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61 6
2007-01-2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从毛到邓</TD>
<TD class=title align=middle width=100 rowSpan=2>F1</TD></TR></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background=/images/dotline_01.gif colSpan=2 height=1></TD></TR>
<TR>
<TD width=10> </TD>
<TD>
<TABLE cellSpacing=12 cellPadding=0 width="85%" border=0>

<TR>
<TD class=line_h24>
<P> 我最近看到一个年轻人的博客里的文章,该文批评毛泽东没有搞好经济,但是又认为邓小平把经济放在首位是不对的。联想到“天下”左派网友(东方明,呼延豹等人)对毛时代的错误的议论,于是我想谈谈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BR> 一,“一边倒”政策使中国深受其害。 <BR>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确定了一边倒的政策,也就是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见《新民主主义论》)。应该说,中共实行一边倒政策有必然性。因为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主张推翻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此外,中国革命长期得到过苏联的援助,革命胜利后,中共将继续寻求苏联的援助,而如果中共不服从苏共的指挥,这种援助就难免中断。另一方面,西方普遍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怀有恐惧和憎恨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共主动与西方改善关系,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一边倒政策的出现,与其说是个人的错误,不如说是时代的错误。 <BR> 由于中国完全倒向苏联,所以,一旦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就失去了唯一的外来援助。而对一个落后的国家来说,没有外援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中共从1949年以来就不许中国人民订阅和阅读西方国家的报刊,这种政策使大多数中国人不了解西方。 <BR> 二,斯大林模式使中国深受其害。 <BR> 中共在建国初期,在经济建设上模仿苏联的模式(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BR> 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方式管理经济;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乏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BR>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分配上,原则上实行按劳分配,提倡劳动竞赛,实行物质奖励。提倡劳动保护(但是在中国,这种劳动保护主要实行于城市中的国营企业)。 <BR>195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斯大林体制体制缺乏活力,由于偏重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未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急于实行公有制和农业的合作化也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BR>应该说,当时中国照搬斯大林模式也有必然性。中共没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当然要向外国学习,但是不可能向西方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是不相容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照搬斯大林模式也不仅仅是个人的错误,而且是时代的错误。 <BR> 三,从1957年开始蛮干。 <BR> 斯大林体制有利有弊。它虽然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很多弊端,但是毕竟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从大跃进开始,中共连斯大林体制也不要了,开始自己另搞一套。另搞一套的主要内容就是违反客观规律地提倡大跃进,后来是提倡阶级斗争。在“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口号下进行的连年不断的政治运动,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前所未有的破坏,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BR>如果说斯大林体制还可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找到理论根据,那么从大跃进以来,特别是进入文革年代, 中国的政治路线和经济政策已经很难从马列主义理论中找到依据了。假如马克思能复活,他听到有人创造出了什么“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学说”,我敢说,他一定又会被气死! <BR> 对无辜者的迫害和杀戮贯穿于文革的整个过程中。在文革前期,企业停产是很普遍的现象。到了后期虽然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坚持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经济建设继续受到阻碍。在1960-70年代,否定了所谓“修正主义路线”(包括经济建设上的斯大林主义),毛泽东创造了经济工作中的某些“新的”做法: <BR>1,实行彻底的公有制,以暴力手段消灭一切个体的赢利性劳动。 <BR>2,在鼓励机制上,以精神鼓励(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著作,对优秀工作者只给精神鼓励【发奖状,等等】)代替物质鼓励; <BR>3,否定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平均主义; <BR>当然,这些不合理的做法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   <BR>四,毛时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明智的政策 <BR>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明智的。长期与西方对峙(只是到了1970年代才开始有所改善),后来又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处于对峙状态,使中国在世界上处于历史上少见的孤立状态。如果说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政策是东西方冷战的产物,那么一个国家同时与东西方保持长期对峙的局面,就显得缺乏理智。 <BR> 在“支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的口号下,用大量的物资和金钱无偿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和非洲,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饥饿。为了支援外国的革命,就让本国人民挨饿,没听说这种政策跟马克思主义有什么联系。爱国主义的愤青们对这些伤害本国人民利益的政策闭口不谈,也是一件奇怪的事。 <BR> 五,邓从毛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BR> 邓小平从毛泽东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提出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在外交政策上,主张不当头,不得罪人。这些政策显然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使中国走上崭新的道路,进入与世界合作的时代。 <BR>2007年1月14日 <BR></P></TD></TR></TABLE></TD></TR></TAB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1-24 13:31:00

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分配上,原则上实行按劳分配,提倡劳动竞赛,实行物质奖励。提倡劳动保护(但是在中国,这种劳动保护主要实行于城市中的国营企业)。

重工业优先对于长远改善生活水平完全正确,而短时期民众的确受到压制。

请记住轻工业所需的一切车床、原料、组装消费吕的原件、技术等都是来自重工业。重工业是机器在生产,而轻工业是人在组装。也就是说生工业可以像细胞繁殖一样用重工业来复制重工业,它的增长是指数性的。而轻工业确只能用人去拼。

试想一下,轻工业优先,那么生产消费品的一部设备是不是要进口?????????那么会消耗我们多少人力和资源,而生产的大部份消费品确不属于本国。这和殖民地没有什么两样。别的不多说,钢产业不上去,你想消费,做梦去吧?

而重工业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之前十到二十年都不能转化消费的,它的周期相当长。

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方式管理经济;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乏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不能产生合理的价格体系。价格体系体现了不同行业分工的从事人员对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一个比例关系,人不光是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只有了工作和工作的工次够高才能了分配产品的能力,如果只知道消费完全就可以当成寄生虫来消灭。

任何的需求都建立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的,离开了价格体系社会总需求就是一个欺骗不懂经济学者的思维陷阱

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不能产生合理的价格体系,一切资源和人力组合都要用竞价来试错法配置,而现代工业社会的分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真像自由经济学家所鼓吹的那种虚幻的最优配制的话,那么谈判时间将超过整个人类历史,乃至永远也无法达成谈判,而且竞争造成无穷的内耗(庞大的失业人口和资源消费以及在整体上的效率低下),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

由于市场经济不能形成均衡的价格体系因此根本就不可以均衡,经济危机随时都会发生。

“均衡中央计划经济”确可以通过分析基础工业的投入产出、以及资源等因素,算出合理的“价格体系”,让企业盯着这个价格体系进行线性规划就可以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社会根本不会发生经济危机,就算出错都在局部,危害性也会消少,由于价格体系周期性的到直接用均衡价格,也就是说不会存在失业

当然算出这个价格体系需要庞怖的运算量,需要巨型计算机才能完成,但是这完全是做得到的。

实际上对于后进国家或非工业化的大国(小国不能建立完整的国民工业体系,只能依附于别人,本质上说朝鲜和韩国是没有区别的)来说能过价格故意扭曲来强制性工业化是第一选择,也就是通过压制消费、通过剪刀差的方式来剥削农业来完成工业化,这也是后进国家实行赶超战略的无赖,赶超战略国家的经济结构都会出现这种问题。

当然由于价体系不合理,当然就会出现重工业过剩,轻工业消费品短缺的现象,但这可以通过票证来缓解,只要政权不乱不会导致经济危机。

实际上前苏联60年代就完成了工业化血腥的原始积累,到70年代联盟内百分之百的就业率,70%以上的家庭有汽车,50%以上的有别墅并且一年到黑海渡假一次,全免费的医疗、教育、水、电、、气电话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13:33: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24 13:36:00

【原创】没有工业体系的大国发展GDP等于蠢猪吃屎

工业化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GDP增长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是资源实物大量流入,而后者确是流出。而且就算非工业化国家GDP每年以两平数增长,工业化国家不增长,令你自好骄傲讲面子的人均GDP到时候也永远超不过别人(因为一旦人力成本一高,外资马上就走人,把它们的基干产业一彻,接着中国就瘫痪了,接着人民币狂贬),面子上也不会好看,而且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会被别人像抽血机一样抽走财富,这是工业体系白痴们所无法明白的。

其实只要重工业发达,把人民币的币值调过来就是了,各位没有脾气,老子的人均GDP就是每美国的十倍。这样做不是胡来,可多数学文科的和据具有文科思维的人是无法理想解和想像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不断你国家的币值与美元的币值是多少(官方定为多少,国际贸易为多少),只要你的重工业体系优秀,美国人能生产的,你也能生产,而且产量不低,技术水平一点也不比人差。但是由于不同的工业体系,技术标准根本不一样,也几乎没有什么交流,所以对换率根本不说不了什么?如:美国人当初有IMB的个人电脑,苏联人有自产的六边形个人电脑,美国人有它们的汽车,苏联人有自产的莫斯科人、福特加等汽车,而且生产能力相当。这个币值对换率能说明什么?

不同的工业体系之间的之种道理,其实马克思也论述过,正如村里的人把村内的有特色的农产品带到大一点的村,有时他们的东西就会变成破铜烂铁一样。又如宽轨上的列车把它放在窄轨上那会怎么样?不就变成破烂了么?相过来窄轨列车放在宽轨上也是如此。所以就算以后的俄罗斯人均GDP超过苏联时期,也不可能真正达到苏联时期的水平一样,因为这时俄罗斯已没有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它以参加国际大循环。

实际上朝鲜和韩国这种国家本质上也是没有区别的,前者依附于当时的苏联工业体系(在苏联没有解体之前日子也是不错的),后者依附于西方工业体系。

实际上非工业化国家,生产和组装消费品的机床、零部件、核心原料、技术等都来自工业化国家,只不过是给人组装罢了。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要人肉机器就行了,所以大学生在这些国家也只不过是人肉机器的候补对像。而且要进口大量的生产资料,那么就会有大量实物资源流出。中国现在的状况正是如此,在搞去工业化,融入西方工业体系,放弃自主的工业体系融入国际大分工。

所谓消费带动经济,完全是汉奸经济学,那么生产消费品的机床、零部件、核心原料、技术等来自哪里?还不是工业化发达国家,这要输出多少实物,完全是人均拼人家的机器,只有蠢猪才会去做,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GDP是一砣屎,多数蠢猪一样的中国人喜欢吃屎!重工业两三年就可以翻一翻,它有在指数上增长和技术上不断加速的作用,这一点轻工业、第三产业一切其它行业是无法比拟的。

实际上70年代末中国已经算发达国家,已有完整的工业体系。80年代以前经济也是高增长,为什么改善生活不快,因为一切资源都用在重工业上,也就是用母机来复制母机、只进行技术研究和更新,不准备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消费上。这种对法对于长远完全正确。假设一下,以轻工业、消费业为主,我们要进口多少机器设备,会有多少资源流出,这和殖民地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难道不能用数学公式算一下么,对于长远哪一种方式改善生活更快。在基干产业没有强大之前,改善生活是对民族的犯罪。如果继续压强消费,不要改善生活之么快,到2000年时已经是第一工业大国,到时候人均GDP也会是世界一流的,而且还会有大量实物资源流入,没有必要一定要与西方工业体系进行循环,与第三世界循环是一样的,没有钱就印,贷款给第三世界国家,让它们用我们的机器、加工出的原料和技术给我们生产消费品,消耗它们的无穷人力和资源。慢慢从第三世界入手就可以架空西方工业体系,到时候世界也是我们的,任何国家的GDP(钱),必须建立在中国工业体系之上。中国就会像抽血机一样抽走它们这些夷类贱种的财富,中国人将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天堂之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13:39: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 16:54: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1 19:37:00
一国两制  改革开放  邓之功劳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2-2 11:43:00
以下是引用寻找月在2007-2-1 19:37:00的发言:
一国两制 改革开放 邓之功劳也

这个完全是被人欺骗之后才说出来的话,

仔细去看毛选,我就有看到过,里面可能有谈到一国两制的问题.

改革开放,呵呵,先想想中国和美国的乒乓外交,然后怎么样,

或者好好看看邓选2,3卷也行,也能知道邓说了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