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海外回来的厦门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在一次会议上说(见
http://www.wise.xmu.edu.cn/viewNews.asp?id=117):“想在国际刊物上发表
文章,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困难的,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就是和这些大师合
写文章。今天我们的会议就是为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洪永淼这话再明白不过了,
直白的讲就是国内的学生和教师想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就要学会抱大腿,洪
永淼就是一条大腿,只要和他以及国外教授合作让他帮你写,你就可以成为国内
的学术明星,这的确是一条成功捷径,下面我们就看看国内名校的学术明星是怎
样产生的。复旦的经济学教师宋铮因2010年在美国著名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一篇文章,立即被提升为正教授,成为一颗各大媒体报道的学术明星,
但查看他之前发表的文章,发现几乎全是挂名搭便车:
1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 宋铮 金融研究1999/062、
2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 袁志刚; 宋铮 经济研究
2000/11
3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一项基于异质性个体决策行为的理论研究 封进;
宋铮 经济学(季刊) 2007/03
4 证券市场泡沫的生成机理分析——基于宝钢权证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 攀登;
施东晖; 宋铮 管理世界 2008/04
5 消费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袁志刚; 宋铮 ,上海经济研究
1999/06
6 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 袁志刚; 宋铮 经济研究 1999/11
像文章4,宋的研究方向根本不是金融,也挂名充数,宋合作最多的是复旦
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其中两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最好的学术期刊经济研究上,我
们随便抽取文章2,发现此篇文章全是错的,该文的核心是得到两个命题:
命题1: 当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小于(大于) 1 时, 最优储蓄与第2期青年人
的数量负(正) 相关;当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等于1时, 最优储蓄与第2 期青年人
的数量无关。
命题2: 当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小于(大于) 1 时, 最优储蓄与利率负(正)
相关; 当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等于1 时, 最优储蓄与利率无关。
命题1是说:如果消费跨期替代弹性大于1,如果第2期青年人的数量减少,
那么最优储蓄也要下降;命题2是说:如果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大于1,如果第2
期青年人的数量减少,利率会下降,那么最优储蓄也要下降;但此文又提到曼基
(Mankiw , 1981; Mankiw et al, 1985 、汉森与辛勒顿( Hansen and
Singleton, 1983) 和霍尔(1988) 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曾对消费的跨期替代
弹性作过估计, 表明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大致在1和10之间,文2采取数值模拟方
法也让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等于3、5、7,既然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大于1,那么
根据他们得到的命题,就应该是如果第2期青年人的数量减少,最优储蓄要下降,
但该文的结论竟然是第2期青年人的数量减少,导致最优储蓄上升!这是一篇完
全错误的文章,竟然发表在中国最好的学术杂志上,其原因就在于作者之一复旦
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是法国回来的海归,文中生搬硬套用了大量国际期刊的数学
公式,他们认为这么多数学公式审稿人也看不懂,而目前国内期刊一直有一种倾
向,只要文章用的数学多就是好文章,该文发表于2000年已10多年,至今没看到
任何对此篇文章的异议,该文是他们的研究方向,都出现这么大的错误,谁敢保
证他们其他文章的正确性?按照人口与杂志的比例看,在中国最好杂志发表文章
的难度不逊于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的难度,而袁志刚这样一个写完全错误文章的
海归,至今竟然在经济研究发表10多篇,成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经济研究有许
多好文章,但这些好文章来自于作者的自律,因为该杂志的胡乱审稿是检查不出
错误文章的,反而打造了不少假学术明星!
和刘庆富一样,由于国内对国外期刊疯狂崇拜,因此宋在国内挂名搭便车收
益不大,宋铮在美国著名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发表的文章,第二、三
作者为Kjetil Storesletten(
http://folk.uio.no/kjstore/)和Fabrizio
Zilibotti(
http://www.econ.uzh.ch/faculty/zilibotti.html),从个人网页
可以看出这两位国外作者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已轻车熟路,其中Fabrizio
Zilibotti是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也是他的导师,宋写文章挂上这两位就很容易
被国际期刊录用,宋的文章名称是Growing like China(不是他的博士论文内
容),是中国题材,国外期刊一直对中国题材很感兴趣,宋投其所好,该文的意
思是说中国居民储蓄增长很快,但银行把储蓄的钱借给低效的国企,而有活力的
私企又借不着钱,这样中国银行资金只有持有外国资产,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增大,
这是一个中国媒体经济学家都知道的常识,而宋用国外模型包装起来,再拉上国
际著名经济学家挂名,宋是在赌博,一旦命中一篇他的命运就可改变,果然文章
发表后立即被升为正教授,现在又以中国问题专家的身份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任教,
有了国外名牌大学的教职,再回国忽悠,2011年又成为中国国家社科重大基金的
负责人(
http://www.econ.fudan.edu.cn/new.do?opr=detail&code=5049),宋
通过走捷径出名后也开始两头通吃了。
无独有偶,厦门也出了一个学术明星林海,其导师是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
究院副院长郑振龙,以下是郑振龙发表过的文章
《芬兰的证券市场》,《金融管理科学》,1992年第1期
《菲律宾的证券市场》,《云南金融》,1992年第1期
《美国的证券市场》,《世界经济文汇》,1992年第1期
《哥伦比亚的证券市场》,《金融管理科学》,1992年第2期
《比利时的证券市场》,《世界经济文汇》,1992年第2期
《以色列的证券市场》,《金融管理科学》,1992年第3期
《巴基斯坦的证券市场》,《云南金融》,1992年第3期
《南朝鲜的证券市场》,《世界经济文汇》,1992年第5期
《加拿大的证券市场》,《世界经济文汇》,1992年第6期
《新西兰的证券市场》,《福建金融》,1992年第11期
《加拿大的证券市场》,《金融管理科学》,1991年第5期
《日本的证券市场》,《世界经济文汇》,1991年第6期
《奥地利的证券市场》,《金融管理科学》,1991年第6期
《泰国的证券市场》,《云南金融》,1991年第6期
《法国的证券市场》,《投资与建设》,1991年第6期
《瑞士的证券市场》,《投资与建设》,1991年第7期
《印度的证券市场》,《云南金融》,1991年第7期
《印尼的证券市场》,《云南金融》,1991年第8期
《德国的证券市场》,《投资与建设》,1991年第8期
《马来西亚的证券市场》,《云南金融》,1991年第10期
《新加坡的证券市场》,《云南金融》,1991年第11期
这完全是大量的重复,有这样的导师,他的学生林海在国内发表的部分论文
如下:
中国利率动态模型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2005/09
股利政策中的代理分析——基于用友分红的案例分析 财会研究2005/10
金融创新对我国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06
中国可转换债券定价研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最优决策 财经问题研究2004/11
中国市场利率流动性溢酬实证分析 武汉金融2004/10
银行资产负债中隐含期权的定价 金融研究2004/07
动态风险厌恶、随机贴现因子与资产定价 当代财经2003/09
中国信用缺失问题的合约经济学分析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可以看出林海在国内发表的文章大多是二三流杂志,但2010年就突然在国际
顶尖杂志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发表文章(见
http://news.xmu.edu.cn/s/13/t/203/ 4b/ 08/ info 19208.htm),细看又是
和国外合作,这恰恰印证了洪永淼上面的说法,洪永淼在国外只是一个普通的教
授,但回国可以当院长(见
http://gk.xmu.edu.cn/s/10/t/32/a/1132/info.jspy)又可以得到百万重金的
补贴(见
http://fj.qq.com/a/20100821/ 000038_1.htm),洪永淼扶植厦大普
通教师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是为了向校方表明他的作用,他清楚国内对国际
期刊发表文章很看重,看下面两篇文章:
国市场利率动态研究:基于短期国债回购利率的实证分析,洪永淼,林海,
经济学(季刊)第5卷,2006年第5期,511-532.
Hong, Yongmiao,Lin, Hai,Wang, Shouyang,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spot interest rates
是国内外一稿两发,洪永淼扶植的教师就是林海。并不是不允许合作,但像
林海这样的普通教师厦大很多,扶植了林海,让他因为在国际期刊发表几篇论文
就在2010年瞬间成为教授博导,这是对厦大其他教师的不公平,发表文章在洪永
淼手里成了获利和拉关系的工具,像下面这篇文章:
“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股市之间的大风险溢出效应”,洪永淼,成思危,刘
艳辉,汪寿阳,《经济学(季刊)》,第三卷,第三期(2004),603-726.
竟然把国家领导人成思危也挂名,国家领导人难道也搞科研?以上是中国经
济金融领域研究乱象的一些典型,由于国内盲目崇拜国外期刊,使得一些投机者
通过搭便车,只要发表一篇国外论文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不但打击国内的
教师科研积极性,也败坏国内研究风气,使得一些教师妄图走捷径向国际期刊一
稿多投。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走捷径冒充国际大奖得了好处,下面又出现一稿多
发的教授刘庆富和博导张金清、发表错误论文的院长袁志刚、剽窃论文的院长姜
波克、没有高水平论文的院长刘红忠、搭便车和发表错误论文的学术新星宋铮,
不知杨校长如何处理?厦大朱之文又在今年新任复旦党委书记,面对自己以前学
校通过搭便车产生的新科教授博导明星林海和回国捞好处的海龟洪永淼,不知有
何想法?
(XYS20120101)
◇◇新语丝(
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