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55 10
2012-02-27
从工人和资本家的划分看马氏理论的迷惑性

工人和资本家的划分是马氏理论的一个特色,马克思还花了大量篇幅描述工人如何的一无所有,如何地被胁迫而只能受雇佣工作,只是如果我们回过头了来看看这两个词的基本定义,我们就很容易明白——工人的定义就是被雇佣工作者,群体划分归类完了,这被雇佣的事实就定下来了,前面的是不是一无所有、是不是受胁迫这些条件完全没有意义。

     马克思试图用一无所有来说明工人受胁迫的接受雇佣合同,初中的孩子只能毫无异议的接受,但是作为成年人如果还这么接受就麻烦了。
      资本主义社会中,其实百年企业并不多,大多成功的企业也不过几十年光阴,也就是说,在几十年前,实际上大部分企业主都是几乎一无所有的状态,他们并没有被胁迫去当工人!而若说他们同期的工人是被他们胁迫帮助他们把企业做起来的也似乎真的说不过去!
     (如果说现在的大部分企业还是马克思那个年代的大企业依旧占据资本主体位置,说他们利用资本优势胁迫工人,似乎还说的过去,但事实上,偏偏目前的企业中大部分却是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这二十年我们的乡镇企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如此,胁迫,还是可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2-27 14:21:33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资本家,也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雇佣工人,雇佣工人拿工资(用于补充劳动力)去养育子女,也并不想他们成为下一代的自己。 但是这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资本家的儿子继承父业,工人的儿子还是工人,特例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7 14:27:24
马克思,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7 14:35:59
楼上,显然,子承父业是具有普遍性的,但是,如果按照百年以上的时间段来看呢?

特例显然变成了极少数能维持百年延续的企业,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白手起家、兴盛、消亡的道路,资本家、工人,只是合作的阶层,没有谁真正能够胁迫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7 15:10:57
现实社会不那么简单。虽然没有人强迫接受劳动契约,但工人不出卖劳动力是不行的。就如同现在的农民工,可以选择到长三角还是珠三角还是在家种地,但总要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尤其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是强势的,工人的状况很可怜(和现在的中国差不多),所以那时谈什么契约意义不大(在中国很多农民工连契约都没有,还被拖欠工资)。二战以后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又是反而是工人强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2-27 17:07:39
     马克思分别确定资本家和工人的性质是出于对劳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的需要,资本家和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前提成为资本家或者工人,马克思在这方面并没有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