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686 4
2012-01-30

有网友Jackloo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已经不存在价值和剩余价值”;另一位网友pupil 说:“马克思有按劳分配,马克思也有劳动价值论,但是这不等于说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价值论直接得出的。”这些观点都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按需分配”和“按劳分配”都是价值分配的体现,怎么会得出:“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已经不存在价值和剩余价值”和“马克思有按劳分配,马克思也有劳动价值论,但是这不等于说按劳分配就是以劳动价值论直接得出的。”这些结论呢?价值与价值分配在任何时代都存在!如果按劳分配以劳动价值论直接得出的,那么,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就有问题!问题在哪里?现在我们来看看马克思自己怎么说,并且在其意境所蕴含的逻辑之中推敲一下他想法。

但剩余价值在完美最优化或者劳动耗费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理想社会状态——马克思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之中,从理论来说的的确确不应该存在整个社会意义上的剩余价值,因为劳动者之间在分配过程之中:“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马克思这样说正是说明一个公平合理、效率的社会生产与分配状态,这就是说劳动耗费量等价于劳动所得的社会回报,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或者个别生产力的价值扣除作为不变资本c的生产资料价值之后)体现出来,即劳动力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价值=个别生产力的价值—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价值c。个别生产力的价值的大小事实上就是以商品的价值的多少作为衡量,两者是等价的,前者是以人的价值形式表现出来,而后者是商品这种物的实体价值表现出来。

这样一个人的劳动力价值不是按照其想要向社会索取获得的多少来作为分配多少的依据,只有一个人的个别生产力的价值或者其部门的劳动生产力的平均价值(贡献)才是社会社会应该向其回报的多少来作为分配多少的依据!这个原则永远如是,不管是所谓的什么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共产主义社会!不过,马克思为了让革命者们有一个的理想完美的目标追求去奋斗,因此,必须确立一个美好的终极目标作为憧憬,这难免会在描述方式上让人出现以为按需分配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没有关系,到了那个共产主义之后人们不要付出与获得相应等价的劳动耗费,就能够各需所得分享社会成果和福利,这是那些做白日梦的懒汉们自以为是的想法,不错,即使真的到了一个物质生活资料极端丰富的生产力状态,对于那些缺乏社会责任和作出贡献能力的人来说,由于“人们的头脑和智力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所以,只需要有满足他们其基本的生存和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上的必要生活资料就足以可以应付了,但这对于有杰出贡献并且需要更多生产资料来作为支撑的人而言,这种劳动力价格或者社会补偿与回报远远不够!

我不知道大家在阅读上面的内容时发现问题没有?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上面的内容之中蕴含着一个公式:劳动力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的价值=个别生产力的价值—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价值c,是的,我现在开始正是要揭示这个进入马克思价值理论大厅之门的意义的等式!并且作为重新整理马克思经济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现在我们把W作为个别生产力的价值或者商品的价值,把L作为个别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把C作为购买劳动力的预付资本,c作为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价值,v作为作为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m,那么,价值公式有:

个别生产力(商品)价值W=c+v+m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L=v+m;——>得出公式:W=c+L

预付资本C=c+v

但是,如果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L=v+m,为什么说在完美最优化或者劳动耗费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理想社会状态——马克思所谓的共产主义社会之中,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L=劳动力价值vm去哪里了?

因为,按照马克思的逻辑,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共产主义社会,满足了两个条件:物质生活资料大大丰富;社会的分配原则效率与公平兼备;因此,没有作为剥削现象的社会剩余价值存在。剩余价值m被劳动者们在已经获得了劳动力价值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分配,作为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不存在,而由于劳动者得到大于必要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因此作为个人的剩余价值虽然还是存在,不过这主要是一种相对低层次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暂时满足,而随着人们自身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使用价值的扩大,由于把这种剩余的劳动时间投入到更加高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生产之后,这种原先的剩余现象就会转化消失,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作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的出现。马克思在《资本论——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133页之中说:“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够把工作日限制在必要劳动上。但在那时,必要劳动将会扩大自己的范围。一方面,是因为工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从而他们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剩余劳动中的一部分将会列入必要劳动,也就是说,这种必要劳动是为社会创造社会准备金和社会积累基金。”

这时,社会的主要分配原则已经不是原先那个劳动力价值v1为主分配原则,而是按照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L来作为新的劳动力价值v2,这时L=v2,也就是说必要劳动耗费=社会劳动回报,这样,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价值c不管是产权归谁所有,如果按照L作为依据来分配,那么,那个社会至于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好像并不重要了,因为,已经界限模糊不清了,呵呵,这就是人间仙境、极乐世界呀!劳动已经成为第一性需要了,你劳动付出的多少都会转化为社会必要的使用价值,从而也自然最后会归回自己成为自身的使用价值,用现代物理学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熵耗损几乎为0的超级节能的循环经济系统,它不仅仅如此,它还绵绵不绝的从大自然、从宇宙之中吸取人类社会需要的养分,日益让“人”这个生物种族强壮、优化。。。。。。以致永远!

(未整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31 00:54:19
我不能认同您的说法。

       在我的理解中,剩余价值的本质作用,是用于在发展生产力的活动中所消耗,而永远不会用于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消耗。在我的理解中,人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必然是一个创造大于消耗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必然创造出比劳动者所能消耗更多的价值,这多出来的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投入到更加高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生产”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只能是——劳动力价值,只不过是看上去劳动者消耗了更多生活资料、但实质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数量并未发生变化的劳动力价值。

       在我的理解中,马克思潜意识里总认为“价值”是一个带有剥削关系的、代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烙印的、有感情色彩的概念,而“抽象劳动”才是个中性词,所以他在预测未来生产关系时回避了“价值”这个词,而是直接用了“劳动”。这是我不能认同的,我一直坚信,任何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都存在价值,价值就是反映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必然反映价值。并且我认为,正是因为回避了价值,不再做价值分析,使得他对未来更高级生产关系中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变得模糊、无法看清。

       至于劳动价值理论是否直接推导出按劳分配,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我当年与pupil网友的讨论中也说到,我当时所表述的意思是在马克思本人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体系中,劳动价值理论和按劳分配是一脉相承的。但是我不认同按劳分配,而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分配理论。如果林汉阳先生愿意,我们可以就“按劳分配”做个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1 02:23:52
你没有理解我的论述,我认为在劳动力价值再生产过程中:原先的劳动力价值V1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比劳动力更大(事实上也有可能更小)的那个新价值(我称之为劳动力使用价值L),但劳动力使用价值或者个人生产力提高(事实上有可能降低)之后需要新的劳动力价值V2来与之适应这个道理。这是我从现实之中领悟到的,我认为劳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劳动力系统控制过程,当劳动力系统耗费了原先的劳动力价值v1创造出更大的价值L时,L就会作为下一个新的劳动力价值v2耗费的购买力而投入,直到另一个新的更大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L2的出现。现实中当你赚到更大的钱时,你会提高自己的需求层次,这其实也是需要层次的发展,所以,为了支撑这个发展和优化自身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投入,这种投入体现为新的劳动力价值的增加。
然而,当劳动力系统耗费了原先的劳动力价值v1创造出更小的价值L时,L也会作为下一个新的劳动力价值v2耗费的购买力而投入,如果另一个新的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L2的出现更小的,劳动者会相应减少或者降低必要消费的标准,以谋求度过暂时的难关。现实中当你赚不到钱而亏本(没有获得原先的劳动力价值一样的价值)时,你会降低自己的需求层次,这其实也是需要层次的上升发展遇到屏障或者人生困境的体现,所以,为了支撑可持续性发展和优化,就不得不减少自身需要的耗费和投入,这种耗费和投入体现为新的劳动力价值的减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1 02:48:35
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在劳动过程之中,劳动力使用价值的价值增殖实现(或者减少)与劳动力价值投入的增加(或者减少),只是自身在前后时间阶段之间的比较,而与社会只能是平均水平的比较,因为,比如当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比例等于20%时,个别的生产力或者劳动力使用价值虽然也提高的比例等于10%,但他并没有因此创造出比原先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反而减少了,不过他创造的个别使用价值却的的确确是提高了10%;另外,比如当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降低的比例等于20%时,个别的生产力或者劳动力使用价值虽然也降低的比例等于10%,但他并没有因此创造出比原先劳动力价值更小的价值,反而增加了;在事实之中,你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知识等等虽然提高了,可是由于社会的进步比你的步伐快,因此,你还是可能要被社会淘汰;另外,在经济危机之中你虽然并没有赚到钱而是持平,可是由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资产都在大大缩水,因此,实际上在现金为王的时刻,你拥有的货币可以为你比在通货膨胀时,购买到更加多得多的商品使用价值,这就是所谓钱值钱,所以,你赚的可能更多!当然,这种状态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更加希望在社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时,帕累托改进赚到更多的使用价值,尽管我占有的价值份额没有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31 02:50:31
不好意思,太晚了,我先下了,晚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