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大新闻网
12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研究首次专家郑功成主持了这次会议。
来自民政部、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苏州大学、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等单位对慈善事业素有研究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会场一角

华建敏副委员长发表重要讲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同志在听取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在此次会议后中国慈善理论研究能够形成一支骨干队伍,并一直保持下去,以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他在讲话中分析了我国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中等收入陷阱”,慈善事业作为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客观上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座桥梁。他指出,慈善的本质是一种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文明,中国的慈善事业需要借鉴国外经验,也要汲取我们自己的历史智慧。发展慈善事业的关键在于制度,包括法制、体制与机制,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制滞后,体制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机制问题同样未获得很好解决。华建敏副委员长强调,一定要高度重视慈善理论研究与慈善文化研究,特别希望专家学者要关心慈善理论与慈善文化建设,塑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郑功成教授在主持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作为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战略研究项目的首席专家,主持了本次会议。他在首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目的与慈善战略研究主题之后,强调中国慈善事业在遭遇有利发展的环境条件下正面临着严重挑战,特别需要立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研究与战略规划,这种战略不仅需要全球视野,同时也需要历史视野。因为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又无法离开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与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因此,理论学术界其实责任重大。在慈善事业尚未成熟的背景下,ZF需要着力推动,学者有责任理性引导,而公众亦需要以善心促进善事,共同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刘国林秘书长在发言
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先生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着六个准备不足,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引导,要建立专业队伍,要创新规范管理,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原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应当对慈善事业的发展阶段与时代背景做出准确判断,对慈善公益事业要有合理的功能定位,要尽快推进法律与政策体系的完善,并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法人代表)黄浩明在发言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法人代表)黄浩明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着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ZF有必要将慈善事业发展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鼓励,改进对慈善公益机构的管理,明确ZF、企业、公益慈善组织的关系至关重要,并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中国慈善通史首席专家周秋光教授在发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慈善通史首席专家周秋光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本土文化,强调慈善与公益事业要同步发展,要走民营化、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普及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官助民办、官监民办。
清华大学NGP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河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文涛教授,均围绕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战略取向、法制建设、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慈善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发表了系统的意见。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在发言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分管慈善事业的副司长徐建中代表主管部委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理论学术界对慈善事业的重视与关注,强调开展慈善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大意义,并表示将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继续走向深入。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慈善事业是当代世界十分重要的社会事业,它不仅具有调节财富分配格局的功能,更具有道德教化与引领人们向善的作用。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慈善文化深厚与慈善事业发达的社会,也必定是一个互助、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中国经过近3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矛盾尖锐的挑战,慈善事业作为高尚的事业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专家学者们也指出,不能将慈善事业简单地视为一种道德事业,将这一事业神圣化,而是宜在坚守道德教化与引导的同时,有必要恢复其社会分工、专业运作的职业面目。在进一步通过法制规范、强化监督的条件下,应当保证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宽松的环境与能够真正独立自主地持续发展的条件,包括理性地认同慈善事业运行的成本,从事慈善事业的工作者的正当权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