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095 29
2012-02-29
所有一切成爲人的感覺、知覺和觀察之對象的東西,也都呈現於動物感官之前。但是,只有人能夠把一些感官的刺激變成知識和經驗。因而,也只有人能夠把他的各個知識和經驗安排在一個有條理的系統中。

行爲之前是思想。思想是預籌將來的行爲,並回顧過後的行爲。思想與行爲是不可分的。每一行爲總是基於一個關於因果關係的特定觀念。思考一個因果關係的人,是在思考一個理論。沒有思想的行爲,不要理論的實施,是不可想像的。推理可能錯誤,理論可能不正確;但思考與推理在任何行爲中都是有的。另一方面,思想總是想到一個可能的行爲。甚至一位思考一種純理論的人,他會假定其理論是對的,也即,假定按照這個理論的行爲,其結果將是這個理論所預料的。至於這個行爲是否行得通,那就與邏輯無關。

思想的,總歸是個人。社會不思想,正如同它不食、不飮。人的理知作用,從原始人的天眞想法,演進到現代科學的精密思想,是發生於社會裡面。可是,思想本身則是個人的成就。我們有聯合的行爲,沒有聯合的思想。我們只有「保存思想,並把思想傳遞給別人,以刺激他們思想」的傳統。可是,人沒有其他的方法占有前輩的思想,除掉一再地去思想它們。自然,他可以根據前人的思想再向前想。傳統的主要工具,是語言。思想與語言相聯,語言也與思想相聯。概念體現於名詞。語言之爲思想的工具,正如同它之爲社會行爲的工具。

思想與觀念史是在世代與世代間的談話。後代的思想產生於前代的思想。如果沒有這種刺激,知識的進步就不可能。爲後人播種而在前人耕耘的土地上收穫,這種不斷的演進,也表現於科學和觀念史的上面。我們承襲於祖先的,不僅是一些構成我們物質福利的財貨;我們也同樣地承襲了一些觀念、思想、理論和技術,我們的思想因此而益豐富。

但是,思想總是個人的顯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20 21:47:50
与帖子相比,喜欢你的签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1 19:06:28
————————————————
但是,只有人能夠把一些感官的刺激變成知識和經驗。
——————————————————————————

呵呵,你还在重复人类“绝对优越论”啊。

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乌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如用树叶、铁丝做“7型”工具来掏虫子。这同样与知识和经验有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1 20:21:02
bangfu999 发表于 2012-4-21 19:06
————————————————
但是,只有人能夠把一些感官的刺激變成知識和經驗。
———————— ...
帖子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是关于人的理性或理智(reason)这一问题,而不是人与动物之孰优孰劣的问题。无论一些动物在某些方面如何地显示出其所具有的高超技巧,似乎理性这个东西是只有人类才会有的。

上面你所引出的这句话,之所以产生分歧的理解,可能是缘于翻译问题。引出原文,或能有所助益:

All those objects which are the substratum of human sensation, perception, and observation also pass before the senses of animals. But man alone has the faculty of transforming sensuous stimuli into observation and experience. And man alone can arrange his various observations and experiences into a coherent syste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1 20:44:50
lwzxy 发表于 2012-4-21 20:21
帖子中的内容,所涉及的是关于人的理性或理智(reason)这一问题,而不是人与动物之孰优孰劣的问题。无论 ...
呵呵,我正是发现帖子中关于理性的说法不够客观,才来挑你的小毛病的。

比如你说:
——————————————
思想的,總歸是個人。社會不思想,正如同它不食、不飮......思想本身則是個人的成就。
——————————————————————————————

你的这个观点有点形而上。如果从文化形态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都是有思想的、有个性的,而且有不同的理性。比如伊斯兰国家,自古至今,都有着与基督教国家不同的思想、个性和理性。

其根本原因,是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路径依赖”————一个制度或者文化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维护这个制度或者文化,使人们的思维一致化、固化,从而使个人思维服从于集体思维,并表现为社会思维。个人要想反对这种思维,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制度内就会被视为“非理性”,成本无限大,从而导致个人思维的停滞。

那么,在那些个人思维停滞的社会,思维是否会发展?会的。那就是,整个社会的思维,表现为利益集团的思维。即

以上论证说明:人类的思维,常常表现为集团性思维、集团理性。由于集团外的个人的思维停滞,所以这种集团思维就表现为社会思维、社会理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1 20:55:34
bangfu999 发表于 2012-4-21 20:44
呵呵,我正是发现帖子中关于理性的说法不够客观,才来挑你的小毛病的。

比如你说:
【思想的,總歸是個人。社會不思想,正如同它不食、不飮......思想本身則是個人的成就。】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都是有思想的、有个性的,而且有不同的理性。】

对比以上两句,哪个说法更“客观”,准确地说,更realism?与你认为的相反,你引出的这句,实在是没有比其“更客观”的了。

只有把“国家”、“社会”、“民族”一类的词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才会有其也有思想、有个性、甚至有理性的想头。当然,如果说你在这么用思想、个性、理性这些词汇的时候,只是作为比喻,那倒也无伤大雅,但如果真以为“社会也会思考、会吃饭、有理性”,那可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