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12-18 13:07:49
没拿复杂把,我感觉:
1.银行监管的需要,完全是自身生存需要
巴塞尔III”的规定,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为7%、一级资本充足率8.5%、整体资本充足率10.5%。其中,被列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美国银行等还被要求额外增加资本充足率,幅度可达2.5%。这意味着,美国银行2016年前须将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并保持至9.5%。美国银行半年报显示,其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较上年末下降了0.24个百分点。一旦美国银行沽出建行5%左右的股份,那么其资本充足率将得到有效补充。
2.对于美国银行来说,套现时机适当。
由于中资银行融资平台风险隐忧再加上目前存在尚好的套利时机,因此美国银行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出售中资银行股。
3.还是美国银行缺钱,否则是不会套现的。这个观点是基于建行和美国银行战略合作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20:12
美金融机构、建行作为单纯的自由竞争市场里面的个体,他们行为本身为市场所导向无可厚非,有人说建行被贱卖,看是如此,其实不然,其一对建行而言,死撑着不贱卖可能损失更严重所谓机会成本更大,其二对美机构而言说白点人家财力充足,良好的管理运作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于来说属于稀缺的资源禀赋,人家管建行要了个高价也属看不见手的作用不足为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20:17
painx 发表于 2011-12-18 09:48
噗,也就是你无证据证明你观点,别人又无证据反驳,怎么说就是你对喽。
没有模型,有结果

美国银行赚了多少钱,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就亏了多少钱。这是事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21:33
painx 发表于 2011-12-18 09:49
你这么信得过白宫?
请注意这是引入战投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23:51
首先我表示支持,因为不是学金融的,谈点个人观点,不一定专业。当初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也曾遭到很多人反对,但事实上我们i现在看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银行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资产规模、专业性和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改观。诚然这些银行因为有国字号背景,还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政策上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得民间怨声载道,就像楼主帖子提到的问题一样,其实就是一个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国外的资本选择了恰当的时机投资,看准的是中国经济的潜力,在当时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投资就需要回报,如果因为现在减持挣钱了,我们就说建行是卖国了,那百度等新兴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至今,股票价值又翻了多少倍,当初资助李彦宏起家的美国风险投资家们不也早赚得盆满钵满,百度岂不是也是吃里扒外的“卖国贼”,我想这样的例子应该还有很多。唯一不同只是建行太巨大了,太刺眼了,又是国字号,所以大家才会非议不断。我觉得要鼓励建行多走出向国外同行交流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平,也能促进在国内的良性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更多帮助,也让老百姓感受到更专业、更好的服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31:43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12-18 10:11
看看当时的不良资产情况,在想想今天如果一家同样情况的银行股票摆在你面前,你会以什么样的价格购买,你相 ...
根本就不应该卖,卖多少钱都是贱卖,因为美国银行买的不是资产,是未来的利润,党存在一万年,美国银行就会从建行的垄断利润中分红一万年。

不把他引入建行,靠美国银行在中国市场自己打拼,能分享到垄断利润??做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36:01
从美国方面来讲,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美国银行出售建行股份套现也是可以理解的。整个行业的不景气,美国银行需要更多的现金流。当初入股建行肯定也是看好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后的利润,现在来指责我觉得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建行方面来说,当时的糟糕情况确实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内企业也大多不愿出手,这时引进美银一方面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在改革初期可以得到美银的很多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经过几年发展建行成长有目共睹,国家外汇管理局接盘,也有利于增强自主性和金融市场的话语权。
总的来说,在大环境中解释的话基本上还是符合市场行为的。
我是新人 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向大家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36:33
真实世界 发表于 2011-12-18 11:03
2007年11月15日 02:15 新京报    虽然次级贷风波对美国银行业影响很大,但美国银行在中国的投资获利却足以 ...
从主权国家的角度分析,由于投资资本金是美元或其他外币,不能用来放贷款,主要是购买美国国债,这就相当于美元完成一次中国之旅之后回到了美国,同时带走了中国金融业的股权。

为什么学金融的学生都看不到这一点,眼睛只盯到建行身上呢?中国的金融业靠这一帮人不亏死才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36:46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13:31
根本就不应该卖,卖多少钱都是贱卖,因为美国银行买的不是资产,是未来的利润,党存在一万年,美国银行就 ...
其实说啥都是白说,你自己去银行干两年就知道了。这种马后炮一点意思都没有,别人作为投资人,获得回报不应该么?当然,这里面的公平性问题(比如为什么卖给美国人而不卖给你)这里不讨论,话说回来,现在都是后知后觉,想当年自己为什么没有机会买,但是真放在当年,让你买,有这笔钱么?再说,人家卖的是机构投资者,相当年国内国企改革还没结束,你说卖给谁,卖私企?恐怕当权者不敢承担这个政治风险。
这种讨论真的很向当年加入WTO的讨论,当年多少人谩骂、诋毁阿,现在呢,至少我认为中国经济的飞跃就在加入WTO之后(这里别跟我讨论什么社会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跑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36:54
不管有多少经济学上的大道理,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从最终结果来看,美国的收益远远大于我们的收益,只能说明当时我们当时目光的短浅。
要说对银行的治理结构有多大作用外,我认为远不用花那么大的成本,这么多的咨询公司,业内这么多高人,一定要花个几百亿的学费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59:11
反方观点 (27)
美国银行低价接收建行股份,若干年倒手后获取暴利,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

这个反方观点本身就有问题。说明楼主设计的正反本身就有倾向性。
本事交易就是美国银行、建行,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可接受的是老百姓。这场交易,建行、美国银行都获利了。而交易本身能创造这么大价值么?钱从哪里来?受损失的是谁?这些不交待清楚,整天争论也没个结果。国有企业,上不上市,性质上都是全民股份所有,形式上则是国家委派企业管理人员行使管理职责。而上市则是改变了这种股份结构。本身就是以损害老百姓的那种性质上所有手中连长股票都没有的名存实亡的权益为代价的。都赚钱了,吃亏的本就是老百姓。没有任何一个老百姓老农民觉得自己是多少个国企的股东,因为他们连股东是什么都不一定晓得。即使觉得交易不合理,也想不出原因来,上市后,他们没有股票,连理论意义上的权益人基本也不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3:59:32
反方观点 (27)
美国银行低价接收建行股份,若干年倒手后获取暴利,是不可接受的行为

==========================================

这个反方观点本身就有问题。说明楼主设计的正反本身就有倾向性。
本事交易就是美国银行、建行,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可接受的是老百姓。这场交易,建行、美国银行都获利了。而交易本身能创造这么大价值么?钱从哪里来?受损失的是谁?这些不交待清楚,整天争论也没个结果。国有企业,上不上市,性质上都是全民股份所有,形式上则是国家委派企业管理人员行使管理职责。而上市则是改变了这种股份结构。本身就是以损害老百姓的那种性质上所有手中连长股票都没有的名存实亡的权益为代价的。都赚钱了,吃亏的本就是老百姓。没有任何一个老百姓老农民觉得自己是多少个国企的股东,因为他们连股东是什么都不一定晓得。即使觉得交易不合理,也想不出原因来,上市后,他们没有股票,连理论意义上的权益人基本也不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4:05:21
虽然美国出售建行股份可以看做是正常举动,但他毕竟是贱价买进高价卖出从中国挖走了利润。如果把类似这样的行为看做是正常的而坐视不理,就只能等着外国人赚我们的钱。至少对中国的老百姓是没什么好处的。
要是都根据市场规则竞争的话,中国也应该努力寻找机会赚美国人的钱。

我赞同“破产”判定方式不同的说法。虽然建行当时资不抵债,但如果他总不派发股利,就相当于拿到了一笔永远不用还的钱,这样定价是不合理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当时低价出售给美国是合理的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4:11:57
投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4:12:10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4:16:15
从结果推导原因,往往有很多可能,阴谋论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我更偏向于相信:
1.无论是当初收购,还是前不久的退出,都是正常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本身不存在合法性的问题。
2.折价收购在众多投资者看来具有不公平性,但对于买卖双方来讲,我相信是经过权衡取舍的,存在得失的问题,但这是水平的问题,我不愿过多揣测其中的强盗或卖国情节。
3.美银最近选择退出的缘由,我认为是因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相继发生后,美银调整投资结构、回收流动性的相机抉择。
4.美银折价进入与高价退出,具备了阴谋论的条件,不否认有这样的可能,但只是可能而已,对于这种因果路径上的不确定性,我们应两手准备,一方面,调整国际化策略,不断提高与世界级对手的博弈能力,另一方面,预防阴谋论逻辑羁绊我们通过走出去来自我提升的步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4:43:40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12-18 13:36
其实说啥都是白说,你自己去银行干两年就知道了。这种马后炮一点意思都没有,别人作为投资人,获得回报 ...
你去看看193楼最后一句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4:48:39
基于过去两年银行业信贷资产的强劲增长,以及ZF刺激计划导致相关贷款标准下降而削弱了银行资产质量,中国持续紧缩政策的叠加效应,未来三年中资银行资产不良率或将上升。同时,由于未来ZF换届等原因,地方融资平台等问题可能不会在短期内激化暴露,但未来风险隐患大。美国银行现在面临的风险极高,甚至有可能破产,投资者在二级市场恐慌性地抛售美国银行股也正是源于对其可能破产的担忧。目前投资者对美国银行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该银行2008年收购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机构全国金融公司后背上了巨额抵押贷款债务,这些债务的可能损失是否会逐步拖垮该银行;二是美国银行是否会通过增发股票筹集资本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4:58:46
921 发表于 2011-12-18 09:06
建行引入美国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目的是学习外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提高自己竞争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以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70233.shtml里有这么一段:

  再说,是否贱卖银行股权?其实只要比较一下新桥控股的“深发展”对GE金融的定向增发的股票价格和中国建行的发行价格就可以了。无论是资产质量还是规模、网络、客户资源、品牌等等,“深发展”显然远不如资产重组之后的建设银行,按照常理,建行股份的售价应该高于“深发展”股份的售价,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GE购买“深发展”的价格是每股5.25元,分别是建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出价1.17元的4.49倍和IPO价格2.35元的2.23倍。国内有舆论认为1.17元和2.35元的价格是建行股份贵卖了,而不久前GE金融的高官在媒体上表示以5.25元每股的价格购买“深发展”的股份是“物有所值”。如果“深发展”的股份5.25元是物有所值,那么,建行以1.17元价格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定价显然偏低。建行上市之后股价节节攀升的走势已经说明了一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5:08:01
又一次击鼓传花的动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5:28:39
相比当初建行在上市之前的状况,建行目前的盈率水平明显高于当时水平。并且目前建行在客户服务和企业的管理方面也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相比于国内其他的几家国有银行,建行的规划和服务算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这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建行与美国银行合作所带来的改变。
美国银行当时低价收购建行股份之后,对建行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帮助建行展开培训的同时也将美国银行自己成功的经验也传授过来。使得建行成为目前国内发展势头比较好的银行。这些队建行的发展是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的。
所以就目前来看美国银行出售建行股份从重获利,是一个企业追求获利的正常行为。
试问,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要是赚钱了大家会来说是暴利行为吗?只可惜我们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5:36:49
资本都是唯利是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5:40:41
虽然这样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我认为不能完全地予以否定。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海外投资屡屡失败,我们需要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去积攒我们的海外投资经验。
从另一方面说,令我很不解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我们的zf以及那些国有垄断巨头们,在对待我们自己的citizens的时候总是缺乏宽容,并过多地向国民索取,而在面对外来投资者的时候,却显得缺乏智慧。从我们的股票市场从高位跌倒负n层地下室,我们的房价让我们这个社会的很大一部分群体叫苦连天,我们CPI的不断和通货膨胀让我们老百姓辛辛苦苦取得的财富不断蒸发。作为一个经济学人,我真的很困惑很痛心,真的非常想知道我们的问题究竟在哪,我们到底怎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5:47:39
为什么正反双方人数总是2:1,念着念着就成了正反2B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6:08:35
Mckinsey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失败的分析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from^^uid=155966

引入这个外国人的分析,可以作证我们的观点。

美国银行不入股建行,可能到10后在中国市场还赢不了利,而现在~呵呵,很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6:12:10
hanzihaole 发表于 2011-12-18 15:28
相比当初建行在上市之前的状况,建行目前的盈率水平明显高于当时水平。并且目前建行在客户服务和企业的管理 ...
“试问,中投投资黑石和摩根士丹利要是赚钱了大家会来说是暴利行为吗?只可惜我们赔了”

美国人以低于市价50%的价格让我们投资,我们会赔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6:37:12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14:43
你去看看193楼最后一句话?
193楼是这样说的:
向国外出售建行股份是为了更好的获利,作为股东,其最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所以出售建行股份对建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6:39:28
有人说当初让国有企业购买而国有企业象征性买点,美国银行缺挺身而出购买中国建设银行的股票,似乎美国银行拯救了中国建设银行。是不是当时的中国投资者真的都不愿购买?有没有想过将其股份卖给民营企业,引入民间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另外,当时出售股份如何定价?为什么汇金公司再出售多年之后又接手美国银行出售的股票,这期间的差价是不是利益输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6:41:37
zhaojumping 发表于 2011-12-18 16:37
193楼是这样说的:
向国外出售建行股份是为了更好的获利,作为股东,其最大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所以出售 ...
197楼最后一句话

我KAO,连系统都不可靠,更不要说人了,更不要说外国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16:43:08
顶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