夺走的比他们少吗。退一步讲,你说拿走了还是国家的,到头来会用之于民,可你付出了很多,但得到了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8:45:43
llx123465 发表于 2011-12-18 08:37
我的观点:
1、履行承诺。加入WTO之前我们有一系列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承诺。
2、正常交易。四大行在上市之 ...
让白宫来统治中国得了呗,腐败分子一分钱都吃不了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9:06:58
建行引入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目的是学习外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提高自己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以低价卖一些股份给美国银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低价把建行卖掉一部分已经做到了,学习外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提高自己竞争力做到了没有。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分析指出,建行根本没有学到先进的外国银行的运营模式。也就是说,美国银行的目的达到了,建行的目的没达到。
卖建行股份给美国银行与国内的以市场换技术是相同的理论,结果是市场丢了,技术没换来。

建行引入美国银行,是作为战略投资者,但美国银行如此大量卖出建行股票,算是战略投资者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9:07:27
建行引入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目的是学习外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提高自己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以低价卖一些股份给美国银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以低价把建行卖掉一部分已经做到了,学习外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提高自己竞争力做到了没有。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分析指出,建行根本没有学到先进的外国银行的运营模式。也就是说,美国银行的目的达到了,建行的目的没达到。
卖建行股份给美国银行与国内的以市场换技术是相同的理论,结果是市场丢了,技术没换来。

建行引入美国银行,是作为战略投资者,但美国银行如此大量卖出建行股票,算是战略投资者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9:12:21
选择股份制改革就必须得考虑到套现的风险,这就是所谓的风险控制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况且低价买入股票是市场惯例,中国的人民币近几天跌停,美国银行看空自然选择出售股份,这也是证券投资再平凡不过的东西了。中国买美国的国债汇率一变动损失的将是中国自身,中国ZF依然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反过来考虑这事也是合乎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9:14:11
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必然要经历的东西,更何况尽管是现在我国也只是国富民弱,这种亏在未来会长期存在,亏损程度会有所降低。毕竟国家、国企受到各方牵制比较多,做出的决定也择中的,藏富于民,发展民企是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的不二法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9:15:20
我们讨论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09:38:22
成本与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