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lign=center>谈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资本论》在另一句话的翻译上的重大分歧<o:p></o:p></P>
<P align=center>李荣田<o:p></o:p></P>
<P>1月13日,笔者在“人大经济论坛”上发表了《谈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资本论在一句话的翻译上的重大分歧》一文,旨在说明什么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本文准备谈谈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资本论》在另一句话的翻译上的重大分歧,旨在说明什么是使用价值。<o:p></o:p></P>
<P>中文版的《资本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性,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中文版《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7页。)在英文版的《资本论》中,和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是:“A commodity is, in the first place, an object outside us, a thing that by its properties satisfies human wants of some sort or another.”这个英文句子译成中文是:“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客观对象,一个因受自己的属性限制只能满足人类的某一个方面的需要的物。”在这里,两种版本的《资本论》给使用价值下了在意思上完全不同的两个定义。中文版的《资本论》给使用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对人有用的物”。英文版的《资本论》给使用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人们的消费中不能通用的物”。<o:p></o:p></P>
<P>那末,中、英文两种版本的《资本论》的译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笔者以为,英文版的《资本论》的译法是正确的。理由如次:<o:p></o:p></P>
<P>一、“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性,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个句子中有画蛇添足的成分。在这个句子中,“靠自己的属性”六个字是多余的。任何一种东西满足人的某种需要都是靠了自己的属性,所以,物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是因为靠了自己的属性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而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写文章时谁也不会说出来。<o:p></o:p></P>
<P>二、在“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性,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和“A commodity is, in the first place, an object outside us, a thing that by its properties satisfies human wants of some sort or another.”这两句话中,后者能得到《资本论》中关于使用价值的全部论述的支持,而前者则得不到这样的支持。《资本论》中有一句总结关于使用价值的论述的话:“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这句话是直接支持“A commodity is, in the first place, an object outside us, a thing that by its properties satisfies human wants of some sort or another.”这句话而和“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性,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句话相抵触的。<o:p></o:p></P>
<P>有的同志可能会问:如果给使用价值下出“在人们的消费中不能通用的物”这样一个定义,实际上是彻底推翻了我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工具书给使用价值所下的定义,难道我们讲了几十年的政治经济学,所讲的使用价值的定义竟是错误的?对此,笔者的回答是:是这样。<o:p></o:p></P>
<P><o:p></o: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 21:38:51编辑过]