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万科计提激励基金连同前两次已累计提10亿,交深圳国际信托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购入万科股票。当时,万科股价19.67元,王石与郁亮分别占10%与7%,分享奖励1.92亿元与1.347亿元。
按2006年万科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1)实施年份:2006-2008;2)每年激励基金计提前提:净利润增长率>15%;全面摊薄的净资产年收益率>12%;每股收益每年增长>10%;3)股权激励对象:不超过公司专业员工8%;4)计提方法:若年净利润增长率大于15%小于30%:净利润增加额*净利润增长率;若净利润增长率>30%,:净利润增加额*30%。计提当年激励基金不得超过当年净利润10%;5)归属个人账户前提:当年复权股价>上年股价;6)行权条款限制:公司高管未离开公司,未经董事会批准,不得变现。
结果如下:公司2006、2007、2008三年的净利润增长分别为:59.56%、110.81%、-15.66%;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39%、16.55%;每股收益增长分别为:35.81%、87.18%;股价比较:15.7<33.66、33.66>25.79。结果:只有2006年奖励才落实。
2010年10月,万科再推激励计划:实施期:2011至2013年;激励总额:1.1亿股,占现股本1.0004%;激励对象:851人,占公司员工3.94%;比例分割:王石660万股、郁亮550万股、八位副总各220万股、董秘谭华杰160万股、其余840位员工分享7870万股;行权价格:计划公布前一交易日股价与前三十日公司股价孰高者,8.89元;业绩标准:净资产收率三年不得低于:14%、14.5%、15%;净利润增长率三年不得低于:20%、45%、75%。
讨论题:在万科前后两个激励方案实施时,公司各年为此付出的激励成本是多少?各年激励成本对应给股东带来了多少价值?(回答本问题,需要查阅万科历年公开的财务资料、奖励方案及公司股价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