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810 5
2011-12-20
《佃农理论》问题就在于假设前提是分成的结果是合理的而论证分成是合理的。佃农的收益是大于其机会成本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佃农的分成利润就极低,而地主的分成利润极高。这就变成了地主一个人对佃农机会成本与分成利润的博弈了。这不变成了佃农被严重剥削了。个人感觉张五常没有说到佃农的博弈选择。即使是在机会成本与分成利润中选择,由于佃农对外界的信息不够了解,所以会降低自己的机会成本。况且还有一点,机会成本是一个跳跃性的变量。这就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的问题,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变成凤凰。但自己能变成凤凰的那一时刻起,机会成本就变得极高。所以说对于机会成本存在跳跃性变化就难以计量。还有,佃农理论没有说到要素的流通与转变的问题。对于佃农理论能分析出分成有效问题。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新中国土改之后,农民选择拥有自己的一块自由土地耕种,农民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的问题。那不是说,自有能更有效?这产权判给谁就出现问题了。求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20 19:25:57
没看过张五常的《佃农理论》,但看过他的《卖橘者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8 19:24:49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1.首先博弈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博弈,而你文中说地主一个人对佃农机会成本与分成利润的博弈了,是地主对策略的选择,不牵扯到农民,所以不能算作是农民与地主间的博弈。
2.对于农民的同样是这样,本身就是寻找纳什均衡的,就是我所能做的是你给的最好的,农民的选择是带有条件性的,他的选择是在地主给定的收益与机会成本之间选择的,如果说难以计量的话,那么现实生活中许多的机会成本是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量的,这样就牵扯太多了,你不能因为没办法计量就否定了无效,这个不符合逻辑。
3.实际的例子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人们往往会有路径依赖,当然不是说自耕不如分租,只是说你要拿出证据理论分析,而不能拿实际制度来证明另一制度,这好比是那例子解释例子一样,有点牵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5 15:08:53
过来学习一下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28 00:30:59
有,佃农理论没有说到要素的流通与转变的问题。对于佃农理论能分析出分成有效问题。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新中国土改之后,农民选择拥有自己的一块自由土地耕种,农民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的问题。那不是说,自有能更有效?这产权判给谁就出现问题了。求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23 11:56:18
张五常教授的《佃农理论》还没有仔细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