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的悲剧(1)
引用联合国的统计数字,发现按2011年年初的汇率计算,中国制造业产值为2.05万亿美元,而美国制造业为1.78万亿美元。
去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硅谷举行宴会,邀请众多科技界大佬共商国是。每位客人都需要准备一个问题,供总统解答。
然而,当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发言时,奥巴马总统却打断了他,反问道:要付出何种代价,才能在美国生产iPhone?
一个制造业强大的中国足以让曾经的全球帝国害怕。这足以说明新中国建立以来对重轻工业重视和建设是正确且富有成效的。无论我们从美国还是西方的成长上来说,制造业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作用。虽然众所周知现在是信息时代,但是美国对制造业的漠视是造成这一切的源泉,美国崇尚美元主导下的金融秩序,以及20世纪末形成信息时代的高潮而不可自拔。导致了美国的悲剧。

美国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要从经济学根本上进行连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楚的脉络。
1.资本逐利性是制造业悲剧在美国上演的根本原因。
我们所说的悲剧不是说美国的制造业已经在全球衰落,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然美国的制造业依然强大或者可能质量上依然是新兴国家望尘莫及。2011年中国超越美国制造业成为世界霸主,当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一切还是很明显的,质和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国的制造业无论在制作工艺,生产线技术,工人素质等等上和美国制造业依然差距很大。
但是为什么在这几十年中美国制造业许多公司产业移居向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原因正在于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础:资本的逐利性。新兴国家的许多独特的优势正是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新兴国家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方面都是新的“新大陆”。
无论制作工艺,生产线技术,工人素质上进行产业转移的成本显然相对于新兴国家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等方面显得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片广阔的尚未开发的市场,这种诱惑是巨大的。当然作为像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至上的西方国家的资本及其资本家不会坐视不理。于是乎全球产业化大转移就在全世界形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是一种转移,这是一种倾向性。例如:有的产业在扩张中增加在新兴国家建厂,而发达国家则不会。
2.全球化浪潮下,无论是绝对优势还是相对优势,新兴国家都相当的强势。
新兴国家在近20年发展中,以资源为代价,以环境为代价,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优质廉价的资源与劳动力这自然不可否认。但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没有永远的强者,只有永远的利润。资本的流动性发挥着他强大的力量。
新兴国家普遍具有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市场落后的特点。西方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可以榨取的利益。
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中国的煤炭稀土和劳动力等等,这些都是吸引全球流动资本的必要条件。落后的市场发展水平也可以成为一种优势,他也吸引了全球资本,技术,管理踏上新兴国家的土地去开垦,想当年哥伦布一样。
3.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导致美国制造业的衰落。
开放的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必然是相和谐的均衡水平发展,虽然这中间无论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等都会有差异,但是这个趋势变不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工业革命以来,一个新兴国家打败另一个新兴国家,在地球上创造着工业化的奇迹。美国作为最近20世纪初登上世界霸主的新兴国家,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呆了一个多世纪,21世纪以来,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是美国的终结。
4.产业结构是美国衰落的关键,同样是新兴国家需要谨慎认真对待的大事。
二战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各种电子设备很快占领了21世纪。美国人聪明,美国人把持着许多先进技术,而不多外开源或者出卖。并且美国引以为傲,确实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人或者美国精英或许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好像智力劳动比体力劳动牛逼的多,经常可以看到美国人吹捧苹果是美国制造的,殊不知苹果去年售出7000万部iPhone,3000万台iPad,以及5900万台其他产品——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美国之外的地方生产的。渐渐的主观原因夹杂客观原因美国制造业在向海外转移。在美国国内的情况则是,房地产红红火火,华尔街人声鼎沸,以创造为荣而忽视制造,于是工人失业率常年高企,这也正是美国通过《制造业促进法案》的原因吧。
看别人的故事,走自己的路。希望中国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